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十字韧带重建后移植物组织学与胶原表型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后移植物的组织学与胶原表型的变化.方法取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18只切除右膝PCL后即刻用双股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实验组于术后3、6、52周各处死动物2只,12、26周各处死动物6只,切取半腱肌腱移植物;对照组2只直接切取半腱肌腱和PCL.标本采用HE、甲苯胺蓝以及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组织学与胶原表型变化,并与正常半腱肌腱和PCL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半腱肌腱和PCL在细胞构成上有明显的差别,PCL内可见软骨样细胞;重建后的移植物经过坏死、细胞重新长入、胶原形成和重塑阶段,52周时形成的结构类似于正常PCL,但在纤维排列上与正常PCL仍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PCL纤维内部仅有Ⅰ型胶原表达,重建韧带Ⅰ型胶原染色随时间延长从少到多,Ⅲ型胶原染色从多到少,52周时移植物内局部仍有表达.结论采用半腱肌腱重建PCL 52周时移植物和正常PCL结构相似,但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使用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部分重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56例ACL重建病例,其中部分重建11例,单束重建25例,双束重建2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sholm评分以及常规KT-2000和后推KT-200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9.84±5.03个月(13~22个月)。对三组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的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后推法KT-2000测量显示,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组膝关节的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组。但常规KT-2000测量无法辨别三种术式之间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结论 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更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后推KT-2000测量在ACL双束重建和部分重建的术后稳定性评估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并总结4例关节镜辅助下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初步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2005年6月~7月,4例半月板切除术后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手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0.78±7.71岁(21.5~38.5岁)。3例内侧半月板移植,1例外侧半月板移植。随访采用症状询问,体征检查,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及KT2000测量关节稳定性的方法。4例患者均每半年进行一次X线片及MRI检查,分别观察膝关节的关节间隙改变及移植半月板状态。对所得结果,因病例只有4例,故只进行数据描述,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4例患者均进行了平均21.80±0.81(20~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时关节活动度均正常,均无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和肿胀,原来长时间活动后被切除半月板的间室不适完全消失。患者可以胜任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无并发症出现。IKDC、Lysholm、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KT2000测量发现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所改善。X线片检查提示术后患者关节间隙无明显变化。每半年一次的MRI检查提示移植半月板术后1年时替代存活已经很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安全可行,半月板移植可缓解半月板切除后出现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使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感染SARS情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在防治SARS工作初期、后期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差异和采取的对策,为减少综合医院内医务人员SARS的感染提供参考。方甚:对本院自2003年3月24日至6月2日SARS诊断治疗任务中发生的医务人员的感染原因和采取的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防治SARS工作初期,急诊科交叉感染和在SARS隔离病房等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工作岗位,共有17名医务人员感染,及时隔离治疗,均已痊愈,未造成医护人员的进一步交叉感染:经加强防护培训,改善工作条件,在防治SARS工作后期,仅发生2名护工感染,亦已痊愈,派出非典医疗队实现零感染。结论:综合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问题严峻,加强医院内的全员防护培训,按岗分区管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病人的隔离观察环境,做好监督检查,积极应对,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SARS感染。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的进展使许多半月板损伤得以修复,可以基本做到最大限度地保全半月板。但对于某些损伤程度较严重的半月板,仍须行全切除。因此,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严重半月板损伤常用的方法。我所采用逆行半月板全切除方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损伤半月板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象与方法:采用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复位固定法,对106例患者的108个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通过症状、体征、Tegner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对术后有明显症状、体征的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探查。结果:术后随访106例、1~9·5年(平均26±12·3个月)。Tegner评分术后(7·65±2·54)较术前(3·55±1·59)有显著性差异(P<0·001)。Lysholm评分术后(88·55±25·64)较术前(35·46±14·62)有显著性差异(P<0·001)。疗效优61只半月板,占56·5%;良35只半月板,占32·4%;可8只半月板,占7·4%;差4只半月板,占3·7%。总优良率为88·9%。对术后有症状和体征的14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再探查,发现4例未愈合,5例部分愈合。术后并发症包括半月板箭固定处的后关节囊刺痛5例。无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10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72%。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半月板损伤手术成功率较高,术中和术后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20 只八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自由活动组(n=10)和CPM组(n=10).自由活动组笼内自由活动;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运动.术后第2天,近红外光技术装置ODISseyTM 局部组织血氧监护仪测量每一来回(屈曲30°~110°)不同CPM速度(分别为2.35°/s、3.2°/s 、8°/s)时的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StO2)变化,选择最好的CPM范围和速度.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观察膝关节CPM不同角度时切口局部组织StO2的变化. 结果 与自由活动组相比,3种速度的CPM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均保持较高的StO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CPM速度之间StO2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一来回(屈曲30°~110°)运动速度为3.2°/s时保持最高的StO2.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等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30°、60°、90°、110°时St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时间点(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切口的StO2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天最低,然后逐渐上升.术后第2周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血肿和切口裂开. 结论 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屈曲30°~110°),可增加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以3.2°/s的CPM速度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和半月板切除术后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16例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接受18个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移植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5.7±7.9岁。以同期行半月板切除术的20例患者为对照(切除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0±7.2岁。采用IKDC评分、Lysholom评分、Tegner评分、VAS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通过X线、核磁共振成像(MRI)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退变和软骨损伤进展情况。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60±20、54.4±6.1个月,术前IKDC评分、Lysholom评分、Tegner评分、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单腿跳、关节间隙变化和力线等无显著性差异。切除组Kellgren-Laurence分级术后与术前的差值为1.4(1~2),明显高于移植组的0.3(0~1)(P<0.05)。移植组术后MRI软骨分级和软骨损伤进展程度均明显低于切除组,分别为1.2(0~3)vs 2.0(1~3)(P=0.028),0.7(0~2)vs 1.4(0~2)(P=0.001)。结论:半月板移植术后中期临床效果良好,与半月板切除无明显差异;半月板移植具有保护软骨、减缓关节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运动创伤和膝关节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软骨损伤后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最终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随着近些年软骨损伤治疗技术的发展,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治疗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治疗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同时,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标准、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都有很多争论。本文就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几种最主要的手术修复技术、适应症和临床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板股韧带(meniseofemoral ligaments,MFLs)发生率,研究MFLs紧张-松弛模式,确定其股骨止点大小、形态及其与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股骨止点位置关系,探讨MFLs功能及其在PCL双束重建股骨骨道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解剖研究: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调查MFLs发生率,研究MFLs在屈伸膝过程中的紧张一松弛模式及其作用,测量其股骨止点面积,确定其股骨止点与PCL前外侧束(anterotateral bundle,ALB)及后内侧束(posteromedial bundle,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临床研究:89例单独PCL断裂膝关节与23例PCL断裂合并其他韧带损伤膝关节,关节镜下观察MFLs发生情况,确定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结果 解剖研究:Humphry韧带紧张一松弛模式与ALB基本相同,出现率为3%(1/30),其股骨止点近似椭圆形,面积为(18.14±3.05)mm2,位于AIB与PMB交界线的远侧;Wrisberg韧带紧张一松弛模式与PMB相似,出现率为90%(27/30),其股骨止点也近似椭圆形,平均面积为(25.63±7.92)mm2,位于PMB股骨止点的近侧.临床研究:Humphry韧带出现率为1.7%(2/112),Wrisberg韧带出现率为59.8%(67/112),二者均低于解剖学研究结果(P<0.05),PCL合并多发韧带损伤时前、后MFLs出现率分别为O%与13.0%(3/23),二者均低于单独PCL断裂中结果(P<0.05),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位置关系与解剖学研究结果相同.结论 MFLs发生率与创伤有关,MFLs对膝关节稳定具有一定作用,Wrisberg韧带在深屈膝时具有防止PCL前外束与髁问窝发生撞击的作用,MFLs股骨止点可分别作为ALB与PMB股骨骨道定位标志.PCL重建术及半月板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留MF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