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随机接受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FES组)或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治疗组),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量角器测量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FMA、ARAT评分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均改善(P=0.000),联合治疗组患者FMA评分(t=-2.528,P=0.016)、ARAT评分(t=-2.562,P=0.014)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t=-2.469,P=0.018)改善程度均优于FES组;且治疗方法与观察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ACI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w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4w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ACI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运动功能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和12周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P=0.004,0.000,0.000)、FMA上肢功能评分(均P=0.000)、BBS评分(P=0.005,0.000,0.000)均高于治疗前,FMA下肢功能评分仅治疗后6和12周时高于治疗前(均P=0.000)。与对照组相比,mCIMT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均P=0.000)、FMA(上肢:均P=0.000;下肢:均P=0.000)、BBS(均P=0.000)评分亦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n=75)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75),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10d1个疗程,而B组对照组(n=75),仅按常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发现接受电刺激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10d以及三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dp<0.05,三个月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伴功能障碍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02—2016-04我院收治的82例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及运动训练基础上实施针刺疗法。对比干预前后2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2组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实施针刺及运动疗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运动及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予常规药物治疗(30例)和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30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DBS组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05)、运动功能(P=0.025)和运动并发症(P=0.008)以及PDQUALIF评分(P=0.016)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0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16)、运动功能(P=0.001)和运动并发症(P=0.016)以及PDQUALIF评分(P=0.000)亦低于治疗前。DBS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χ~2=5.109,P=0.000]。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比较运动康复治疗及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9.16±3.37、74.08±3.48、82.97±3.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72±3.63、68.66±3.55、74.12±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早期干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2、4、8周以及90 d,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FMA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8周,两组患者下肢FMA及MBI评分呈增高趋势,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90 d与第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疗法组第2、4、8周及第90 d的下肢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早期介入运动想象训练可显著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强化康复治疗10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强化康复锻炼,疗程6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I)积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FMA和B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强化康复治疗可促进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成为糖尿病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Fugl-Meyer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和简化巴氏指数量表(BI)分别进行评定,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肌痉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在患者入组时和30d后分别进行有关的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运动功能、肌痉挛与ADL的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0d治疗后,运动能力和BI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改善幅度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肌痉挛评分康复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肌痉挛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低频电刺激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经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时机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立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院2012-08—2014-08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于脑梗死后1~2周给予康复治疗,B组则于脑梗死后2~4周给予康复治疗,C组患者并于脑梗死后4周给予康复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段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录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运动及平衡功能、神经缺损功能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上升至(72.02±11.37)分、(12.40±2.02)分、(76.21±7.3)分,明显高于A、C组(P0.05),且B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降低至(13.39±8.21)分,明显低于A、C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方案,脑梗死2~4周后给予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指导,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优化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梗死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穴位安慰刺激,均治疗4周。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有效率为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以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与对照组(64.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P0.05)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规范化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未经系统指导的自我运动功能锻炼。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系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使用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巴塞尔指数评定。结果 2组康复治疗前FMA评分和巴塞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8周后,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改善幅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若不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神经发育疗法(Bobath 技术)3种治疗方法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7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为主,2 h/d,每周训练5 d,连续6周;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CIMT组6 h/d,每周训练5 d,连续2周;mCIMT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1 h/d,每周3次,其他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不少于2 h/d,连续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后,3组患者同时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测定上肢的运动模式、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测定上肢的运动速度、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3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FMA治疗前的评分为45.2±5.1(F=1.107,P=0.382),BI评分为63.1±10.3(F=0.930,P=0.401),STEF评分为63.4±8.6(F=1.843,P=0.168).2周后,CIMT组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3.9±5.0(F=11.666,P=0.000),BI评分为77.4±9.6(F=4.139,P=0.021),STEF评分为78.9±4.7(F=13.893,P=0.000),优于mCIMT组和Bobath组;6周后,Bobath组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0.4±3.7(F=123.770,P=0.000),STEF评分为78.7±6.2(F=8.372,P=0.000),BI评分为78.7±7.9(F=4.373,P=0.017),优于mCIMT组;到10周时,mCIMT组和CIMT组FMA评分为60.1±3.4和59.7±4.1(F=64.287,P=0.000),STEF评分为89.8±4.7和88.7±5.0(F=63.641,P=0.000),优于Bobath组.10周时,mCIMT组的BI评分为91.7±3.7(F=46.774,P=0.000),优于Bobath组和CIMT组.结论 与Bobath技术相比,mCIMT和CIMT有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同时,与其他两种疗法相比,mCIMT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瘫痪的效果及脑功能MRI(fMRI)的改变.方法 7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运动)和运动想象治疗组,每组35例.运动想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每天2次,连续30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给患者进行Fugl-Meyer量表(FMA)、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用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测定脑运动激活区范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瘫痪上肢的FMA、FIM评分、AROM及脑激活区的范围均明显高于或大于治疗前(P<0.05 ~0.01);而运动想象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又显著高于或大于对照组(P <0.05 ~0.01).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fMRI脑运动激活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出现的早晚对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脑梗死后10d出现或不出现肌张力,将所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运动功能评分(FMA)、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进行比较.结果 A、B组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 FMA、 MBI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出现越早,其临床疗效越好,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训练前进行 "运动想象".2组均接受1次/d,40min/次,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1).结论 运动再学习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