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3.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用力吞咽法应用于老年环咽肌功能障碍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明确诊断为环咽肌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3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研究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用力吞咽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2组均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在治疗前和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满6周后,利用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VFSS进行评定,分析比较2组病人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SS检查显示,治疗后2组Rosenbek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用力吞咽法,在改善老年环咽肌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常规吞咽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电生理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病例组)和32名性别及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末梢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otor active potentials,CM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latency,SL)、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提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均受累,其中感觉神经占55.47%,运动神经占16.80%,上肢以正中神经(64条)最多见,下肢以腓肠神经(16条)最多见。四肢运动神经256条中43条传导速度减慢,占16.80%,四肢感觉神经256条中142条传导速度减慢,占55.47%,SCV较MCV改变明显,上肢病变重于下肢。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从影像学角度对帕金森病(PD)认识的不断进步,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核磁共振(MRI)、经颅超声成像(TCS)等为代表的功能成像技术,可显示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转运体、受体、黑质回声改变,对PD的诊断均有各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脑血流(CBF)、血管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A-tDCS组)、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C-tDCS组), 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将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制成MCAO模型。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大鼠tDCS刺激, Sham组和MCAO组大鼠均安装电极, 但不给予电流刺激, A-tDCS组给予阳极电极刺激, C-tDCS组给予阴极电极刺激, 刺激强度200 μA, 每日20 min, 刺激5 d, 休息2 d, 再刺激5 d, 整体周期共12 d。造模前、造模后24 h和治疗12 d后, 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造模后3 d和治疗12 d后, 采用MRI观察4组大鼠的CBF变化情况;治疗12 d后, 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4组大鼠血管的再生情况,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VEGF和CD3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