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 要:[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19外显子、21外显子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7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EGFR基因突变。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曲线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47例肺腺癌患者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68例(46.26%),其中19外显子突变35例(23.81%),21外显子突变28例(19.05%),其他类型突变5例(3.40%)。女性、无吸烟史、TNMⅠ~Ⅱ期、高分化者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高于男性、有吸烟史,Ⅲ期~Ⅳ期和低分化患者。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0周,高于19、21外显子未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66周(P<0.05)。EGFR基因19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周,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8周(P>0.05)。 [结论] 肺腺癌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发生率为46.26%。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均与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有关。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预后好于19、21外显子未突变患者,EGFR基因19突变患者的预后与21外显子突变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占全身肿瘤的1.3%~1.5%,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甲状腺癌81%~87%属于分化良好的类型(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oid carcinoma,PTC)和滤泡状腺癌(follicular thyoid carcinoma,FTC),而预后差的未分化癌仅占10%[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30%终将复发,2/3发生在术后10年内[2].Mazzaferri[3]报道,术后行131I治疗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率明显低于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未行任何治疗者.我科自1999至2003年对17例DTC术后患者行^131I治疗,现将治疗过程和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胸外科、呼吸科及老年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出院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2例,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K-M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评价生存差异,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多个变量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分别探讨了性别、年龄、体能状态(ECOG)、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合并症、治疗方式等7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我中心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男女性别比例为3.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ECOG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合并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ECOG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合并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中心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女比例稍高,性别、年龄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而病理为腺鳞癌、ECOG评分高、临床分期晚、合并症多及姑息治疗方式是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对哺乳动物心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综述了内皮素对哺乳动物心肌的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 ,特别是着重从心肌力学、心肌收缩力、心肌动作电位及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明了适当剂量的内皮素对哺乳动物心肌活动的正性作用及较高剂量内皮素的负性影响 ,并用细胞内钙离子增加的理论对内皮素影响心肌活动的机制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立医院2008-01-01-2011-06-30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80例,根据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分为TNBC组(81例)及non-TNBC组(99例)。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 000mg/m2,d1、d8,静脉滴入;顺铂60~70mg/m2,d2、d3、d4,静脉滴入,每21d重复。分析TNBC及non-TNBC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率。结果:18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33.9%(61/180),疾病控制率为66.7%(120/180)。TNBC组和non-TNBC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42.0%(37/81)和27.3%(2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5,P=0.04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3%(61/81)和59.6%(5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P=0.026。TNBC组和non-TNB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7和1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20.6和18.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和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3.0%、33.0%、0和73.0%、26.0%、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1,P=0.50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能改善晚期TNBC患者的近期缓解率,在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方面与non-TNBC组比较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近年来,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的流行更是给DFI的临床诊治带来严峻挑战。基于DFI的流行病学和患者个体化的病原学分析,及时、合理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本文围绕DFI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是机体细胞衰老与死亡过程的一种主要形式。许多癌基因与抑癌基参与细胞凋亡过程,许多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有关,对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将为肿瘤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治疗肿瘤相关的厌食症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食欲评估采用数值评定量表评分3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起始50 mg,每晚1次的剂量,治疗两周后评价无反应者增加剂量至100 mg,每晚1次,两周后评价食欲、疲乏、睡眠、盗汗、疼痛、QOL。结果 入组的35例患者中,33例完成了14天的治疗,64%的患者食欲得到改善,食欲、失眠、QOL的CAT评分显著提高。5例患者由于毒副作用退出试验。结论 沙利度胺能显著改善肿瘤相关的厌食,减轻进展期患者失眠,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三种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单纯手术治疗后易复发,我科采用手术、^90Sr敷贴及局部注射激素联合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