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SOC模式干预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健康素养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唐山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12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依据入院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以SOC模式为理论依据。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共干预1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健康素养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症状、角色、情绪、与医生交流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素养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素养总分及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经济支持意愿、改变健康意愿4个维度均高于干预前,但干预组患者在健康素养总提高分及各个维度提高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SOC模式为基础的干预能改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其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构建早期预测药源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rug-induce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DI-AIN)的计算模型,筛选中药致DI-AIN成分。方法 从文献和SIDER等数据库中收集得到了125个致DI-AIN的药物和122个未导致DI-AIN的药物,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2种算法构建模型。通过文献各选择45种药物进行验证,以评估最优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将其应用于筛选10种中药的DI-AIN成分。结果 共筛选得到207种分子描述符参与建模,其中,ANN和SVM算法搭建的最优模型分别包含112和80种分子描述符,2个模型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在84%以上。使用2种算法搭建的最优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准确度均在90%以上。ANN联合SVM模型预测为DI-AIN的中药成分有雷公藤甲素、水苏碱、京尼平苷等。结论 首次建立中药成分致DI-AIN早期预测的计算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对于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及中药毒理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背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20mins的基础上,增加腰背肌抗阻训练20mins;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40mins。两组每日训练1次,每周5次,持续3周。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下肢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lower extremity,FMA-L)、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aximum walking speed,MWS)和站起-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功能评分、下肢Fugl-Meyer量表和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站起-走计时测试均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试验组Berg平衡功能评分、下肢Fugl-Meyer量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和站起-走计时测试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腰背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旨在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定量反映药效-剂量关系,客观分析时间-药物浓度-效应三维关系,对于预测给药剂量、时间与中药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意义。随着PK和PD的不断发展,PK-PD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中药研究中应用仍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发掘我国中药资源宝库,对PK-PD模型在中药领域中的优势与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康复患者脂代谢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1例,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42例,异常组(骨密度降低及骨质疏松)患者69例。比较两组患者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脂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以及L1~L4,股骨颈、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1~L4的骨密度与总胆固醇(r=-0.19,P<0.001)、HDL(r=-0.35,P<0.001)、载脂蛋白A(r=-0.19,P=0.04)的水平呈负相关,与同型半胱氨酸(r=0.22,P=0.03)的水平呈正相关;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HDL(r=-0.37,P<0.001)和载脂蛋白A(r=-0.29,P=0.004)呈负相关;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与HDL(r=-0.29,P=0.001)和载脂蛋白A(r=-0.27,P=0.009)的水平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和载脂蛋白B是脑卒中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骨密度异常的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且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手性是生物分子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特征,随着"反应停"事件的发生,手性在化学药领域的重要性被广泛知晓并不断掀起研究的热潮。中药中也存在着许多含有手性中心的有效成分,但由于成分复杂、含量差异大等原因,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而这些成分很有可能因手性的不同在药理、药动学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对中药中手性成分有更好地研究,首先需要对对映体分离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分离技术主要包括非色谱法和色谱法,主要围绕这两类方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羌活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为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多样,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与其香豆素类、聚烯炔类、黄酮类及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抑制滑膜增生、抗骨破坏和抗氧化等良好的药理活性密切相关。通过对羌活中可能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成分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