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措施应用于烫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一位患者于2004-10-26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伴有肝,肺,骨转移,期间行放化疗及给予希罗达口服治疗,并发了手足综合征,在家中使用热水袋取暖,因感觉迟钝导致了双足跟部的烫伤,自行家中换药20余天并未引起重视。此次入院为行右肺门病灶放疗,入院时见左足跟2X4cm2,创面100%黄,深II度烫伤。右足跟2X1cm2,100%黄,浅II度烫伤。入院后第1-2周,双足采用消毒液常规消毒,然后使用美盐敷料填敷创面,最后外贴美敷。每隔两天换药一次,期间每周给予左足跟利器修边。第3-4周:左足跟采用消毒液常规消毒,然后含银敷料填敷,最后外贴美敷,每隔两天换药一次。第5-8周:消毒液常规消毒,外贴,美皮康敷料,每隔两天换药一次,第八周完全愈合。创面护理期间嘱患者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保持其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结果:经过积极的清创换药及抗肿瘤治疗,患者不但顺利的完成放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烫伤伤口经精心的护理,基本得到愈合好转出院。结论:本例足跟部的烫伤采用了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措施得到伤口的基本痊愈,值得临床借鉴。对于晚期直肠癌的患者在积极的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手足综合征,并做好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更加美观隐蔽的甲状腺癌颈清扫术手术切口。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清扫术的72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改良L型切口进行手术。其中22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患侧Ⅰ~Ⅵ区颈清扫术;另50例患者单纯行颈清扫术,清扫范围主要为Ⅰ~Ⅴ区淋巴结。颈清扫切口行于斜方肌表面发际前缘自乳突尖后向下行至锁骨上约1.5cm处循皮纹横行向前至颈前中部或与原甲状腺手术切口相连。其中根治性颈清扫术4例,功能性颈清扫术68例。结果72例患者共行83侧颈清扫术,均行改良L型切口。手术过程均顺利,术野暴露满意,手术时间为128~196min,平均145.3±23.8min。共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颈部积液6例、副神经损伤3例、乳糜漏2例。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颈部切口瘢痕隐蔽,外观影响小。术后随访6个月~4年,淋巴结复发率为0.0%。结论采用改良L型切口行颈清扫术暴露满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切口隐蔽,是甲状腺癌颈清扫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氟西汀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n=24)和氟西汀组(n=24),对照组与氟西汀组均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14 d胃内灌注生理盐水和氟西汀。各组按缺血2 h再灌注2 h、6 h、24 h再分为3个亚组(n=8)。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缺血侧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 结果 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氟西汀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降低,其中再灌注2 h及6 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4 h,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氟西汀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减小,其中再灌注2 h及6 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4 h,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氟西汀组缺血侧海马区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在相同再灌注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氟西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预防性应用氟西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即起显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吴彬  陶娟  佟萌  聂琛 《癌症进展》2021,19(2):134-138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自噬相关蛋白5(ATG5)、p6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80例PTC患者的PT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同时取其中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45例患者的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PTC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ATG5、p6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TC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PT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GFR、p6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ATG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TC患者PTC组织中ATG5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TC患者PTC组织中p62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ATG5的表达与p62呈负相关(P﹤0.01)。对80例PTC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病死22例,3年生存率为72.50%(58/80)。p62阳性表达PTC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5.52%,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GFR阳性表达、p62阳性表达为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TG5阳性表达为PT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PTC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GFR、p62的阳性表达率较高,ATG5的阳性表达率较低,此外,ATG5及p62与PTC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成为PTC诊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研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EORTC QLQ-C30量表对78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不适合根治性治疗且愿意参加本项调查研究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分.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局部姑息性放射治疗,4例患者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明显提高;5个功能领域除社会功能外,其他4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的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3个症状领域中的疲劳和疼痛状况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症状略有加重;6个单一条目中的气促、失眠、食欲丧失和便秘状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腹泻评分相仿.患者治疗后经济困难评分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姑息性治疗、对症处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未明显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故对晚期癌症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面对癌症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配合治疗并调整心态,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髓外浆细胞瘤(EMP)是指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单克隆增殖而形成的恶性肿瘤。乳腺原发髓外浆细胞瘤临床少见。乳腺EMP对放疗具有较高敏感性,但是,由于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会导致患者舒适度的改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被迫中断治疗,影响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而对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目前没有统一的防治标准,本文报道1例乳腺EMP放疗过程中出现Ⅱ度放射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雪莲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随机分为A组(复方雪莲联合帕罗西汀,n=40)和B组(双氯芬酸钠联合帕罗西汀组,n=40);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疗程均为4周;评价指标为头痛评分、头痛改善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对比两组第4周末的观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头痛程度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头痛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以看出2组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头痛程度逐渐减轻。2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头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组的各项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雪莲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作为筛选下咽癌肿瘤干细胞分子标记物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下咽癌FADU细胞系中CD44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分选CD44+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比色法检测CD44+、CD44-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将相同数量级(1×10^6、1×10^5)的CD44+、CD44-细胞分别注射于雄性非肥胖糖尿病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 ciency, NOD/SCID )小鼠皮下,观察其体内致瘤能力的差异。结果下咽癌FADU细胞系中CD44+细胞占(21.1±1.56)%,免疫磁珠分选后的CD44+细胞纯度达(99.4±0.29)%。体外增殖能力研究显示CD44+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CD44-细胞。NOD/SCID鼠体内致瘤实验结果显示:1×10^5CD44+细胞致瘤率为12.5%(1/8),1×10^5CD44-细胞致瘤率为0(0/8);1×10^6CD44+细胞致瘤率为100%(8/8),1×10^6CD44-细胞致瘤率为50%(4/8);相同数量级的CD44+与CD44-两组细胞致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IM4+细胞组比CD44-细胞组更早成瘤,潜伏期明显缩短。CD44+细胞组所致肿瘤体积平均为(2017.81±538.50)mm3,而CD44-细胞组所致肿瘤体积平均为(1153.25±503.18)mm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结论下咽癌肿瘤中CD44+细胞比CD44-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致瘤能力,提示肿瘤干细胞可能存在于CD44+肿瘤细胞内,CD44可作为筛选下咽癌肿瘤干细胞的-个重要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3组.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I/R(2,4 d)模型,焦油紫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硒处理组沙土鼠脑I/R后,神经元病理损伤减轻,GSH-PX和SOD含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MDA含量减少.结论 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增强脑I/R早期脑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抗氧化作用有关,可能存在对脑缺血耐受的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及DP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n=136)及非DPN组(NDPN组,n=64),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及DR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比较,病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 hPG)、糖负荷2小时C肽(2 hC-P)、DR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因素合并DR(P=0.023)、病程(P =0.008)、HbA1c(P=0.006)、BMI(P =0.000)及2 hC-P水平(P =0.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DR、病程、BMI、HbA1c及2 hC-P水平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DPN与DR存在正相关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