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比较中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与正常成人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室间隔曲率半径RC的变化.方法 选择23例中度PH患者(PH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全心动周期室间隔和侧后壁的RC及曲率半径比值(RCR).结果 整个心动周期中,PH组各节段室间隔RC与相应节段侧后壁RC及对照组相应节段室间隔RC相比较,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H组基底段与中间段RCR与对照组相应节段RCR相比较,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观察全心动周期室间隔RC的变化可以评价PH时左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变化.  相似文献   
2.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观察正常人二尖瓣环空间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正常人二尖瓣环空问结构形态的价值.方法 25名正常人接受RT-3DE检查,应用Philips QLab 6.0三维软件进行分析,对瓣环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二尖瓣环各项指标.结果 通过RT-3DE能够较精确地对二尖瓣环空间结构形态进行三维重建,并可根据三维坐标计算瓣环指标.二尖瓣环呈"马鞍形",与舒张期相比,收缩期的瓣环周长、面积、前后径、左右径、瓣环高度较小,而前后瓣环角度、左右瓣环角度较大,即收缩期二尖瓣环较舒张期更平坦.结论 RT-3DE可对二尖瓣环结构进行较精确的三维重建,可作为研究人体二尖瓣环特性的一种非介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正常成人室间隔在整个心动周期过程中曲率半径变化.方法 对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整个心动周期室间隔和侧后壁曲率半径、曲率半径比值.结果 舒张期末曲率半径最大:室间隔基底段(26.95±2.28)mm、室间隔中间段(25.14±2.07)mm、侧后壁基底段(24.05±1.47)mm、侧后壁中间段(26.29±1.82)mm,收缩期末曲率半径最小:室间隔基底段(13.14±1.12)mm、室间隔中间段(15.85±1.43)mm、侧后壁基底段(14.22±0.76)mm、侧后壁中间段(16.73±1.16)mm;室间隔和侧后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各自舒张期末的曲率半径均较收缩期末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曲率半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底段与中间段曲率半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正常成人全心动周期室间隔曲率半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RC)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变化。 方法 选择24例ASD患者(A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以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动态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整个心动周期室间隔和侧后壁的RC及曲率半径比值(RCR)。 结果 ASD组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室间隔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各段RCR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ASD患者室间隔RC在舒张期大于收缩期,通过观察全心动周期室间隔RC的变化可以评价ASD患者左、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二尖瓣乳头肌(MVPM)的同步性,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二尖瓣反流(MR)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伴MR接受CRT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患者,术前3天和术后7天在CRT开启和关闭状态下进行超声检查,测量MR最大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MRA/LAA)、左心室整体重构参数、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STE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所在心肌节段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APM-PPM),并探讨以上参数与MR的关系.结果 术后MRA/LAA显著减小,左心室整体和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均改善,TAPM-PPM缩短;而CRT关闭后这些作用消失.TAPM-PPM是MR减少的最有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RT可即刻减少M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二尖瓣乳头肌同步性有关.STE能准确检测MVPM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应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消渴方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痞塞不适、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