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为CVC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留置C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4例,未感染组103例;对感染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CVC感染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检出病原菌34株,阳性率为24.82%,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50.00%,革兰阴性菌13株占38.24%,真菌4株占11.7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66.67%;感染组置管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有导管接头、三腔导管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置管时间是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及置管时间过长、股静脉穿刺、双腔置管等容易引发CVC感染,临床应规范操作,预防性使用高敏抗菌药物,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孙君隽 《江西医药》2021,56(8):1227-1228,1289
目的 探讨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应用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接收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可分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瓣膜置换术+常规左房折叠术治疗,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心功能分级变化以及心功能指标(左房内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时心功能Ⅰ级发生率更高,术后1月、术后3月时心功能Ⅱ级发生率更低,术后1月时心功能Ⅲ级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术前左房内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时左房内径更短,心率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更高(P<0.05).结论 对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应用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转复窦性心律,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多支冠脉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恢复、心肌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8例多支冠脉病变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接受PPCI联合IABP治疗,对照组接受PPCI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心源性休克、再次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情况,测定心功能超声参数以及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PPCI术后1个月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再次心肌梗死、脑卒中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峰值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及内皮素-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CI联合IABP用于多支冠脉病变STEMI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减轻心肌损伤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病原菌,为降低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VAP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医院15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年龄>60岁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VAP分为VAP 74例和非VAP 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VAP患者痰液培养结果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74例VAP患者中死亡21例,病死率达28.38%;通过分析VAP与非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大动脉手术患者、合并有低心排综合征以及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发生VAP可能性较大,此外术前LEVF、体外循环时间、PaO2/FiO2、血液制品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监护时间等因素均与其发生率相关;74例发生VAP患者痰液中共培养出11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0株占60.34%,其次是真菌24株占20.69%,革兰阳性菌相对较少,仅有12株占18.97%。结论老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VAP的发生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患者原则上应按照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及时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冠颗粒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温水冲服舒冠颗粒,6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剂量,心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剂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输出量(CO)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LVEF、LVESD、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冠颗粒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可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孙君隽 《中外医疗》2013,32(13):51-5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的危险因素,增加手术成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该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了病人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病因,入院时心功能状态(NYHA分级);既往合并症,手术史;LVEF,FS,LVEDD,LVESD,以及术中的体外麻醉中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等指标作为术后死亡率的可能危险因素作为记录。采用多因素归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导致手术失败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既往手术史,既往病史等危险因素对术后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心内膜炎,既往二尖瓣替换,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因素位于95%CI的有效区间内,是影响瓣膜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结论认识围术期各因素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有利于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效果及对脑和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诱导,研究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桡动脉血氧含量(CjvO_2)、桡动脉血氧饱和度(SjvO_2),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CjvO_2、SjvO_2、CK-MB、CK、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jvO_2、SjvO_2均降低,但研究组CjvO_2、SjvO_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K-MB、CK、cTnI均上升,但研究组CK-MB、CK、cTn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9%与8.16%,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对脑部及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在移植前用肝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周、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周、4周内膜厚度和内膜截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周、4周的PCNA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扫描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静脉移植物内皮层破坏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韩冬  杨侃  张壮  陈国峰  胡玲  王登峰  杜守峰  孙君隽 《医学信息》2006,19(12):2225-2227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自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我们共对63例冠心病人施行CABC,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韩冬  孙君隽  张超 《安徽医药》2020,24(11):2229-2233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顺行单侧脑灌注及改良顺行双脑灌注方案对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神经系统功能障碍(ND)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1年 5月至 2018年 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行 DHCA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共 120例,其中 A组(40例)采用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治疗, B组(40例)采用顺行单侧脑灌注治疗, C组(40例)采用改良顺行双脑灌注方案治疗,比较三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 ND发生率、 HRV指标水平及死亡率。结果 A、B、C三组病人手术时间[(7.58±1.57)比(7.42±1.43)比(7.19±1.33)h]、体外循环时间[(192.39±35.47)比(188.42±32.49)比(184.80±30.21)min]、降温时间[(46.58±6.22)比(44.20±5.98)比(43.46±5.69) min]、复温时间[(93.80±22.17)比(92.39±21.36)比(92.06±12.28)min]及气管切开率(12.50%比 10.00%比 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C三组脑灌注时间[(42.71±7.95)比(33.20±5.18)比(30.94±4.75)min]、辅助呼吸时间[(37.80± 4.65)比(30.59±3.97)比(27.06±3.90)h]、 ICU停留时间[(6.36±1.10)比(4.92±0.92)比(4.20±0.68)h]及术后住院时间[(18.44± 3.30)比(14.10±2.69)比(12.86±2.54)d]比较, C组均显著少于 A组、 B组(P<0.05);三组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发生率比较, C组(10.00%)均显著低于 A(42.50%)、 B组(20.00%)(P<0.05);三组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N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C组全部窦性 R?R间期标准差(SDNN)、 24 h内每 5 min时段窦性 R?R间期均数的标准差(SDANN)、 24 h内全部窦性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及 24 h内两个相邻 R?R间期互差> 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水平均显著高于 A组(P<0.05); A组、 B组及 C组病人死亡率分别为 2.50%(1/40)0.00%(0/40)0.00%(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顺行双脑灌注方案用于行DHCA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可有效,缩短脑灌注用时,加快术后康复进程,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发生,并有助于降低心率变异性,价值优于上腔静脉逆行和顺行单侧脑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