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改变及其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液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8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化疗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化疗4个周期及6个周期后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在化疗4个周期后达最低值[(0.245±0.086)×109/L]。CD4+/CD8+比值在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化疗结束后3个月及化疗结束后6个月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终末疗效为完全缓解的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高于非完全缓解患者(P<0.05)。复发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CD4...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微炎症因子、钙磷代谢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慢性肾脏病1~2期组(14例)、慢性肾脏病3期组(22例)、慢性肾脏病4期组(2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干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吞咽功能、BAEP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分析脑干梗死患者BAEP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治疗1个月后吞咽功能Ⅲ级以上发生率较治疗前增高(χ2=22.634,P<0.001); 治疗1个月后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1个月后脑干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治疗前; 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负呈相关(r=-0.458,P<0.05; r=-0.585,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hosphorylated α synuclein,p-α-syn)在皮肤神经中的沉积特点,以及其作为帕金森病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帕金森病患者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名,进行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评分。将帕金森病患者按照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运动迟缓(n=7)和静止性震颤(n=8)2个亚组,并以Hoehn-Yahr分级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0~2.5级为早期组(n=11),3.0~5.0级为中晚期(n=4)。采用环形钻孔器取帕金森病患者小腿和颈部皮肤,健康对照组只取小腿部位皮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α-syn在皮肤神经中的沉积情况并计数穿过单位长度基底膜的神经纤维数量即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结果12/15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皮下神经丛、真皮神经束、汗腺、立毛肌、血管或毛囊周围神经中可见点状或线状p-α-syn沉积,健康对照组皮肤中未见沉积。p-α-syn在单个部位沉积的阳性率分别为小腿6/15、颈部7/15,总阳性率为12/15。帕金森病组的IENFD为(6.85±1.94)根/mm,较对照组[(10.45±3.70)根/mm]明显下降(t=-3.303,P=0.002),与SFN-SIQ评分呈负相关(r=-0.561,P=0.046)。疾病早期与中晚期患者之间,以及以震颤和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之间比较,p-α-syn沉积阳性率和IENF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α-syn在帕金森病患者皮肤神经纤维中沉积,伴随IENFD明显下降。提示皮肤神经中p-α-syn沉积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外周病理改变,有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诊断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指导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对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新进入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随访3个月。试验组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指导透析超滤,对照组依据有无水肿、透析过程中有无低血压症状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来确定透析超滤量。比较两组前后的RRF、24 h尿量、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3月后,试验组24 h尿量(932.58±230.16)ml与对照组24 h尿量(584.45±137.7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6,P<0.001)。试验组RRF(4.55±0.90)ml/min与对照组RRF(3.08±0.68)ml/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0,P<0.001)。试验组RRF下降值(3.14±2.05)ml/min与对照组RRF下降值(4.40±2.09)ml/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4,P=0.020)。试验组24 h尿量下降值(452.58±456.96)ml与对照组24 h尿量下降值(877.45±452.4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01)。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次数共2次,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次数共8次,两组比较差异无意义(t=2.081,P=0.084)。结论 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指导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超滤,有助于延缓RRF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7.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 vessel disease, CSVD)可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散发性CSVD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明,除环境因素和血管危险因素外,遗传因素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复杂性状的疾病,散发性C S VD具备多基因易感性的特点,因此,探讨相关的遗传学因素有助于了解散发性CS VD的发病机制。文章对散发性CS VD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Ⅲ期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单药与多药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456例行D2根治术Ⅲ期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3例, 女113例;年龄为71(65~89)岁。456例患者中, 274例术后行单药辅助化疗设为单药化疗组;182例术后行两药或三药辅助化疗设为多药化疗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化疗期间不良事件。(3)随访情况。倾向评分匹配按1∶1匹配, 卡钳值设置为0.05。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456例患者中, 306例配对成功, 单药化疗组和多药化疗组各153例。倾向评分匹配后, 消除年龄、年龄校正查尔森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脂表达情况,探讨血脂水平对PD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PD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161例,分别为PD组、脑梗组及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其他因素;以PD组、脑梗组为因变量对2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一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PD组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脑梗组(均P0.05),HDL-C水平高于脑梗组(P0.05);PD组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人数比例低于脑梗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HDL-C、低水平的LDL-C、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可能与PD人群中脑卒中发生相关。结论:PD患者TG、LDL-C水平低于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HDL-C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高水平的HDL-C、低水平的LDL-C可能与PD人群中脑卒中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