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的表达与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耐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4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M耐药26例,非耐药108例。将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中IGF1R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组间IGF1R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对IM耐药患者进行分析。结果:GIST组织IGF1R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核分裂相、突变基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耐药患者GIST组织IGF1R的表达率(73.08%)高于非耐药患者(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6,P=0.004)。IM耐药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IGF1R高表达病例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IGF1R低表达患者(35.3 vs 71.3个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结论:IGF1R可能参与GIST患者IM耐药,IM耐药患者IGF1R高表达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11例应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7~21 d (中位13 d)。术后随访1~35个月,无切口疝形成及腹壁膨出。10例术后切口慢性疼痛,2~4周缓解。1例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生物补片于腹膜前修复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安全可行,近期临床效果较理想,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例,女8例,中位年龄54(34~66)岁,腹部肿块及腹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的根治切除率为72.7%,联合脏器等切除率为63.6%,10例中3例术后复发。结论: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女性,好发于腹膜后;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影像学评估及多学科协作在腹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外科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arcoma,RPS)是一类少见的恶性肿瘤,但其病理类型复杂多样。随着对RPS认识的逐渐深入,临床发现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手术范围、辅助治疗方式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RPS患者预后。虽然目前有列线图能够预测部分RPS术后患者的总体生存(OS)及无病生存期(DFS),但价值有限且无法指导RPS患者术后治疗。因此,本文就RPS预后相关因素及预测工具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用于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优点及应用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管状吻合器行乙状结肠造口术的5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人工肛门平坦,易护理。术后随访发现1例造口回缩,2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人工肛门护理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 1 receptor,IGF1R)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耐药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手术的134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IM耐药病理26例,非耐药病例108例。将患者病理石蜡制成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IGF1R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IGF1R与各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生存资料,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 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核分裂相、突变基因、NIH危险度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IM耐药GIST组织中,IGF1R蛋白的表达具显著高于IM非耐药组织(2=8.286, P=0.004);对26例IM耐药病例的生存分析显示IGF1R高表达的病例,OS显著低于IGF1R低表达的病例(35.3 vs 71.3月,P=0.04)。结论 IGF1R或参与GIST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在IM耐药病例中IGF1R高表达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