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 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 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 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 d尿量500~1 000 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关健词: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供肾切取方式;临床分析;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活体供肾肾移植关系到供受者双方的生命,要求手术确保供受者安全,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为保证供者的安全,如何选择供肾的切取方式十分关键。 目的:总结37例经背腰十二肋切口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2007-06/2008-08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40例,其中37例采用经背腰十二肋小切口术式切取亲属活体供肾,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37例手术均成功,供肾切取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约15 s,冷缺血时间1.0~2.0 h,术中出血不多,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提示经背腰十二肋切口开放切取供肾手术除了有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短等优点外,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质量高,术后人/肾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8年10月94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其中父母给子女供肾35例,兄弟姐妹间供肾53例(含同卵双生姐妹间供肾1例),妻子给丈夫供肾6例。 结果:所有供者术后恢复良好;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后出院,其中父母给子女供肾4例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兄弟姐妹间供肾3例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夫妻间供肾受者中,1例术后第3 d发生加速排斥反应导致肾功能恢复延迟,于术后第5周恢复正常,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全部逆转。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94例受者中,死亡2例,1例术后2年死于呼吸衰竭,1例术后7年死于心力衰竭。其余受者2例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 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其中以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 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夫妻间肾移植经验,探讨近期效果,回顾性分析了2005-10/2008-06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10例夫妻间肾移植临床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6~38个月。所有供者均为妻子,年龄29~42岁,平均(34.4±4.0)岁,身体健康,均为开放手术取肾,7例取左肾,3 例取右肾。受者均为首次肾移植,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5.8±4.6)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受者ABO血型相同,HLA配型5个抗原错配2例,完全错配8例。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强的松三联抗排斥治疗。所有供者移植后1周内出院,出院时血肌酐平均(78.9±15.2) μmol/L,随访期间肾功能均正常。受者移植后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抗排斥治疗后逆转,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其他并发症。出院时血肌酐(98.1±30.1)μmol/L,随访期间肾功能稳定。总之,夫妻间肾移植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在缺少尸体或亲属供肾的情况下,夫妻间肾移植可以作为尿毒症患者早期肾移植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影响肾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抗体检测有助于筛查术前致敏者。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联合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监测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4-02/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同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亲属活体供肾者、首次肾移植者66例,供者男27例,女39例,年龄19~66岁;受者男50例,女16例。 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抗原分型,采用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于术前行交叉配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抗CD25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于术中和术后早期作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为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三联方案作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和监测受体的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肾移植效果及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急性排斥情况。 结果:6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配型错配数分别为0~3个60例,4~6个6例。在0~3 错配数受体中,术后3例(5%)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7%)发生急性排斥。在4~6错配数受体中,术后1例(17%)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33%)急性排斥。人类白细胞抗原0~3 错配数和4~6 错配数两组比较,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 > 0.05)。所有急性排斥患者经甲泼尼龙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对3例术前预致敏受者术后定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变化: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2例术前经血浆置换后转阴或自然转阴,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经甲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 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组织配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等相关。术前组织配型及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动态监测对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特别是预致敏受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背景:为了保证老龄供肾的移植效果,应当慎重选择供者。国内活体肾移植开展较晚,对老龄亲属供肾移植经验仍较欠缺。 目的:对老龄供肾亲属肾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纳入120例行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12例,父母供给子女75例,其他亲属供肾33例,供者 55岁以上52例。比较老年供者和非老年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值,移植后肾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病率等,同时对2组受者的移植前后血清肌酐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两组供者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者在移植后1周,1个月,1年内比较血清肌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急性排斥发病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老龄供者制定合理入选标准,对供者是安全的,受者和移植肾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通过诱导移植受体产生供-受体嵌合体或免疫耐受以利于受体长期存活,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结婚多年的夫妻,丈夫-妻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小,具有比其他的亲属器官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血缘关系的活体供肾移植—丈夫对妻子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7例夫供妻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 32~58岁,受者年龄 31~56岁,双方婚龄在5~36年。供、受者 ABO血型完全相同者 4例,O-B 1例,O-A 1例,A-AB型 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HLA配型情况:1个抗原错配 1例,2个抗原错配 2例,3个抗原错配3例,4抗原错配 1例。开放手术取肾,6例左肾,1例右肾。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酸吗乙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7对供受者随访3~70个月。 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供者血压、尿常规及肾功正常,受者及移植肾全部存活。验证了虽然移植前组织配型结果较差,但由于夫妻间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免疫耐受,使夫供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小、移植效果理想,具有比其他的亲属肾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内活体器官供者的安全性令人关注,供者移植后并发症,受者移植效果不理想或失败的病例有所发生。因此,必须重视活体肾移植,保证供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8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38例供者移植前明确身份,完善检查,充分告知治疗方案,合理手术。38例受者移植前充分透析,改善全身状况后行肾移植,移植后给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基础免疫抑制方案治疗。观察肾移植后供受者肾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等待时间短、花费较少、长期存活率高的优势是明显的,供者的近期和远期风险都很小。尽管如此,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仍要充分评估供受者的风险,保证供受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体液性排斥以激素耐受和难治性为其显著的特点,常常发生在免疫高敏的受者身上。 目的: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观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肾移植后有移植肾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84例,在B超引导下应用BARD(美国)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活检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常规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状态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84例患者除1例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5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16例。经过治疗8例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4例移植肾功能得以恢复,3例未恢复,1例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对移植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移植受者尿液成分进行定期监测可以作为判断移植肾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尿液中供者细胞出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60例供者为男性、受者为女性的肾移植受者,分为移植后早期检测组40例、急性排斥组10例、移植后功能稳定组10例。定期提取尿液中细胞DNA,利用PCR检测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片段DYZ-1。 结果与结论:在手术第1日受者的尿液中可检测到供者细胞DNA,随着时间的延长,尿液中供者细胞DNA量逐渐减少,至术后1个月,有8例受者的尿液中供者细胞DNA消失,其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另外32例受者的尿液中仍有供者细胞DNA的出现,其中7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存活3个月以上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患者,7例尿液标本中能检测到供者细胞DNA,对急性排斥者进行治疗后1个月,71.4%转为阴性;而在稳定期的10例肾功能良好受者,仅1例受者尿液中DYZ-1基因阳性。提示对肾移植受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进行定期检测,可以作为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及预后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移植前准备充分,供肾热、冷缺血时间较短,HLA配型的组织相容性好,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提供了可能性。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6-01/2008-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38例,移植后常规使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NI常规剂量组(n=18),移植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6 mg/(kg•d)或他克莫司0.12 mg/(kg•d);CNI低剂量组(n=20),术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4 mg/(kg•d)或他克莫司0.08 mg/(kg•d);两组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使用剂量相同。移植后密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的肾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肾毒性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CNI常规剂量组重度肺部感染死亡1例,CNI低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移植肾功能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CNI低剂量组肝功能损害、钙调蛋白酶抑制剂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CNI常规剂量组 (P < 0.05)。此外,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抑制方案明显减轻了亲属肾移植患者的经济负担。说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田野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1):6023-6026
背景:肾脏移植的受者BK病毒感染相关性肾病可引起移植肾功能不全和输尿管梗阻,是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后BK病毒血症的发生率,分析BK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1-09/2007-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完成。 对象:因终末期肾病而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121例,同时选取20例因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 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121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血液标本中BK病毒 DNA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为血液BK病毒 DNA均阳性组和血液BK病毒 DNA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供肾冷缺血时间,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是否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免疫抑制剂方案和供肾类型的差异。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BK病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肾移植受者BK病毒病毒血症的发生率为24.7%(30/121),高于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其阳性率为5%(1/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3.34 (RR 3.34,95% CI 2.76~5.60)和无心跳供肾(RR 2.19,95% CI 1.32~3.97)是移植术后BK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而移植前年龄、标本留取时间和激素冲击治疗与移植后受者BK病毒血症发生无关。 结论:肾移植后BK病毒感染发生率增高,冷缺血时间延长和无心跳供肾为肾移植后BK病毒感染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人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最好的方法,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 目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多种造模手术方式和术中某些操作进行改进,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8-09/11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选取20只作为肾移植供体,剩余20只为受体。 方法:①对供、受体进行肾血管游离时尽量采用钝性分离。②将供肾原位低温重力灌注,修剪、摘除后低温保存。③受体摘除左肾后行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两点间间断缝合采用6针法吻合。术后小剂量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对手术时间、术后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评价术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结果:总手术时间(150±17) min,热缺血时间(15±2) s,冷缺血时间(55±5) min。3只于1周内死亡,其中麻醉意外1只,吻合口出血死亡1只,输尿管狭窄死亡1只,手术成功率为85%。术后第8天对存活受体鼠行剖腹探查,移植肾均颜色饱满,吻合口无栓塞、狭窄。 结论:通过对以往手术方式进行改进,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的术式建立了可靠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鼠器官移植模型可重复性好,可稳定模拟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等情况,是免疫耐受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开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的:探讨稳定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移植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 设计、时间及地点:显微外科操作实验,于2002-10/2008-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中心、蒙特利尔大学实验中心及河南省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SD大鼠,分别为供、受体;Lewis大鼠、F344大鼠,分别为供、受体。 方法:在Fisher的移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大鼠左侧原位肾脏移植,动、静脉及输尿管均采用端端吻合方式,实验在德国产Carl Zeiss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主要观察指标:监测移植后大鼠一般情况及尿量,大鼠尿量 < 1 mL认为移植肾脏功能差,活检确认原因。 结果:共实施大鼠原位肾移植500次。供体手术时间(15.5±2.1)min,受体移植时间(40.6±5)min,移植成功(移植后存活 > 5 d)率93.2%(466/500),一组慢性排斥模型大鼠达到长期存活(> 180 d)。 结论:施行多次肾移植可建立稳定、快速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娴熟的动物外科解剖和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预防移植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肾移植后眼部并发症主要与年龄、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体内毒性物质的长期累积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有关。肾移植前透析时间对移植后某些眼部并发症是否有影响有待验证。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透析时间对移植后眼部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159例肾移植后门诊随访患者,男108例,女51例,年龄(40.3±8.7)岁;肾移植时间为(3.8±2.1)年,肾移植前透析时间为(2.7±1.9)年;尸体肾移植81例,亲属肾移植78例。调查108例眼部并发症情况,对肾移植前不同透析时间移植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及卡方线性趋势检验。 结果与结论:159例肾移植患者中,83例(52.2%)患者至少存在一处眼部并发症,余下的76例(47.8%)患者眼部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为睑裂斑/结膜变性,构成比为33.3%;其次为白内障,构成比为26.3%,主要表现为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出现灰白色颗粒状、斑块状混浊,可见空泡和水隙。4例(3.5%)青光眼患者经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均为开角,视野检查发现旁中心暗点1例,弓形暗点2例,鼻侧阶梯1例。结果显示肾移植前透析时间与移植后青光眼的发生有关,透析时间越久青光眼的发生率越高。 关键词:血液透析;眼;肾移植;并发症;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