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lzheimer病相关的睡眠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zheimer病(AD)患者睡眠障碍很常见,睡眠障碍对痴呆有推波助澜作用;睡眠障碍也可能是AD危险因素之一,不可理解的顽固性失眠常为痴呆先兆症状。现介绍与AD相关的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患病人数也将随之日益增多,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睡眠障碍包括觉醒频度和持续睡觉的增加,慢波睡眠和快动眼相(REM)睡眠的减少,以及日间瞌睡,或简单地概括为“睡眠/觉醒循环障碍”,即夜间睡眠或日间觉醒状态的“碎片化”[1]。在 AD 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4%~82%[2]。睡眠障碍的发生不仅使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进一步加重,同时还会加重其看护者的身心负担,进而引起他们的睡眠问题[3]。因此在 AD 治疗中,尽早发现或治疗 AD 患者的睡眠障碍,改善其睡眠质量,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睡眠障碍的临床管理角度,着重回顾了 AD 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治疗策略,为 AD 相关的睡眠障碍临床管理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越来越成为全球健康卫生的负担,阿尔茨海默病(AD)是重中之重。AD主要临床表现为逐渐出现并加重的记忆障碍,并有语言、视空间、理解、判断、推理、计算和执行等多种功能减退,除了认知功能受损之外大部分患者伴有各种各样痴呆相关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和人格改变,严重影响社交功能与生活质量。睡眠障碍属于BPSD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发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3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睡眠情况分为伴发睡眠障碍组(202例)和不伴发睡眠障碍组(116例),并纳入243名正常对照。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所有被试的认知功能(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迟记忆),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伴发睡眠障碍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及量表总分均比不伴发睡眠障碍组及对照组差(均P<0.05);而不伴发睡眠障碍组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及量表总分比对照组差(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伴发睡眠障碍组中,RBANS量表总分与HAMD认知障碍因子相关联(β=6.29,P=0.04),即刻记忆得分与年龄相关联(β=-0.24,P=0.04),视觉广度得分与HAMD睡眠变化因子相关联(β=2.33,P=0.01),言语功能得分与婚姻(β=-5.74,P=0.01)及HAMD阻滞因子(β=-1.20,P=0.03)相关联;不伴发睡眠障碍组中,RBANS的言语功能得分与年龄相关联(β=-0.32,P=0.04),注意得分与HAMD阻滞因子相关联(β=2.52,P=0.01)。结论伴发睡眠障碍组患者存在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相关症状(睡眠变化、认知障碍、阻滞等)、年龄及婚姻状况可能是伴发睡眠障碍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SD组,PSQI评分7~14分)和无睡眠障碍组(non-SD组,PSQI评分15~21分)。对比2组血清NSE、IL-1β、5-HT水平,探讨血清NSE、IL-1β、5-HT表达情况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56例,发生率为28.00%。SD组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non-SD组(t=7.880、9.405、5.814,P<0.05),而SD组血清5-HT水平低于non-SD组(t=8.789,P<0.05)。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明显升高(t=4.184、3.774,P<0.05),而血清5-HT水平降低(t=3.167,P<0.05)。睡眠障碍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与PSQ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1、0.363,P<0.05),而血清5-HT水平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43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OR=1.367,95%CI 1.018~1.835,P<0.05)、血清NSE(OR=1.386,95%CI 1.120~1.716,P<0.05)与IL-1β(OR=1.149,95%CI 1.063~1.243,P<0.05)高表达及血清5-HT(OR=0.770,95%CI 0.667~0.889,P<0.05)低表达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神经递质分泌失调和炎症反应是导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的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D患者睡眠障碍的关注度。方法分析1例H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两次多导睡眠图均可见睡眠片段化,夜间觉醒次数明显增多,从睡眠结构上看,该患者1期睡眠(N1期)比例增加,而深睡眠期(N3期)和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期(R期)比例明显减少,两次睡眠监测中并未记录到REM睡眠期行为异常和肌肉失弛缓现象。结论睡眠障碍对HD患者的症状有影响,是进一步研究潜在干预措施的理想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常规药物联合心理疗法干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150例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75例增加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心理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睡眠潜伏期(SL)时间及觉醒次数(AT)均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TS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提升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常见并发症,估计全球有25%~60%的AD患者会伴发睡眠障碍[1-4]。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碎片化和白天过度嗜睡,甚至可能出现在A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之前[5-7]。睡眠本身对正常的记忆功能至关重要,它对大脑有潜在的重组作用[8],睡眠不良会导致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力的缺陷[9-11],这也会引发AD认知和记忆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最主要的原因。AD的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形成。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主要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其突变可提高AD的发病风险,与配体结合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的存活、吞噬、增殖,并参与AD的病理发展过程。近年来,TREM2基因突变增加AD发病风险受到广泛重视。文中简要总结TREM2的相关信号通路,并讨论TREM2对Aβ沉积、tau蛋白的作用及其与AD的最强风险位点基因载脂蛋白E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灶位置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21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患者设为PSSD组,再选取同期脑卒中后125例非睡眠障碍患者设为睡眠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病灶位置,并分析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PSSD组和睡眠正常组的脑卒中部位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SD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睡眠正常组,IL-6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OR=0.696,P=0.000)是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病灶在皮质下(OR=11.766,P=0.000)、皮质(OR=5.037,P=0.001),以及IL-6(OR=1.289,P=0.000)和IL-1β(OR=1.451,P=0.000)是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重度组TNF-α水平低于中度组,且中度组TNF-α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重度组IL-6和IL-1β水平高于中度组,且中度组IL-6和IL-1β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TNF-α、IL-6、IL-1β水平和卒中部位与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有显著相关性,卒中病灶位置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并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可起到预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睡眠的紊乱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其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加重了照料者的负担。有效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认知及功能康复也有积极影响。本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常见的睡眠紊乱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睡眠障碍非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IL-1β、IL-6和α2巨球蛋白(α2M)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0例AD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α2M水平,并与帕金森病(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D患者中各因子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AD中α2M水平与其它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PD患者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 0.05),AD患者IL-1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AD、PD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两组间无差异(P 0.05);③AD、PD组α2M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④AD中IL-6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81,P=0.016)。AD中α2M水平与IL-1β、IL-6无相关性(P 0.05)。结论 AD、PD的发病过程伴随着外周炎症反应,IL-6有可能与A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关,IL-1β与AD认知障碍程度无关,α2M尚不能作为AD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1]。两种类型的AD均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过度累积为特点,有学说认为AD的发生是Aβ生成与清除失衡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IL-1β及IL-6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病(AD)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出现大量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或神经炎性斑和神经纤维缠结(NFT)并伴有神经元丧失.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IL-1β、IL-6参与AD脑内神经炎性病变及老年斑形成过程而非炎症结果[1].我们测定了AD、多发性梗塞痴呆(MID)及对照组患者脑脊液(CSF)中IL-1β和IL-6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IL-1β和IL-6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小板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后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变化,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特点.方法 分离36例A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的血小板,用免疫印迹检测凝血酶作用后的可溶性APP水平;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β含量.结果 凝血酶作用后,血小板上清中可以检测到可溶性APP和Aβ.活化后AD患者血小板上清中可溶性APP水平较对照组水平下降31.0%(P<0.05).凝血酶活化后,AD组血小板上清Aβ水平从(3.1±2.7)ng/L增加至(5.8±3.2)ng/L(P<0.01),对照组Aβ水平由(6.1±4.4)ng/L增加为(11.5±5.9)ng/L(P<0.01).AD组Aβ平均增加(2.8±2.1)ng/L,低于对照组增加水平(5.5±3.6)ng/L(P<0.01).结论 血小板中含有APP的代谢产物可溶性APP和Aβ.AD血小板可能存在APP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6.
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的斑块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特征性病理改变。在早发型和散发型AD患者脑中均可出现Aβ清除障碍。了解Aβ清除途径的具体机制对寻找有效的AD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将对Aβ细胞内降解清除途径、血脑屏障转运清除途径、脑间质液泵流清除途径及脑脊液吸收清除途径的具体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与正常老化的可预测性认知功能障碍不同,AD为多个认知领域早期进行性下降的痴呆。糖尿病和遗传因素可影响AD发病风险。AD和糖尿病具有多种共同的疾病特征,包括胰岛素信号受损,胰岛素抵抗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而进行鼻内吸入胰岛素治疗的AD患者显示部分认知功能症状的改善。多中心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位点与AD风险相关。文中就近年来基于胰岛素代谢通路与AD遗传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痴呆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4%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睡眠紊乱和(或)昼夜节律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可加速Aβ沉积,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睡眠障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睡眠-觉醒调节系统和昼夜节律系统受累有关;睡眠障碍亦可影响神经元活性、神经递质分泌,并作为一种应激原影响Aβ的生成和代谢,加速阿尔茨海默病之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拟就其交互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病因复杂、隐匿起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同时伴有人格改变及思维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这些病理改变破坏了大脑结构和功能.AD发病率高,平均生存周期只有5.5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AD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因此,对AD做出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然而,AD起病隐匿,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突出,且实验室检查也缺乏足够的特异性,早期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当临床医生做出明确诊断时,多数患者已处于AD的中晚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AD的治疗,因此,对AD进行早期诊断,尽早进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现分别从结构性磁共振(s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几个方面,阐述影像学技术在AD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抑郁症患者往往以睡眠障碍为主诉;有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也是预测抑郁症预后及自杀风险的重要因素[1],而多导睡眠图(PSG)作为客观生物学指标已成为抑郁症患者睡眠特征研究的常用工具。本文就国内外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特征,睡眠障碍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及其康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指导,现综述如下:1单相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