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教养方式对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归因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缓解期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对116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112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测查。结果:对照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事件的内在性及正性事件的持久性、整体性归因和总体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养方式中父母温暖理解、母亲偏爱与正性事件整体性、持久性及总体指标成正相关,与负性事件内在性负相关;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与正性事件整体性、持久性及总体指标负相关,与负性事件内在性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症患者负性事件的内在性归因,正性事件持久性、整体性归因及总体指标有较好的预测。结论:抑郁症患者在缓解期也存在负性归因,调节教养方式可改变归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儿童抑郁症与父母教养方式、忽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到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儿童抑郁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评分和儿童被忽视量表(CNS)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儿DSRSC评分与S-EMBU和CN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的DSRSC评分、CNS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评分高于研究组,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评分、母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的父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DSRSC评分与S-EMBU中情感温暖项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S-EMBU中拒绝、过度保护项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NS评分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儿童抑郁症发生可能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被忽视相关,临床可据此进行干预,以缓解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恋人格问卷,对武汉2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有显著相关关系;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与显性自恋有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消极教养方式与隐性自恋有显著的正相关。2)父亲温暖理解、母亲严厉惩罚对显性自恋人格有预测作用。3)父亲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可预测隐性自恋人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文献回顾,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以及强迫症患者父母心理卫生状况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测查,探讨了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MBU和SCL-90对230名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对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结论:用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子女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父母对患者的教养方式。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EMBU)对88名强迫症患者的父母(研究组)和5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父亲EMBU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平均(10.75±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8.78±1.80)分(t=3.928,P〈0.01);研究组患者的母亲EMBU量表中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分平均(39.30±6.8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29.15±5.10)分(t=2.175,P〈0.05);两组其他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在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上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有过多的惩罚、拒绝和否认。及早对患者父母亲进行心理辅导,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187名中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评价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焱 《四川精神卫生》1997,10(3):193-194
187名中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评价的调查广西龙泉山医院(545005)谢焱较多的家长普遍认为,在家里越来越难与子女进行沟通。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子女,常跟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父母对此简直束手无策。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87名中学生进行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癫痫抑郁患儿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the way of coping questionnaire,WCQ)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 minnenav barndoms uppfostran,EMBU)对59例癫痫抑郁患儿(观察组)进行测评,与从当地某小学抽取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各年级学生59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应付方式上:癫痫抑郁患儿的自责、幻想及退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而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在教养方式上:癫痫抑郁患儿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O.01),而惩罚及拒绝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O.05或P〈O.01);在患儿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癫痫抑郁患儿的WCQ评分与EMBU评分呈显著性相关,尤其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保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关系密切,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患儿积极的应付方式呈正相关,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患儿积极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结论癫痫抑郁患儿较正常儿童更多的采用消极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其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且患儿的应付方式与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38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正常被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均表现为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组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父母人格及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父母人格及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定式问卷的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分别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评定(EMBU)。随机抽取社区健康人60例及其父母作为对照。结果: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组进入方程的分别为P(精神质)、FSS1(情感温暖与理解)、FSS2(惩罚、严厉)和FSS5(拒绝、否认)。母亲组进入方程的分别为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