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免疫补体调节蛋白C1 抑制物(C1INH)调节巨噬细胞向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的极化作用。方法:首先从人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后,单核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用下转变为静态巨噬细胞;静态巨噬细胞在干扰素-γ(IFN-γ)或白细胞介素4(IL-4)+IL-13 刺激作用下分别转化为M1 或M2。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C1INH 对巨噬细胞CD14、CD163、CD206 表型标志物的作用;应用RT-PCR 分析C1INH 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利用Western blot 方法,探讨在炎症条件下C1INH 对巨噬细胞CD14 结合Toll 样受体4(TLR4)的影响。结果:C1INH 抑制M-CSF 源性M1 的CD14、CD163 和GM-CSF 源性M2 的CD206 表型。C1INH 减少M1 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 表达,而增加M2 的15 脂氧合酶(ALOX15)和IL-10 表达。C1INH 抑制M1 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而提高M2 的精氨酸酶1(Arg1)mRNA 表达。C1INH 促进M1 的杀菌活性和M2 对菌的吞噬功能。C1INH 阻断CD14-TLR4 介导信号传导通路。结论:C1INH 调节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长白细胞介素受体-1拮抗剂(IL-1Ra)的血浆半衰期及组织特异性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构建了通过连接肽相连的重组人IL-1Ra和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IL-1Ra-HSA)的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融合蛋白的高效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鉴定和纯化制备后,进行了生物学活性和药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保留了IL-1Ra的拮抗剂活性,能特异性结合人黑色素细胞A375.S2的IL-1受体,有效抑制IL-1β诱导人黑色素细胞A375.S2的凋亡;同时,HSA的融合延长了IL-1Ra血浆半衰期(30倍),显著提高了IL-1Ra在炎症关节的摄取和保留时间,降低了IL-1Ra在其他组织如肝、肾、脾、肺的分布,表明融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与IL-1功能失调的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及新研发的慢性伤口评估工具,分析其可靠性和应用情况,为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慢性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伤口评估与管理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MDROLT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MDROLT模型将纳入患者评分后分为低危险组(0~3分)、中危险组(4~6分)和高危险组(7~15分),比较基于模型的预测感染率和患者的实际感染率。分别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O/E和ROC曲线下面积对该模型预测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的符合程度和判别效度进行评价。结果两个肝移植中心共纳入患者114例,多重耐药菌实际感染率为24.6%,而模型预测感染率为20.2%,O/E值为0.822,H-L检验的P值为0.944,C-统计量为0.757。结论 MDROLT模型的整体符合程度及判别效度均表现良好,可用于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穴位按摩对腹腔镜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按摩可降低术后12h、24h、48h、72h的肩痛发生率,对术后肩痛程度及术后6h肩痛发生率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穴位按摩能够减轻腹腔镜术后肩痛发生率,且术后6h以上的疼痛减轻效果更好,主要按摩穴位包括足三里穴、内关穴和中脘穴,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中枸骨黄烷类成分体外抗炎与自由基清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华中枸骨中多个黄烷类成分(1~6)体外抗炎与自由基清除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构效关系.采用脂多糖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毒性作用,Griess法测定NO生成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PGE2的含量;体外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黄烷1,3,4,6体外显示很强的抗炎活性,能显著抑制NO,TNF-α,IL-1ββ和IL-6的分泌,化合物1的抑制作用最强,黄烷2和5显示相对较弱的抑制活性,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顺序与抗炎活性相似.因此,黄烷1,3,4,6是华中枸骨抗炎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活性成分,构效关系初步分析表明4'-羟基为黄烷类化合物显示抗炎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主要结构部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