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篇
眼科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人造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由于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输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一系列优点 ,使其逐步取代一部分腹主动脉瘤的传统开腹手术。这项新技术的一些常见并发症 ,如移位、血栓形成、内支架坍塌等已经得到较好解决。但是 ,“内漏”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它可引起腹主动脉瘤瘤腔继续增大 ,并最终可导致其破裂的严重后果 ,使治疗失败 ,故而受到高度重视。一、内漏的定义、分型和病因学(一 )内漏的定义1996年 ,White等[1] 给内漏下了较为严格的定义 :与腔内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2.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非干酪样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多脏器受累的疾病,诊断包括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但结节病在我国发病率低,临床和影像表现可无特异性,经常遇到病理取材受限,并且随着研究进展,非干酪样肉芽肿即为结节病观点受到质疑等,使结节病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结节病的诊断仍是个难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滤器(vena caval filter,VCF)仅需进行局部麻醉和造影,就可将其植入下腔静脉.1969年,Mobin-Uddin伞为最早被广泛应用的滤器,由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静脉血栓和滤器移位等并发症多见,因此不久后撤出市场[1].此后研发的多种滤器具有便于放置、有效捕获血栓和腔静脉长期通畅的优点.本文就各种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急性DVT中的应用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4.
向征  石赟懿  谭钢 《眼科新进展》2022,(10):769-77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角膜神经再生的影响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亚硝酸钠(NaNO2)作为外源性NO供体,在细胞实验中以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NaNO2处理Neuro-2a细胞并筛选出NO的最佳神经营养浓度。在动物实验中,将30只SD 大鼠随机分组,10只作为NC组,其余20只大鼠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再随机分为PBS组和NO组,每组10只。从碱烧伤当天开始,PBS组给予PBS治疗,NO组给予10.00 μmol·L-1 NaNO2与PBS混合治疗。用荧光素钠染色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计算角膜上皮愈合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神经元标记物的表达。于大鼠角膜碱烧伤处理后7 d取大鼠角膜上皮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每组角膜上皮中神经元标志物βⅢ-微管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水平。结果 10.00 μmol·L-1 NaNO2处理Neuro-2a细胞24 h后可显著提高细胞活性;使用浓度为0.00 μmol·L-1、10.00 μmol·L-1、1000.00 μmol·L-1的NaNO2处理Neuro-2a细胞24 h后,测得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60%、13.00%、19.48%;与0.00 μmol·L-1组相比,10.00 μmol·L-1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0.00 μmol·L-1组相比,10.00 μmol·L-1组Neuro-2a细胞βⅢ-微管蛋白、MAP2和SMI312三种神经元标志物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为P<0.05) 。碱烧伤后1 d、3 d、7 d,与PBS组相比,NO组大鼠角膜上皮愈合率均升高(均为P<0.05) 。与NC组相比,PBS组和NO组大鼠角膜组织各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均为P<0.05)。与PBS组相比,NO组大鼠角膜组织NGF、GDNF、CNT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碱烧伤后7 d,与NC组相比,PBS组和NO组大鼠角膜组织βⅢ-微管蛋白、NGF、GDNF、CNTF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均为P<0.05);与PBS组相比,NO组大鼠角膜组织βⅢ-微管蛋白、NGF、GDNF、CNTF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气体信号分子NO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以及相关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在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中,局部应用外源性NO进行治疗,可对角膜上皮和角膜神经产生明显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塞病并发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失败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0岁。因“突发上腹剧痛1周,伴一过性高热”入院。入院前10个月于外院行肠系膜上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修补术。体检:上腹轻度压痛,未及腹部肿块。CT示可疑肠系膜上动脉瘤破裂。初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瘤破裂。入院后患者仍诉上腹疼痛,予哌替啶方可缓解。为明确瘤体周围解剖关系,于2004年3月22日行主动脉造影,发现直径约4 cm假性腹主动脉瘤,瘤体位于腹腔于与肾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59~83岁。80例均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共接受外科治疗83例次,其中支架成形73例次,球囊扩张6例次,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3例次,肾动脉内膜切除1例次。80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67例,随访时间6~141个月,有3例发生远期死亡。随访患者血压为(140.3±14.4)/(78.1±8.3)mmHg,肌酐(130.7±65.2)μmol/L,与术前血压(152.5±18.3)/(83.1±9.3)mmHg与肌酐(145.8±90.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降压治疗有效率59.4%(38/6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通过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和稳定肾功能,治疗方法首选腔内支架成形术。部分患者术后血压控制不佳主要原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8.
10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经验。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 ,获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 1 0 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工血管内支架移植术。术后 1周和术后 1年行螺旋CT检查 ,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移位和人工血管内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1 0 1例 (99 .0 %)临床成功 ,1例(1 . 0 %)于围手术期内死亡。无术后截瘫。 1 8例 (1 7. 6 %)发生内漏。结论 腔内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 ,严重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近期和中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低且病死率高的缺血性肠疾病,主要病因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肠系膜血管受压或痉挛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自2003年至2007年共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19例,其中10例行早期血供重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各项几何参数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病例资料,对原始数据及随访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 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直径(23±3)mm,近端瘤颈长度(26±12) nun,与主动脉夹角(25±28)度.即刻技术成功率99.7%(343/344),随访率81.8% (279/341),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33 ±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1% (3/279),再次手术率10.4% (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等.统计结果显示近端瘤颈>60度更易出现Ⅰ型内漏(P=0.010).结论 术前评估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