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将实施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前(2014年)行PICC置管的2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5年)2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自行研制的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比较实施前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PICC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前后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PICC维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建立并实施PICC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与控制,能有效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增强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自2006年开始建立安全信息登记本,并通过护士长检查,护士自查,护理部及大内科检查,将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登记通报,根据登记内容制定防范措施。结果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我科无一例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存在或潜在的护理不安全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实现了护理安全的科学管理,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效率和准确度。方法 分别以2021年2~12月和2022年1~11月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及实施相应防范措施;研究组依据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制订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及实施相应防范措施。随机选取对照组305例、研究组308例患者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应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RR=0.45,95%CI(0.36,0.65)];研究组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跌倒预防措施落实率及患者跌倒风险程度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画像式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的应用有利于护士快速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有效防范跌倒,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6-05/2008-07对1 400例住院行肛肠手术患者采用了评估-纠误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全过程、阶段性评估纠误、拾遗补缺、针对性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方法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56例,女544例,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70例射频消融术后制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70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制动进行整体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98例,年龄5~76岁;女72例,年龄11~75岁。其中左侧旁路80例,右侧旁路18例,双径路72例。本组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均成功,对术后患者制动进行整体护理,结果发生尿潴留1例,进行无菌导尿;无低血压发生;厌食3例,床上活动后缓解;便秘1例,给予开塞露1支肛塞解除便秘;腰背酸痛不适12例,给予实施护理后能耐受;焦虑3例,给予心理护理能缓解;无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分层培训路径,探讨分层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N0~N4级(N0为新手护士,N1为初级护士,N2为称职护士,N3为精通护士,N4为专家护士)护理人员1 870名为研究对象,利用Delphi法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路径,确定每层级的培训阶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方法,并利用分层培训路径对护士进行管理,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岗位胜任力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结果:培训1年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岗位胜任力等观察指标均高于培训前,培训后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合格率也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能级进阶分层培训路径使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提高和岗位胜任力的提高,促使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升整体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鼻腔填塞系统在老年患者(≥60岁)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术后鼻腔填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FESS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鼻腔填塞情况分为研究组(使用改良鼻腔填塞系统)38例和对照组(使用膨胀海绵)34例。比较2组术前1 h与术后6 h血压和心率,记录2组术后6 h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腔出血情况。比较抽取填塞物时2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术后1个月和3个月鼻腔Lund-Kennedy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6 h收缩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及心率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 h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 h轻中度鼻腔胀痛不适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重度鼻腔胀痛不适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抽取鼻腔填塞物时轻度和重度疼痛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 2组鼻腔出血侧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抽取填塞物时中重度出血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腔填塞系统用于老年人鼻内镜术后填塞可改善术后疼痛、鼻塞情况,显著降低因术后疼痛不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护理安全警示牌的创新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及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再加上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对短缺,护理服务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人员的操作,服务对象不仅流动性大,而且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同时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有个体差异。如何做到全程优质护理,确保护理安全是每位护士研究的课题,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护理安全警示牌进行改革创新,将其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路径,为医院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临床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新护士培训相关要求,基于临床路径教学法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路径;运用德尔菲法,经过20名临床护理教育专家的两轮函询,对培训路径进行论证及校正。结果初步构建的路径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包括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综合能力等内容。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100%,权威系数为0.89、0.91,第二轮协调系数为0.091~0.174(P0.05)。结论该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路径的构建符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可为临床更规范的培训新护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