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抑郁症残留症状诊治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治疗往往偏重于急性期药物治疗的疗效,常常忽略了对抑郁症前驱期、充分发展期和残留阶段病情的纵向评估,尤其是忽视了药物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完成后抑郁症残留症状可能普遍存在的事实,对残留症状与抑郁症不良预后的关系更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药物合并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6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心理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时间6~12周,评价指标采用HAM—D和GQOLI-74,并在治疗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以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药物合并心理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疗效相当,但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组能改善患者的认知,6个月后随访时复发率低。结论 药物合并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单一抗抑郁药物系统治疗后往往只有部分患者改善,有些患者的症状可能毫无缓解。尽管针对这一"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亚群已经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仍然带着慢性抑郁症状生活,生活质量和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一种相对较新的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方法就是"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正因为抑郁症不是单一病因学的疾病,该方法可以通过同时激活不同作用机制的多种神经通路来提高治疗结果。当然同时使用多种抗抑郁药物也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是评估该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方法的潜在益处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特点及对抑郁症状作用。方法:对184例患者,平分为研究组(药物治疗+应付方式指导)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应付方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所选择的应付方式主要是自责、退避和幻想,而相对较少使用解决问题、合理化和求助;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应付方式各因子除合理化相关性不明显外,与其余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应付方式各因子比较除合理化因子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应付方式影响抑郁症状,通过应付方式指导可以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内观认知疗法(NCT)合并药物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合并给予NCT和支持性心理治疗(SP);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功能量表(SFRS)进行评估。结果NcT治疗后较SP治疗后CGI—S、HAMD、SDS、SFRS评分降低;SF-36评分提高。结论合并药物治疗前提下NCT较SP能够更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或单独抗抑郁剂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给予评定。结果: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抗抑郁剂治疗。结论:利培酮可作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患者血清脱氢表雄酮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脑神经甾体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水平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各40名,患者予氟西汀、米氮平或文拉法辛治疗4周。测定对照组和患者组治疗前后DHEA浓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症状好转程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DH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61,P=0.001),治疗后较疗前明显升高(t=6.76,P<0.001),且高于对照组(t=3.71,P=0.001);患者组治疗前后DHEA变化与HAMD减分率显著正相关(r=0.541,P<0.001)。不同性别组间和不同的药物组间治疗前后DHEA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DHEA水平低下可能与抑郁症有关,抗抑郁药物治疗后DHEA升高,且其变化与抑郁症状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8.
情感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高达7.4%。情感障碍患者目前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起效时间一般需1~2周。光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干预措施,在情感障碍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在精神科的使用较为局限。本文从光照与情感障碍症状的关系出发,分别阐述了光疗法在季节性抑郁症(SAD)、非季节性抑郁症、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器质性疾病抑郁症状及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抑郁症中的应用疗效和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具有临床治愈率低、残留症状突出、复发率高等特点,难治性抑郁症(TRD)约占抑郁障碍患者的10%~20%,TRD治疗是目前面临的难点之一,本文从药理机制角度出发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常见患者伴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出精神病性症状,则治疗难以有效。精神病性症状的存在往往是抑郁复发和精神症状反复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联合抗精神病药进行系统治疗~([1])。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药物选择需注意个体化,综合考虑疗效获益与不良反应等风险的平衡以及药物之  相似文献   

11.
伴发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伴发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伴或不伴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资料各50例进行比较。结果:伴有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的平均病程、平均发病次数和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高于不伴有冠心病患者;前者的临床症状亦显著较重,疗效显著较差。结论:伴有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更重,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合并百忧解加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对照组和合用研究组,经过8周的治疗。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心理治疗采用认知疗法。结果HAMD疗前疗后和两组间2、4、6、8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TESS评分各周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加心理治疗组的疗效好于药物组,差异显著。结论丁螺环酮合并百忧解加心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好,起效快,治疗时间短,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2年-2022年国内外有关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目前药物治疗是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主要干预手段,但药物治疗存在治疗效果不一、难以维持患者情绪稳定等问题。而非药物干预具有安全性高、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本文就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音乐疗法、膳食补充疗法、运动疗法、针刺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抗抑郁药的应用,使抑郁症获得显著疗效。多数病人治疗后仍需维持治疗,借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抑郁症药物治疗按顺序可分为:为控制症状的急性期治疗;为避免病情反复的延续性治疗;为防止重新复发的预防性治疗。抑郁症维持治疗包括延续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本文复习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在治疗脑血管病病人抑郁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经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的PCD患者25例,早期进行心理评估。康复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12周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2周后23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2例中度抑郁。结论 及早采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治疗脑血管病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6.
87例抑郁症患者的脑CT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87例抑郁症患者和45例常人的脑CT作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CT异常18例,对照组仅1例异常,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抑郁症患者有精神病性症状者脑CT异常率明显高于无精神病性症状者,脑CT异常与病程、年龄、性别、精神疾病家族史及接受治疗与否无关。提示伴精神性症状的抑郁症比其他亚型更可能有发病的生物学基础,额叶损害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许多慢性抑郁症患者或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对现有的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不理想。医生在治疗这些患者时,可能在原来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增加其他药物,包括用第二种或第三种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虽然在高收入国家这是精神科医生和初级保健医生广泛使用的方法,但是证明这种抗抑郁药联合治疗方法有效的证据不多。只有当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物的单药优化治疗方案无效后,才可谨慎使用联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米氮平和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n=32)和文拉法辛组(n=34),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疗效,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和文拉法辛均可以作为抑郁症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药物干预是缓解抑郁症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抗抑郁药物--消旋西酞普兰的S 异构体代谢产物,对抑郁症的疗效优于或相似于西酞普兰.本研究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照治疗抑郁症病人,观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