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极易复发且有恶变为囊腺癌的可能。常见于成人,女性较男性多发。通常表现为单个的较大的(直径可至15~20 cm)囊性类圆形肿瘤,切开表面可及大小不等的多腔,囊壁较薄,内含黏液。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被误诊为单纯性肝囊肿或其他肝脏囊性病变,如棘球蚴等也并不少见。由于治疗方式完全不同,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须与其他囊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复发率较高,易恶变并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如继发感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学冬  王亚农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3):240-242,244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尤其是胃体癌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今对哪一种重建方式最好仍没有定论。目前对保留十二指肠食物通道连续性的必要性仍有争议;由于重建贮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贮袋重建的必要性基本取得了一致看法。本文对近年来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及其手术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调查研究阑尾切除与结直肠癌的相关联系。方法随机调查上海市闵行区1994~2009年疾控中心登记在册的资料完整的710例结直肠癌患者基本情况和患者手术前阑尾发病史及手术情况;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同区确诊过的胃癌患者100例,调查肿瘤手术前阑尾发病史及手术情况。结果结直肠癌阑尾切除后结直肠癌发生率升高,发病高峰约术后11-15年。结论阑尾切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道结石一种少见的并发症,1896年首先由Bouveret报道胆石性十二指肠梗阻,故称Bouveret综合征[1]。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常延误诊断和治疗。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人,初步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利防石汤干预胆色素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机制。方法将125例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清利防石汤组(A组)、胆维他组(B组)及对照组(C组),给予相应干预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胆汁中游离胆红素(UCB)、胆汁酸(TBA)、钙离子(Ca^2+)及肝功能变化,测定胆道内压变化,1年后B超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后A、B两组肝功能ALT、AST、TBIL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A、B两组UCB、Ca^2+的降低幅度及TBA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后,A组胆道内压力降低幅度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之间胆道压力降幅无显著差异(P〉0.05)。④A组的复发率低于B、C两组(P〈0.05)。结论清利防石汤可改善胆色素结石术后患者肝功能,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道压力以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术后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于术后第3天、第7天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氨、血常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中术后发生腹胀、恶心呕吐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手术患者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给予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患者由同一主刀医生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前3 d至术后1周:对照组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0.15 g/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治疗,静脉滴注0.6 g/d。取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1、3、7天空腹血标本,检测肝功能、内毒素、和血氨水平。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的ALT、AST、血氨、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51.26 vs 81.03)IU/L,(48.15 vs 68.83)IU/L、(45.29 vs 95.18)µmol/L,(5.81 vs 12.46)Eu/mL,P均<0.05],实验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32.24 vs 28.15)g/L,P<0.05],两组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14.24 vs 13.43)µmoL/L,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AST、内毒素、血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28.20 vs 39.68)IU/L,(4.88 vs 10.37)Eu/mL,(20.19 vs 48.26)µmol/L,P均<0.05],实验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33.54 vs 29.05)g/L,P<0.05],而两组ALT和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32.45 vs 40.61)IU/L,(15.09 vs 14.33)µmoL/L,P均>0.05]。结论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在脾切除围手术期使用,可以较好地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内毒素,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的主要方式,而术前准确了解结石的部位、胆道解剖的情况是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术中避免胆道损伤以及减少LC术后胆道综合征发生的前提条件。B超、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总结全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注意事项和手术体会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例全内脏反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术中技巧及注意事项。结果:6例全内脏反位胆囊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LC,无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 30 ~ 60分钟,少量出血,平均出血量约20ml。术中无胆管、胃肠道损伤;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全内脏反位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普通LC不同,腹腔镜设备位置,术者站位、解剖手法都有不同,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需要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术前仔细评估胆道有无变异,术中仔细操作,可安全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