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6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32例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牵拉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5.30±1.10)min、镇静持续时间(3.51±0.28)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2±2.89)min、(2.12±0.4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牵拉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硬膜外麻醉中能够取得显著镇静效果,有效缓解内脏牵拉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与外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患者,42例患者中15例行外周溶栓术(系统溶栓组),27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或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组),比较2组并发症、血栓溶解有效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结果  系统溶栓组及导管溶栓组的溶栓剂量分别为(335±134)万U和(304±116)万U,系统溶栓组出现并发症4例,导管溶栓组出现并发症2例,2组溶栓剂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8.89%,导管溶栓组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2.53分和1.77分,导管溶栓组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P < 0.01);此外,系统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35.33分及32.67分,而导管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49.00分及45.67分,显著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1)。   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伴有髂静脉狭窄的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一套CRBSI风险筛查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专家函询法构建条目池,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最终量表。2020年6-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全院的150例ICU患者进行CRBSI风险筛查;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效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进行信度分析;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计算量表的诊断阈值;采用频数四分位法对CRBSI危险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最终构建的CRBSI风险筛查表包括置管操作相关因素、患者相关因素、日常维护相关因素3个维度,共21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总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44;最终诊断阈值为8分,其中8~12分为低危、13~17分为中危、大于等于18分为高危。结论 CRBSI风险筛查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同时具有较好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客观准确的评估CRBSI的风险及评定风险等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本院危重症医学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护理管理对策,重点关注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制定科室工作流程、医护人员防护培训、科室环境表消毒管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管理、疫情期间家属探视制度的合理落实等方面,为重症监护病房抵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危重患者转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实施ECMO危重患者转运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与设备相关、与医护人员相关、与转运过程相关以及与患者相关4个部分。规范了转运前护士的核查、转运中的病情观察、转运后的导管维护等,为提高实施ECMO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帮助评价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并指导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实施。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89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患者目标喂养达标时间、护士操作时间、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及EN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目标喂养达标时间为(60.14±5.39)h、护士测定胃残余量操作时间为(74.38±10.3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44±6.83)h、(94.82±8.4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N 7 d后,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均高于EN开始时,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EN期间,观察组反流、误吸、腹胀发生率、营养液中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7.
自然流产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其主要原因为染色体异常,分析胚胎染色体的核型对寻找自然流产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绒毛细胞染色体制片的培养法成功率高于直接法,但培养法的操作难度及成本亦高于直接法;自然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中以非整倍体的发生最多见,其中16三体约占三体的1/3;自然流产、辅助妊娠后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分别都高于人工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对于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相关性及自然流产次数、年龄、孕周及胚胎性别与绒毛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均尚无明确结论。目前类似以上通过绒毛染色体分析寻找自然流产原因的研究很多,但可以治疗的原因并不多见,故还需结合临床的实验指标,寻找与绒毛染色体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染色体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跨文化情境下护士的文化智力、共享型领导与团队合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搜索国内外数据库,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分析文化智力、共享型领导与团队合作水平三者之间关系,提出科学假设;其次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实证数据,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文化智力量表、共享型领导测评量表、团队合作态度及认知量表;最后对所得临床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Person相关分析、三步中介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假设逐一进行验证。结果跨文化情境下护士共享型领导、文化智力与团队合作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共享型领导通过文化智力变量影响团队合作水平(P<0.001)。结论在多元文化冲击的现代医疗体系中,良好的文化智力、共享型领导能有效促进团队合作。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对文化智力、共享型领导及团队合作的认知;同时可以通过对护士进行文化智力、共享型领导及团队合作水平的测量来选拔护理骨干,为进一步壮大护理管理队伍,打造一支高效合作的护士团队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王芳  李阳洋  杜婕  许苹  彭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16-120
目的 分析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颁布后5年内上海长征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对策,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上海长征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护理人员中73例针刺伤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所属科室、发生时机、处理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进行相关对策研究。结果 护理人员针刺伤事件中,针刺伤发生前3位科室分别是急诊室、手术室、骨科;高危班次为白班,高危时段为8:00—10:00、12:00—14:00;高危环节为用物处理和拔针环节,其中用物二次处理占比最高(19.18%);发生针刺伤后,“一挤”执行率最高(93.27%),“二冲”和“四报告”执行率不理想,分别为60.12%、78.81%。结论 随着国家对医护人员针刺伤重视度的提高,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明显提升,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护理人员临床规范操作行为仍是后期亟需持续改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期间,三甲综合医院既要履行疫情防控职责又要承担普通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在医院疫情期间整体工作方案的设计中,设置院级缓冲病区及科室缓冲病房尤为重要。本院重症医学科临时组建缓冲病房,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诊疗、满足了医院疫情防控要求、实现了重症医学科疫情期间工作总体方案的零漏报、零漏诊、医务人员及住院重症患者零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