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找出住院病人跌倒事件发生的关联因素,为预防院内跌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上报的跌倒病人81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满足关联条件的规则有51699条,对规则进行卡方检验后筛选出7 961条,去除冗余关联后保留1 060条关联,提高提升度标准为1.5,剩余581条,选择结果为跌倒相关结局的关联,并经专业判断,最终选择10条关联。其中包括:女性病例疾病严重程度为C级的与在厕所跌倒的关联;男性、住院时间3周、年龄≥65岁、家属陪护与跌倒在床边的关联。年龄≥65岁住院时间不满1周,当班护士职称为初级与前半夜跌到之间的关联。结论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发现与住院病人跌倒有价值的关联规则,可提供更为详细的精准宣教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防范体系,对临床工作有更准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干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时间、护理满意指数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经流程改进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抢救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评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信念和行为现况水平。方法 2022年3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合肥市非医学背景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救知识、信念、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 252名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得分(11.01±2.29)分,急救信念得分(36.36±6.25)分,急救行为得分(19.45±2.70)分。不同年龄、自认为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不同者的急救知信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经历者的急救知识、信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信念水平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应进一步制订合理的公众急救科普知识及技能演练培训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探索HFRS的季节性趋势。结果 广州市2017—2022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569例,年均发病率为0.52/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集中趋势M=0.38,病例报告主要在1—6月。各区均有HFRS病例报告,以海珠区(175例,30.76%)、白云区(95例,16.70%)和番禺区(83例,14.59%)较多。发病男女性别比为2.77∶1,年龄分布以30岁组(25.31%)和40岁组(22.85%)中青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人员(31.99%)为主。结论 广州市2017—2022年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特定人群发病风险有所增加,应继续强化重点人群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抑郁症自杀者与抑郁症非自杀者的临床特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状况。方法对112例首次发作未用药的抑郁症患者,按是否存在自杀(含自杀观念或行为)分为抑郁症自杀组(49例)和抑郁症非自杀组(63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早期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包括首发年龄、抑郁程度、强迫和焦虑症状、有无自杀观念或行为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l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Yale-Brown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和自杀评估量表评定,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结果两组间就诊年龄、首发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临床症状中,仅见抑郁症自杀组绝望感和性欲下降多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5)。抑郁症自杀组HAMD总分及认知障碍因子分和绝望感因子分高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1);HAMA总分、Y-BOCS总分和CORT与ACTH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组自杀得分与早期临床特征、各量表总分、CORT和ACTH水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自杀者相对无自杀者早期症状中性欲下降更明显,且认知障碍和绝望感等抑郁症状的程度更重。但早期临床特征和HPA轴功能状况尚不能为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观念或行为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基因1B(MTNR1B)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关系。方法依据病例-对照设计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GDM患者(GDM组)、正常妊娠对照(对照组)各110例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测序法对所有受试者MTNR1B基因位点rs10830963多态性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GDM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人群的MTNR1B rs10830963 C/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型等位基因的FPG水平高于CC和CG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舒张压(DP)、FPG、口服葡糖糖耐量试验1 h后血糖(1 h PG)、基因型GG为GDM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MTNR1B基因rs10830963多态性位点与南京地区汉族GDM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和社会作用日趋重要,心理问题尤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1]。在一起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男女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紧张度,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铅是一种参与病因的心理神经中毒。胎儿和年幼的孩子的神经系统在快速发育增长期间是尤其容易受到铅的影响的。相应的,儿童比成人更容易遭受铅的神经毒性影响。婴儿和年幼的儿童可能会吸收多达50%的膳食铅,相比之下,成年人只有10%。铅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能够代替钙离子。大脑中,在前额大脑皮层、海马、小脑铅损伤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损伤、智力障碍、行为问题、神经损害,并可能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症和精神分裂。实验的研究也表明,铅暴露可能基因毒性效应,尤其是在大脑、骨髓、肝、肺细胞。本文介绍了铅生物标志物,探讨了铅对儿童的神经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