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鱼藤酮帕金森(PD)大鼠中脑黒质小胶质细胞激活及与黒质损伤的关系,并观察模型动物脑内鱼藤酮经时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2mg/kg.d)3周-5周制备鱼藤酮帕金森大鼠模型,观察记录给鱼藤酮后的行为学变化并按评分标准记分。记2分以上的大鼠即停止给鱼藤酮,将记分的模型大鼠2-3只分别在停给鱼藤酮1天、2周、4周时制备中脑黑质部位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补体受体抗体(OX42)。其余记分的模型大鼠,取小脑采用HPLC法测定鱼藤酮含量。结果 (1)4周左右大部分动物均出现主动活动减少、弓背、震颤等行为变化;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随着动物记分的增加明显减少,而小胶质细胞激活加强;(2)在停止给鱼藤酮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丢失仍呈渐进性发展,行为刚记2分的动物TH细胞丢失为6%,但2周后上升为85%,并且小胶质细胞激活加强与此渐进性发展相平行。(3))有神经行为学记分的鱼藤酮PD模型大鼠脑内均检测到鱼藤酮,含量在78.9μg·l-1-309.6μg·l-1之间。停给鱼藤酮4周的模型动物脑内大多未检测到鱼藤酮。结论 鱼藤酮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丢失及丢失的渐进性发展与黒质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平行。鱼藤酮以原型进入大鼠脑组织,是造成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损伤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鱼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与黑质病理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鱼藤酮所致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行为学变化及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油乳液(2 mg/kg),按所建立的评分标准记分,有记分即终止给药.中脑黑质病理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鱼藤酮用药36 d,96%的大鼠出现行为学改变,记分为1~2分者51%,4~6分者15%,8~10分者30%.约3%不敏感.记2分及以上的动物,黑质细胞缺失显著.从黑质TH染色细胞胞体的形态及突起损伤程度见,随着行为学记分的增加损伤加剧.结论 动物行为变化主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受损和缺失所引起.行为学记分能相应反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硫辛酸(LA)对鱼藤酮致帕金森(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同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LA。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内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大鼠纹状体中MDA明显增高(P<0.01)而GSH含量明显降低(P<0.01),TH蛋白在黑质和纹状体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LA干预后与鱼藤酮组相比MDA明显降低及GSH明显增高(P<0.05),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氧化应激在PD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A能有效减轻PD大鼠脑内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脑内多巴胺能神经体系,同时改善PD样症状。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损伤、黑质铁含量改变、DMT1表达改变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黑质铁积聚的时间窗、铁积聚发生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油乳液2mg/(kg•d) 3-5周制备PD模型,按所建立的评分体系记分,行为学记2分以上为模型动物并终止给药;取4-6分模型动物分别在停给鱼藤酮后第1天、第8周时,中脑黑质病理切片进行铁染色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各时间点鱼藤酮PD模型组大鼠黑质TH免疫阳性细胞均大量丢失;(2)造模成功时与TH细胞脱失同步发生了DMT1表达显著升高,而此时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尚未见明显铁积聚,结果指出DMT1表达增加出现在铁积聚之前;(3)造模成功后8w的模型大鼠中脑黑质铁明显积聚,同时DMT1表达也进一步增加,说明铁积聚发生在TH细胞脱失和DMT1表达增加之后。结论 鱼藤酮PD模型大鼠黑质TH细胞脱失与DMT1表达增加同时出现,而黑质铁积聚发生在其后8周;DMT1表达增加可能是黑质铁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鱼藤酮所致的帕金森病大鼠的脑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ASN)分布。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藤酮和/ 或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4 周后取脑组织,对黑质部位HE 染色,光镜下观察Lewy小体形态;对黑质、海马、纹状体等脑区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ASN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对照组大鼠脑内,ASN 广泛分布于各脑区,尤其在皮质、纹状体、海马等纤维投射丰富的区域。鱼藤酮处理的大鼠脑中,黑质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脱失,黑质部位可见Lewy小体样结构;ASN阳性染色在各个脑区均有增强但各个脑区增强程度不一,黑质部位神经元胞浆和胞核内均有ASN明显聚集,纹状体可见ASN聚集围绕在细胞周围。海马部位偶见ASN在胞浆中点状聚集,胞核中无明显改变。结论在鱼藤酮皮下注射导致的帕金森病大鼠的脑内,ASN在多个脑区中表达增加,而在黑质纹状体部位聚集最为明显,蛋白分布由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末端向胞浆和胞核扩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鱼藤酮致帕金森(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SPF)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空白组)、姜黄素对照组(对照组)、鱼藤酮模型组(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只。空白组和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葵花油,其余两组在相同部位注射鱼藤酮建立帕金森模型,连续28 d,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评分。此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每天给予姜黄素灌胃,其余两组等量二甲基亚砜灌胃,连续28 d,后将大鼠全部处死。采用原位杂交、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部IGF-1、Akt、Fox O3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大鼠TH、IGF-1、磷酸化的Akt(p-Akt)、磷酸化的Fox O3a(p-Fox O3a)表达较空白组和姜黄素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治疗组TH、IGF-1、p-Akt、p-Fox O3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帕金森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激活IGF-1/Akt/Fox O3a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鱼藤酮对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技术及分光光度法技术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及纹状体中氧化应激参数的改变。结果鱼藤酮组大鼠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纹状体中TH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降低(P<0.05),透射电镜可见鱼藤酮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线粒体损伤,树突变性,其内微粒、微管聚集,同时纹状体发生了明显的氧化损伤。结论氧化应激和超微结构改变是鱼藤酮对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Fen)单独腹腔注射及与多巴胺(Dopamine,DA)立体定向注射联合使用对C57BL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Fen腹腔注射、DA立体定向注射至纹状体及DA预处理联合Fen注射建立C57BL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HPLC检测脑组织内Fen的含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纹状体的TH染色。结果 Fen及DA分别单独使用及DA预处理联合Fen注射均造成小鼠自主活动能力减少,HPLC检测显示小鼠脑组织中Fen的浓度与腹腔Fen给药浓度成正比,TH染色发现Fen连续使用7 d和DA立体定向注射后第7 d的小鼠黑质均出现神经元中TH表达不均一,并且纹状体出现斑片状的TH染色丢失,其中DA预处理后使用Fen注射7 d组改变最明显。结论 Fen能够透过小鼠血脑屏障,可以直接作用于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并且可以明显增强DA对黑质纹状体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鱼藤酮所致的帕金森病大鼠的脑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ASN)分布。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藤酮和/或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4周后取脑组织,对黑质部位HE染色,光镜下观察Lewy小体形态;对黑质、海马、纹状体等脑区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AS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对照组大鼠脑内,ASN广泛分布于各脑区,尤其在皮质、纹状体、海马等纤维投射丰富的区域。鱼藤酮处理的大鼠脑中,黑质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脱失,黑质部位可见Lewy小体样结构;ASN阳性染色在各个脑区均有增强但各个脑区增强程度不一,黑质部位神经元胞浆和胞核内均有ASN明显聚集,纹状体可见ASN聚集围绕在细胞周围。海马部位偶见ASN在胞浆中点状聚集,胞核中无明显改变。结论 在鱼藤酮皮下注射导致的帕金森病大鼠的脑内,ASN在多个脑区中表达增加,而在黑质纹状体部位聚集最为明显,蛋白分布由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末端向胞浆和胞核扩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移植入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侧脑室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及其对PD大鼠模型旋转行为、纹状体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多巴立体定向脑内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3组: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HAECs组)、磷酸缓冲组(PBS组)和帕金森组(PD组),1w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各组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连续观察10w,HAECs组5w后用人特异性抗体Nestin和Vimentin检测人羊膜细胞的存活情况,10w后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观察各组PD大鼠模型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情况及HAECs的分化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仪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等神经递质的水平.结果 HAECs在PD大鼠侧脑室内移植可以长期存活达10w,并且可以分化为DA能神经元,HAECs组大鼠旋转数较PBS组及PD组明显降低(P<0.01),黑质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PD组及PBS组升高(P<0.01),HAECs组大鼠纹状体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含量较PB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PD大鼠侧脑室可以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纹状体区DA等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