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乳腺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例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乳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以同期52例无心脏疾病、应用单极电凝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并探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结果:起搏器组13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起搏器工作异常状态,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术后顺利康复。起搏器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乳腺癌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术前对起搏器的型号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密切监护,手术操作时尽量使用解剖刀锐性分离,使用双极电凝、Ligasure止血,避免使用单极高频电刀,手术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追加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析2次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胃癌专业组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756例,其中46例患者手术前进行了ESD治疗(ESD组).以倾向性评分进行1:5匹配,纳入2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原发灶手术(Primary Lesion Resection, PLR)对IV期三阳性乳腺癌(Triple Positive Breast Cancer, TPBC)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PLR联合系统治疗(systemic therapy, ST)组较单纯ST组生存结局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PLR的方式对IV期TPBC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初诊为IV期TPBC的99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结局资料。根据原发灶是否手术分为PLR组和非PLR组(NPLR),利用χ2检验比较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1:1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平衡混杂偏倚。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IV期TPB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不同转移状况(单纯骨转移;单纯内脏转移(肺、肝、脑);骨转移+内脏转移;非常见部位转移)下两种治疗模式(PLR+ST;ST)的生存差异。利用χ2检验,PSM, 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一步分析PLR方式(保乳术/全乳切除术)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结果:PSM前,PLR组较NPLR组年龄小、转移灶负荷低、T分期早、N分期晚、分化程度低的患者占比多;PSM后,仅脑转移(P=0.049)、N分期(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后的648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范围:0~83个月)。中位OS为57个月,PLR组中位OS为73个月,NPLR组为41个月(χ2=44.970,P<0.001);PLR组中位BCSS为74个月,NPLR组为45个月(χ2=43.373,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T分期、PLR、化疗、脑转移是影响IV期TPBC患者OS和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SM前后,PLR组较NPLR组都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对PSM后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中PLR组并没有生存获益。根据转移状况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单纯骨转移组、单纯内脏转移组及骨转移伴内脏转移组中,PLR+ST组较单纯ST组有明显的生存获益,而在非常见部位转移(骨、肝、肺、脑转移除外)的IV期TPBC患者中,PLR+ST组较ST组的生存结局无统计学差异。生存分析发现PSM前,保乳术组生存结局好于全乳切除术组,而PSM后,两组生存结局无明显差异。结论:PLR可明显改善除脑转移及非常见部位转移外的IV期TPBC患者的OS和BCSS。手术方式对IV期TPBC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研究可为IV期TPBC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原发灶手术(primary lesion resection, PLR)对Ⅳ期三阳性乳腺癌(triple positive breast cancer, TPBC)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PLR联合系统治疗(systemic therapy, ST)较单纯ST对生存结局影响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PLR的方式对Ⅳ期TPBC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中2010至2015年初诊为Ⅳ期TPBC的99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结局资料。根据原发灶是否手术分为PLR组和非PLR(NPLR)组,采用1∶1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平衡混杂偏倚。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Ⅳ期TPB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不同转移状况[(单纯骨转移、单纯内脏转移(肺、肝、脑)、骨转移+内脏转移、非常见部位转移)]下2种治疗模式(PLR+ST;ST)的生存差异。并进一步分析PLR方式(保乳术/全乳切除术)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结果:PSM前,PLR组较NPLR组年龄小、转移灶负荷低、T分期早、N分期晚、分化程度低的患者占比多;PSM后,仅脑转移(P=0.049)、N分期(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后的6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0~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57个月,PLR组中位OS为73个月,NPLR组为41个月(χ~2=44.970,P0.001);PLR组中位乳腺癌特异生存率(BCSS)为74个月,NPLR组为45个月(χ~2=43.373,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T分期、PLR、化疗、脑转移是影响Ⅳ期TPBC患者OS和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SM前后,PLR组较NPLR组都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对PSM后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中PLR组并没有生存获益。根据转移状况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单纯骨转移组、单纯内脏转移组及骨转移伴内脏转移组中,PLR+ST组较单纯ST组有明显的生存获益,而在非常见部位转移(骨、肝、肺、脑转移除外)的Ⅳ期TPBC患者中,PLR+ST组较ST组的生存结局无统计学差异。生存分析发现PSM前,保乳术组生存结局好于全乳切除术组,而PSM后,2组生存结局无明显差异。结论:PLR可明显改善除脑转移及非常见部位转移外的Ⅳ期TPBC患者的OS和BCSS,手术方式对Ⅳ期TPBC患者生存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