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明确CAP的致病微生物能够指导最佳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价值。传统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如微生物培养、尿病原体抗原检测等简便、普及性高,但受时效性、敏感性、标本运输处理、分离培养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近年来微生物核酸分子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的核酸分子扩增检测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目标病原体基因片段,敏感性、特异性高。二代测序技术为呼吸道微生物检测带来了重大变革,能同时测定许多病原体的保守基因序列,使对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传统检测方法的继续改良与核酸分子检测手段的不断创新,多种检测手段的优化组合,将为临床CAP的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病原学信息。同时,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有望揭示CAP发生发展与呼吸道微生物组变化的关系,使CAP的临床诊疗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肺的损伤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损伤,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的功能恢复主要依靠损伤后炎症的调控、肺组织和气道的重塑,以及肺内干细胞的增生分化和组织的修复.临床治疗急性肺损伤采用抑制炎症、调控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保护性肺通气等改善缺氧;针对慢性气道疾病,则采用改善气道黏液高分泌、扩张气道平滑肌、调节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3.
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是近20年来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之后发现的第三种引起人类急性呼  相似文献   
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0, FGF-10)可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参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FGF-10能促进损伤修复,抑制纤维化,促进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动员,能够对抗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及气道损伤。因此,FGF-10重组蛋白的肺内局部给药可能成为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新策略。本文总结了FGF-10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的价值及其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小板变化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年至2015年收治的275例ARDS患者,从病案系统中采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转归等信息。用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疾病前3 d内血小板下降与ARDS预后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233例患者入组,根据其疾病前3 d内血小板计数分为下降组和非下降组。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显示两组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初始的血小板计数和3 d内血小板变化情况把所有入组患者分为9个亚组。通过比较这些亚组的死亡率得到两个风险组,包括持续性低血小板组(初始血小板计数139×10~9/L,且疾病前3 d血小板增加16×10~9/L),以及血小板下降组(初始血小板计数≥139×10~9/L,且疾病前3 d血小板下降30×10~9/L)。其余亚组合并为非风险组。将两个风险组合并后与非风险组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显示风险组与非风险组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小板计数也可以作为风险组中手术亚组(P=0.003)、非高血压亚组(P=0.018)和肺炎亚组(P0.001)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血小板低下、血小板减少与ARDS的不良预后相关,可以作为临床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患者深吸气量(IC)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相关性,评估IC在HRQoL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来自2012-2013年间中国肺部健康横断面随机分层抽样研究纳入的5 271名上海市成人居民,根据肺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定量CT在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日至2014年5月20日上海市某社区COPD高危人群受访者,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的COPD高危咨询者共1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高危者在基线及1年后均行肺功能及胸部CT检查,将胸部CT图像导入定量CT分析软件,收集定量CT数据。根据1年后的随访肺功能结果分为COPD组(n=40)与非COPD组(n=98),比较2组在基线时肺功能、定量CT指标的差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OPD高危者随访1年后发生COPD的预测指标,通过ROC曲线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能。结果 2组基线时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气道壁面积比值(WA%)、气道总数(TAC)、气道壁厚度(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组的气道内周长为10 mm处气管壁面积的平方根[Pi10;3.43(3.30,3.54)vs 3.23(3.1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