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MR、CR、DR等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医学影像学相比较,数字化医疗影像在成像方式、成像原理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流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确切含义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属于质量管理范畴,它是影像医学科室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以医疗影像学技术为依托,从管理学的视角对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流程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对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1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基本含义在《影像质量管理》一书中,定义放射科全…  相似文献   
2.
CT设备质量保证的意义是使CT设备在临床应用中保证病人的安全并达到正确的临床使用效果。本文阐述了CT质量控制与实施保证中常用检测指标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各项检测指标基本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影像数字化设备的发展,影像的输出方式也由传统的模拟胶片输出方式发展为数字化胶片打印与显示器输出两种形式。本文介绍了两种输出方式的基本原理、成像流程,以及影像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4.
临床工作中,为了得到最佳的影像质量,以做出最合理的临床医疗方案,必须保证影像输出设备的质量.因此,对影像输出设备的质量控制也是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颈髓MRI信号增强对压迫型颈髓病行保守治疗疗效的预测能力,作者对52例经神经学检查和MRI检查确诊为压迫型颈髓病变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男39例、女13例,年龄30~80岁.52例患者中,29例脊柱滑脱、12例颈间盘突出、11例后纵韧带骨化(OPLL).行保守治疗前病史为1个月~2年(平均7个月),随访期平均3年.除3例患者先行头部平衡牵引2周后改为颈领固定外,其余患者直接行颈领固定和限制颈部活动等保守治疗.治疗开始3个月内,每天颈领固定8小时,此后依据症状恢复情况决定固定时间,治疗持续6个多月.  相似文献   
6.
1 能量发生装置的质量控制 成像过程即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它将一定波长与频率的电磁波通过某种成像设备转换为可被人眼识别的电磁波,即可见光.因此所有成像设备必然需要发出具有一定能量的电磁波,并在与人体相互作用后,可以被探测并转化为人跟可识别的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7.
对胸部后前位投照25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并对投照影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行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各分组间p〉0.05。结果表明:自动电离室的选择对数字化普通摄影胸部正位像的肺纹理显示没有影响,选择双侧探测野或三探测野可以最小的曝光剂量得到满意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冯庆宇 《医疗设备信息》2010,(10):144-147,140
数字化X射线摄影成像设备质量控制主要包括X射线能量发生装置和影像采集装置的质量控制。本文结合CR与DR的结构特点,对数字化X射线摄影设备质量控制和实施保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与临床实践提出了质量控制的评估方法。在本文的思考与讨论中,作者对目前质量控制中遇到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9.
CT、MR、CR、DR等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医学影像学相比较,数字化医疗影像在成像方式、成像原理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流程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本刊从第7期起推出"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系列讲座",以期与读者共同探讨此类问题。第一讲"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概述"将以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为依托,以管理学视角对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由此衍生出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阐述,主要论述了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基本流程、影像质量管理链、学术理论发展、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与保证实施,并对数字化医学影像的技术发展和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取 2008年5月-8月来我院就诊并进行颈椎侧位投照患者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23~51岁,平均(32.7±1.0)岁. 1.2 投照设备与条件使用Kodak DR7100型放射成像系统;电压 70 kV;使用自动曝光控制;SID 1.5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