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素Dl(cyclinD1)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表达的影响。方法:SD乳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并纯化鉴定;予不同浓度(2和4μmol·L^-1)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第二代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短期(12h)急性干预处理,应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yclinD1和CDK4表达的水平。结果:纯化传代的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鉴定,其阳性率可达99%;lactacystin2和4μmol·L^-1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cyclinDl和CDK4表达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定程度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可诱导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cyclinD1和CDK4表达的减少,从而影响胶质细胞细胞周期,促进胶质细胞分化。提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后可能通过影响胶质细胞细胞周期来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GSTP1)对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激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10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建立癫痫模型(n=8)并收集海马区脑组织。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脂多糖(0μg/ml、0.1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诱导处理48 h。利用蛋白质印迹检测组织与细胞中GSTP1、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IL-1β、IL-6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谷氨酸(Glu)浓度。将GSTP1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脂多糖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并给予茴香霉素处理,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激活情况。结果 癫痫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GSTP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大鼠,而p-JNK蛋白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Glu浓度高于正常大鼠(P<0.05)。GSTP1与p-JNK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脂多糖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炎性激活,表现为GSTP1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耐性降低,而p-JNK蛋白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Glu浓度呈剂量依耐性升高(P&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凝血酶对培养的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毒性损害及水蛭提取液对其的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体外实验即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实验模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MTT法筛选水蛭提取液的有效浓度.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水蛭提取液治疗组与凝血酶对照组,测定培养上清液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死亡的标志).免疫组化法观察它们的HSP70和TGFβ-1的表达. 结果 (1)一定浓度范同(1~100 U/mL)的凝血酶对星形胶质细胞有毒性作用,且随凝血酶剂量的增大,它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相应增加(F=118.65,P=0.000).(2)一定浓度范围内(0.25~4 mg/μL)的水蛭提取液能明显减轻10 U/mL凝血酶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F=156.08,P=0.000),且随水蛭提取液浓度的增大,保护作用增强,还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HSP70和TGFβ-1的表达. 结论 水蛭提取液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增强它们的HSP70和TGFβ-1表达,从而明显抑制凝血酶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KP1在Aβ所致MAPK激活、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β42(0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 v),处理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性。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的Aβ42,在不同时间点(0 h、6 h、12 h、18 h和24 h)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KP1表达。将野生型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Aβ42组,敲除MKP1的细胞为MKP1 KD+Aβ42组,过表达MKP1细胞为MKP1+Aβ组,后3组加入10μmol/L Aβ42,置于培养箱中24 h,通过线粒体膜电位、DCFH-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检测评价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通过qRT-PCR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JNK水平。结果发现经Aβ刺激后,PC12细胞活性受到抑制,MAPK的重要调节因子MKP1表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过表达MKP1后,Aβ诱导的PC12细胞中p-JNK水平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类水平下降,TNF-α和IL-1β表达减少。而敲除MKP1可加重Aβ诱导的PC12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 Aβ通过下调MKP1表达激活MAPK信号途径,过表达MKP1可通过抑制JNK信号途径减轻Aβ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应用不同浓度Aβ_(1-42)诱导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稳定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并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β_(1-42)诱导,诱导后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选取理想Aβ_(1-4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技术(IF)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表达。结果 Aβ_(1-42)诱导后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可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胞体变形、收缩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胞间网络结构消失或断裂,细胞外基质乱不清,神经元大量凋亡;Aβ_(1-42)诱导后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与Aβ_(1-42)浓度成线性关系;加入不同浓度Aβ_(1-42)(0μmol/L、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和50μmol/L)后实验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98.55±1.42)%、(90.37±3.25)%,(66.34±2.76)%、(53.23±3.41)%和(41.55±2.37)%,其中20μmol/L组与0μmol/L组相比P<0.05,30μmol/L、40μmol/L和5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Aβ_(1-42)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大量凋亡;Aβ_(1-42)浓度为20μmol/L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可作为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内较高浓度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胶质细胞的毒性,以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注射Aβ1-40组、注射生理盐水组以及正常大鼠(非手术)组,每组30只.采用右侧颈外静脉血管插管并留置的方法,通过导管向血管内中每日2次注射10μg的可溶性的Aβ1-40,连续14天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以及转糖蛋白-1、转糖蛋白-3表达的改变.结果注射Aβ1-40以后,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小胶质细胞呈明显的激活状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到脑实质内转糖蛋白-1以及转糖蛋白-3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血管内连续注射Aβ1-40以后,对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损害,对胶质细胞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可能与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过度激活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2~3 d wistar大鼠T11-L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达98%后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6组:对照组(C组),NMDA组(N组),氯胺酮组(K组)和三种不同浓度氯胺酮加NMDA组(0.1,0.5,1 mmol/L,标记为NK1~NK3组),再培养24 h后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免疫组化HE复染观察Bcl-2蛋白和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结果N组细胞发生了大量凋亡,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不明显;NK3组细胞凋亡被显著抑制,Bcl-2蛋白强阳性表达,SOD活性明显增加和MDA含量低.结论NMDA受体过度激活可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凋亡,适量氯胺酮显著抑制了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星形胶质细胞Bcl-2蛋白表达,同时抑制了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强了SOD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孔钾通道TREK-1激动剂亚麻酸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和摄取谷氨酸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TREK-1激动剂亚麻酸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的影响;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REK-1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采用谷氨酸浓度检测法观察TREK-1激动剂亚麻酸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影响。结果 TREK-1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丰富,谷氨酸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内向电流,与对照组相比,给予TREK-1激动剂亚麻酸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增强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能力(P0.05)。结论 TREK-1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TREK-1激动剂亚麻酸显著增加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诱导电流,增强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能力,提示TREK-1活性改变与星形胶质细胞平衡缓冲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β寡聚体(ADDLs)对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Notch-1信号转导及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的基础之上应用CCK-8法观察Aβ寡聚体对混合培养体系细胞活力的影响,并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β寡聚体对混合培养体系的NICD及HIF-1α水平的影响。另外,应用qPCR的方法检测凋亡相关caspase-3mRNA水平。结果 Aβ寡聚体干预浓度在高于2μM的情况下可使混合培养体系细胞活力水平明显降低,并呈现浓度依赖。10μM的ADDLs明显升高了原代混合培养体系的NICD及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且均呈现出相对的时间依赖性,同时这两种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同时,10μM的ADDLs明显上调了混合体系的caspase-3 mRNA水平。结论 Aβ寡聚对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的毒性作用与上调NICD及HIF-1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苷A_(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将培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空白对照;(2)脂多糖(LPS)组: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制作小胶质细胞炎症细胞模型;(3) CGS21680处理组:小胶质细胞炎症细胞模型基础上叠加CGS21680处理,CGS21680处理组按CGS21680不同浓度分为0.01、0.1、1和10μmol·L~(-1)4个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含量。结果 LPS孵育24 h后,与LPS组比较,CGS21680 0.1μmol·L~(-1)处理组、CGS21680 1μmol·L~(-1)处理组和CGS21680 10μmol·L~(-1)处理组的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与LPS组比较,CGS21680 10μmol·L~(-1)处理组的12、24、48和72 h时间点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抑制作用),呈显著的干预作用和时间-效应关系(均P0.05)。结论腺苷A_(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可明显抑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尼古丁激活星形胶质细胞α7胆碱能受体(α7 nicotinic receptors,7 n AChRs)上调内源性B-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Cryab)并抑制β淀粉样蛋白(Amyloid,Aβ)集聚的现象及其机制。方法分离24 h内新生乳鼠大脑皮质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并鉴定;体外制备Aβ_(1-42)寡聚体;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尼古丁组、α7n AChRs阻断剂(methyllycaconitine,MLA)组、Aβ_(1-42)组、尼古丁+Aβ_(1-42)组、PI3K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尼古丁+Aβ_(1-42)组。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Cryab、P-Akt(ser473)、Aβ寡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尼古丁可以显著上调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Cryab蛋白(P0.05);尼古丁能够显著上调磷酸化Akt蛋白水平(P0.05);在细胞裂解液及培养基中,尼古丁显著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对Aβ聚集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尼古丁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α7 nAChRs上调内源性Cryab从而抑制Aβ集聚;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尼古丁激活星形胶质细胞α7 n AChRs上调内源性Cryab蛋白抑制Aβ集聚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尼古丁抑制Aβ集聚的可能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释放和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N)及缺氧/复氧组(H/R)。在缺氧/复氧各个时间点,应用MTT法检测缺氧/复氧时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BDNF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上清中BDNF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缺氧6 h、复氧72 h以内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活力不会发生明显改变,BDNF的释放量无明显变化,但是缺氧/复氧可诱导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BDNF表达量的增加。结论单纯的缺氧/复氧条件可影响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BDNF的合成,但不足以引起BNDF的释放改变以及细胞的活力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0L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Aβ1-42寡聚体单独或联合CD40L干预原代小胶质细胞,检测细胞表面炎性介质的释放、抗原表达及炎性上清液对神经元的影响。结果Aβ1-42联合CD40L与Aβ1-42单独干预比较,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明显增加(2869.35±63.47、1222.03±46.86,P<0.01);炎症上清培养神经元后,LDH漏出明显增加(104.43±4.12、57.90±3.20,P<0.01);细胞表面CD40及MHCⅡ分子共表达阳性率增高(30.2%、23.3%);加入抗CD40抗体后,细胞释放TNF-α明显减少(817.92±48.52、2869.35±63.47,P<0.01),神经元释放LDH减少(36.42±1.03、104.43±4.12,P<0.01),细胞表面CD40及MHCⅡ分子共表达阳性率下降(16.23%、30.2%)。结论CD40L可以促进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产生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加重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β25-35(1μmol/L,10μmol/L,2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到64%的Aβ浓度20μmol/L。用不同浓度的雷沙吉兰(0.1μmol/L,1μmol/L,10μmol/L)预孵育PC12细胞1h,再加入20μmol/L的Aβ共孵育48h,再测MTT活性,并用荧光染料丫啶橙和溴化乙啶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Aβ在20μmol/L时使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至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μmol/L的雷沙吉兰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至8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2%,20μmol/L Aβ作用48h后,PC12细胞凋亡率达13%,1μmol/L的雷沙吉兰使20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下降到5%。结论雷沙吉兰对Aβ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星形胶质细胞与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凋亡的PCI2细胞共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胚胎大鼠皮层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影响及机制,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此过程. 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10 μg/mLAβ1-40诱导不同时间(0、4、6、12、24h)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第二部分分别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将收集的ACM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ACM中BDNF、NGF、NT-3蛋白含量,另一部分以1;3比例同DMEM/F12堵养基混合,对NSCs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NSE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和计数神经元分化比例. 结果 在Aβ1-40作用6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与其共育的ACM中BDNF蛋白总量明显增高,诱导的NSCs神经元分化比例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I2细胞共育后.ACM提高了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ACM中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GS2168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炎症细胞模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将培养的小胶质细胞随机分组,设为对照组(加入单纯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LPS组(制作小胶质细胞炎症细胞模型)、CGS21680组(小胶质细胞炎症细胞模型基础上叠加CGS21680处理),CGS21680组再按CGS21680不同浓度分为0.1、1和10μmol·L~(-1)CGS21680亚组。ELISA检测各组24 h后IL-1β含量。结果 CGS21680组较LPS组小胶质细胞IL-1β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 CGS21680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出生0~24hSprague-Dawley大鼠乳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海马,进行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培养10d后用于实验。将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加入含有1%(质量浓度)DMSO培养基;(2)Aβ1-42组:加入1.25μmol/L Aβ;(3)Aβ(1.25μmol/L)+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组(0.1、0.5、1、2.5μmol/L)。应用CellTiter-GloTM荧光细胞活性试剂盒检测培养海马神经元ATP含量,用以反映神经元活力;通过CytoTox-ONETM试剂盒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用以测定神经元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bassoon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蛋白SYP、PSD-95、bassoon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培养10d海马神经元经1.25μmol/L Aβ1-42作用48h后,其ATP和LDH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0.5、1.0、2.5μmol/L Ato组能够明显抑制Aβ1-42引起的ATP和LDH水平降低(P0.0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25μmol/L Aβ1-42可使海马神经元SYP、PSD-95、bassoo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Ato能够明显抑制Aβ1-42引起的SYP、PSD-95、bassoo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Ato对Aβ诱导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毒性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to对抗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SYP、PSD-95、bassoon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G)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观察上述作用是否通过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和Toll样受体4(TLR4)分子介导。方法建立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系统炎症模型,分为:对照组、LPS组、姜黄素处理组,姜黄素处理组按姜黄素不同浓度再分为3个姜黄素低剂量亚组(1、5和10μmol·L~(-1)亚组)和2个姜黄素高剂量亚组(20和40μmol·L~(-1)亚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qRT-PCR法检测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抗炎因子IL-4和精氨酸酶1(Arg-1); Western blot检测TREM2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低剂量亚组对小胶质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姜黄素高剂量亚组小胶质细胞活性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LPS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及促炎因子IL-1β和IL-6转录水平显著抑制(P 0. 05),抗炎因子IL-4和Arg-1转录水平显著增加; TLR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 TREM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 0. 05)。结论姜黄素可调控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表型,可能通过TREM2-TLR4分子介导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和趋化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分别用0、5、25、50μmol/LPF预处理细胞后,采用CCK-8法和LDH法检测细胞毒性。将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基)、阳性对照组(Aβ_(1-42)处理细胞)和实验组(PF+Aβ_(1-42)处理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小胶质细胞体外趋化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趋化迁移情况。结论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度达90%以上,CCK-8法和LDH法测定均显示PF对小胶质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均P0.05)。PF可抑制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性介质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CXCL1、CCL2(均P0.01)。同时,PF可抑制小胶质细胞向Aβ_(1-42)的趋化(均P0.05)。结论 PF可抑制Aβ_(1-42)诱导的啮齿动物小胶质细胞生成促炎性介质和趋化因子,并抑制小胶质细胞向Aβ_(1-42)趋化迁移,提示PF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体条件下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对S100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Aβ1-40溶液及生理盐水做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后,采用刚果红染色、尼氏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胶质细胞反应、神经元损伤情况及S100β、iNOS表达变化.结果胶质细胞增生与神经元缺失程度以及S100β与iNOS的表达水平均随Aβ1-40浓度增大而增加,4μg/μl Aβ溶液注射组S100β阳性细胞数(个/视野)为42.39±3.46,显著多于盐水对照组(34.50±3.57),P<0.01;iNOS阳性染色面积与S100β阳性细胞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873).结论在体条件下高含量Aβ强烈诱导胶质细胞S100β和iNOS的表达,结果提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Alzheimer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