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观察组(躯干强化训练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以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结合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躯干损伤量表(TI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IS、FMA上下肢运动功能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TIS、FMA下肢、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能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尤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性语言,从史前文明到巴洛克时期都有使用早期音乐治疗的记载,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主要是基于古人对"音乐可以治愈身心"一说的文化信仰~([1—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现代音乐治疗逐渐建立起来~([1])。根据美国音乐治疗协会(the 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AMTA)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为了达到个性化目标,习得音乐治疗的专业治疗人士所进行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探究其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共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每天总计1h 45min的常规治疗,之外需在护工或家属陪同下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或步行2h;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外再接受2h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训练,包括起坐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训练,两组治疗频率均为每周5天,共8周。在第0、4、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并比对组间组内的差异性。 结果:经过8周干预,两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得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试验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得分在第0周时无显著性差异,经过8周干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于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