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明确针刺对慢性脑缺血的脑皮质区自由基相关指标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慢性脑缺血(IR)和针刺组,对比观察各组动物慢性脑缺血5周时脑皮质病理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含量的影响。结果:IR组SOD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针刺组的SOD活性表达明显高于IR组,ROS、XOD活性低于IR组,而MDA的活性明显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对慢性脑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此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应激而保护慢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1例脑卒中中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伸肌、屈肌的峰力矩(PT)、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膝过伸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患者伸肌PT、屈肌PT、FMA及BBS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2组患者膝过伸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瘦素(LEP)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82例AIS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5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2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40例单纯AIS且预后良好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GLP-1、LEP水平;分析AIS合并糖尿病患者GLP-1、LEP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LP-1、LEP水平评估AIS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LEP水平高于对照组,GLP-1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LE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GLP-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合并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37,P<0.05),LE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9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留置鼻胃管的情况下行球囊扩张术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部疾病恢复早期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腹式呼吸训练、门德尔松手法训练、吞咽众肌群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球囊扩张术序贯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术同时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等级,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图肌肉均方根值(RMS),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问卷得分(SWAL-QO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FOIS等级、VFSS评分、舌骨下肌群RMS值、颏下肌群RMS值方面,观察组优于其他2组(均P<0.05),SWAL-QOL得分组间无显著差异。3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营养分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留置鼻胃管下球囊扩张术同时联合表面生物肌电反馈对脑部疾病恢复早期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显著,依从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联合全息按摩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和全息组各21例。2组均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术治疗,全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全息按摩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行吞咽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比较2组患者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行球囊扩张术并发症评定,比较2组患者咽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诱发呕吐累计发生率。 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SDS评分、SAS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全息组优于基础组(P<0.05);2组患者NRS评分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2周时低于治疗1d时,且全息组优于基础组;2组患者各时间点诱发呕吐累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2周时与治疗1d时差值、治疗4周时与治疗1d时差值,基础组均大于全息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联合全息按摩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确切,依从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