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施通根胶囊中胆固醇的含量。方法: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皂化后,用正庚烷萃取制成供试品,以薄层扫描法测定,λ=515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3%,RSD=2.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经济,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定量加入浓硫酸、硝酸钾和氧化锌 ,在加热条件下使朱砂溶解 ,再用络合法滴定 ,从而测定痫复康胶囊中朱砂的含量。回收率为 95 .6% ,RSD1.2 9%。  相似文献   
3.
定量加入浓硫酸、硝酸钾和氧化锌,在加热条件下使朱砂溶解,再用络合法滴定。从而测定痫复同胶囊中朱砂的含量。回收率为95.6%,RSD1.29%。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钠原料含量测定。方法:用氢氧化钠水解七叶皂苷钠结构上的两个酯基,然后将过剩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结果:4 h水解完全,终点明显,回收率为99.4%,RSD=0.32%。结论:方法准确,专一,与药效平行。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危收治进监护室治疗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制定可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0年4月武汉雷神山感染二科的监护室患者共56名住院患者,通过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观察评估,分析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发生监护室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冠肺炎疾病的特殊性、封闭隔离的治疗环境、呼吸机等设备的持续运用、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是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结合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从治疗基础疾病、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病区环境、音乐放松疗法、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及加强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导管固定装置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气管插管导管固定装置(新四孔固定器),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行经口气管插管的4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观察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使用新四孔固定器固定,对照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常规丝绸胶布交叉固定,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导管移位发生率、经口气管插管导管固定装置固定耗时和拆除耗时、口腔清洁度。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导管移位发生率、护士气管插管导管护理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清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四孔固定器能有效降低经口气管插管导管移位发生率、减少护士气管插管导管护理耗时并提高患者口腔清洁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七叶皂苷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钠原料含量测定。方法:用氢氧化钠水解七叶皂苷钠结构上的两个酯基,然后将过乘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结果:4h水解完全,终点明显,回收率为99.4%,RSD=0.32%。结论:方法准确,,与药效平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监护室经口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患者进口端不同湿化温度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A、B、C 3组。A组:控制进口端温度32~33.9℃;B组:控制进口端温度34~35.9℃;C组:控制进口端温度36~37℃。按此规律对湿化器进行调整,并持续监测进口端温度、绝对湿度,整套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记录进口端温、湿度,同时记录患者痰液黏稠度、肺部听诊呼吸音、刺激性咳嗽次数、痰痂形成、总带管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①与A、B组比较,C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降低,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次数明显少(P0.05);②C组患者较A、B组,平均总带管时间相对减少,VAP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将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口段温度控制在36℃~37℃,有利于患者及早撤机,减少患者气道损伤,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薄层扫描法测定施通根胶囊中胆固醇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施通根胶囊中胆固醇的含量。方法: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皂化后,用正庚烷萃取制成供试品,以薄层扫描法测定,λ=515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3%,RSD=2.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经济,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贮存时期对益母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元伟  徐履琴 《中药材》1989,12(4):28-29
益母草为常用中药。在起草85年版药典益母草含量测定过程中,发现存放时间久的益母草含量普遍低,因此为了考察存放时间对益母草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我们采集了叶茂未开花和叶茂盛花期的益母草,对贮存不同条件和时间的益母草中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报道于后。一、实验材料与仪器我们于84年5月中旬和6月中旬在武汉市郊(岱家山)采集未花期和盛花期的益母草,分别烘干和晒干,然后将两个不同采集期的益母草分为二组,分别在干燥器和纸袋中存放,经过一年、二年、三年后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