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背景: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如何使生长因子持续高效发挥作用是影响成骨速度和质量的关键,现多以各种材料的微球或支架作为缓释载体,但缓释作用有待提高。 目的:实验拟制备壳聚糖微球,然后复合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上,形成双重缓释作用,并测量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效果。 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将微球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冰粒子为致孔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支架。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压泵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检测复合支架的形态性能,考察药物在缓释支架上的体外释放规律。 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形态良好,呈规则圆球形,粒径集中分布在20~40 μm,微球药物包封率为86.5%,载药量为0.8%,随牛血清白蛋白初始用量的增加,载药量可升高至2.6%,但包封率下降至74.1%。壳聚糖微球能均匀分布在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上,形成壳聚糖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支架,孔径为100~400 μm,孔隙率> 80%,压缩强度为1.1~2.3 MPa,10周降解率为26.5%。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其牛血清白蛋白在36 h累积释放量达85%以上,壳聚糖微球其牛血清白蛋白10 d累积释放量为33.6%,复合支架其牛血清白蛋白40 d累积释放量为81.5%。结果证实包埋壳聚糖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其压缩强度和降解速率合适,对蛋白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有望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壳聚糖;缓释载体;骨修复材料,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17  相似文献   

2.
摘要 背景: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类复合材料支架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冷压法、粒子沥滤法、热致相分离法等,但是在增强材料界面的结合、调节材料的降解速率、改善材料的强度等方面仍不能满足要求。 目的:制备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支架。 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以扫面电镜对纤维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在PBS中浸泡不同时间的体外降解过程。 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与聚乳酸/基体间存在化学键合,纳米粒子使纤维直径增大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加,这种结构将有利于细胞在纤维膜上的伸展和和繁殖。羟基磷灰石的引入,抑制了聚乳酸降解过程中的自催化作用,减缓了聚乳酸的降解速度。说明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纺丝;羟基磷灰石;聚乳酸;降解性能;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8.010  相似文献   

3.
背景:高孔隙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具有适合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增殖的多级孔径结构,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目的:探讨高孔隙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的细胞相容性。 方法:根据支架的制作工艺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新型纳米纤维支架组两组,另设单纯细胞组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原代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传代,用3~6代细胞作为实验用种子细胞。应用WST-1法测定平滑肌细胞黏附率、增殖力,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评估支架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高孔隙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新型支架上的种子细胞黏附、增殖及代谢活性情况较传统支架好。提示,高孔隙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具有较高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类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的研究,但是这类复合材料在增强材料界面的结合、调节材料的降解速率、改善材料的强度等方面仍不能满足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态及表面亲水性。 方法:分别将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聚4羟基丁酸酯和聚碳酸亚丙酯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扫描电镜对纤维膜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并观察在人体环境相近的磷酸盐缓冲溶液(37 ℃,pH 7.4)中浸泡不同时间的表面亲水性。 结果与结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将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聚4羟基丁酸酯和聚碳酸亚丙酯3种材料制备成微纳米纤维结构,控制制备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直径的纤维,样品随着在培养液中的浸泡时间延长,总体显示出接触角比初始降低,亲水性增强。 关键词: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聚4羟基丁酸酯;聚碳酸酯;电纺丝;亲水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46  相似文献   

5.
背景:实践证明,有机和无机材料单独应用都不是理想的支架材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聚乳酸类复合材料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复合材料之一。 目的:观察复合支架材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苏木 精-伊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鉴定。然后将第3代细胞与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三种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培养3,6,9 d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材料周边的细胞形态,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和MTT法观察3种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三种材料均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增殖,而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支架材料较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支架材料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效果更好,证实其生物相容性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关键词:复合支架;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成骨细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16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乳酸同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易团聚、很难均匀分散在材料中,使无机粒子和有机高聚物之间的结合状况受影响。 目的:制备亚微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探讨聚乳酸溶液浓度、羟基磷灰石在溶液中的分散时间及羟基磷灰石含量对其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并分析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断面、复合材料界面状况。 方法: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借助超声波分散技术,将亚微米羟基磷灰石以不同比例分散于溶剂为氯仿的聚乳酸溶液中,而后在室温下除去混合体系中的氯仿制得不同含量的亚微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观察不同溶液浓度对亚微米羟基磷灰石在溶液中的分散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亚微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断面、界面状况。 结果与结论:在亚微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质量比为0.15:1,分散时间大于30 min,聚乳酸溶液浓度为0.14 kg/L时,可使得羟基磷灰石在该浓度下有着较好分散性;而当亚微米羟基磷灰石含量超过15%就会在复合材料中产生团聚;红外分析表明,溶液共混制备的复合材料中亚微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其特征官能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表明:借助超声波振荡的方法,可实现亚微米亚微米羟基磷灰石与聚乳酸复合材料较好的溶液共混,有望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状况。 关键词:亚微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19  相似文献   

7.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可作为尿道替代物进行组织缺损的修复。 目的:观察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可降解尿道支架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体外降解性能。 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摩尔比80∶20)尿道支架管,并以戊二醛对支架进行交联、改性,将交联后支架截成长约1 cm小段并浸于尿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 结果与结论:支架管具有纳米结构,孔隙率约89%,孔径(32±19) µm;交联后可见纤维表面变粗糙,但纤维丝直径、孔径及孔隙率与交联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交联后支架管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支架降解初期速度相对较快,中后期降解速度减慢,至8周时材料质量损失约50%,第10周完全崩解。材料在体内降解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趋势与质量损失大体相同,降解早期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相对较快,后期下降速度减慢并趋于平稳。表明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尿道支架可满足尿道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背景: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特定的可塑性以及三维多孔结构的支架材料是当今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目前市场上生物支架材料种类众多,但迄今尚没有找到一种最为理想的支架材料。 目的:对传统的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天然有机分子材料、天然无机材料、人工合成有机材料、人工合成无机材料的性能、生物学效应和生物安全性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新型的多孔金属材料和纳米纤维支架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把握今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方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材料,纳米纤维”;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old ,porous materials,nanofibers”。初检得到1 035篇文献,中文632篇,英文403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共保留20篇观点明确的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纤维蛋白、壳聚糖等;天然无机材料包括珊瑚羟基磷灰石、陶瓷化骨等;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应用最为广泛,还有聚-β-羟丁酸、聚原酸酯等;人工合成无机材料应用较为广泛的为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金属材料是目前临床骨科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材料之一,其中多孔钛及多孔钽在人工关节方面的应用日趋成熟。纳米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刚刚起步,其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多孔金属材料;纳米纤维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34.028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总结修复肌腱损伤的主要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1902-01/2010-10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重建肌腱,生物材料,人工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来源于自然界的天然生物材料主要有蚕丝、小肠黏膜下层、胶原、衍生肌腱支架材料等,保留了组织正常的三维网架结构,组织相容性好,但力学性能较差、降解速度快。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为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磷酸钙纤维等,但存在亲水性低、细胞黏附性能差的不足。 结论:天然及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绝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因此改进支架材料的性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肌腱;重建;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39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实验显示,聚乳酸存在刚度差,降解缓慢,降解后期降解液明显偏于酸性,易在细胞培养时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等缺点。 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聚乳酸支架材料实验方案和配比。 方法:自制聚磷酸钙纤维和β-磷酸三钙为添加材料,聚左旋乳酸为基体材料,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制备配比20/30/50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 结果与结论:①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乳酸支架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结构,孔隙率在70%~95%。②孔隙率相近时,该支架材料的压缩模量比纯聚乳酸支架的压缩模量有了明显提高。③支架材料的降解率可通过加入聚磷酸钙纤维和支架的孔隙率加以调控。④β-磷酸三钙的加入使降解液pH值保持在6.0~7.0之间,避免了酸性降解产物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说明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乳酸支架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背景:聚乳酸/壳聚糖纤维复合支架材料既可提高支架的力学性能,又可中和聚乳酸的酸性降解产物,提高生物相容性,从而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 目的:制备用于组织工程的聚乳酸/壳聚糖纤维复合支架。 方法: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乳酸/壳聚糖纤维复合支架。测定了复合支架的微观形貌、孔隙率、压缩模量、降解特性、蛋白质吸附特性。 结果与结论:复合支架具有纳米微米共存的亚微观结构。在聚乳酸纳米纤维网络中引入壳聚糖纤维,有效地增强了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和蛋白质吸附能力,复合支架压缩模量为纯聚乳酸纳米支架的3.75倍,蛋白质吸附能力比纯聚乳酸纳米支架提高了112%。体外降解实验表明复合支架降解液的pH值随时间的下降明显变缓。提示,在聚乳酸纳米纤维网络中引入壳聚糖纤维,可有效增强支架的压缩模量,提高蛋白质吸附能力,并可有效减缓聚乳酸降解过程中pH值的下降,克服酸性产物引发的无痛性炎症问题。 关键词:聚乳酸;壳聚糖;纳米复合;增强;支架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5  相似文献   

12.
背景:当气管切除长度超过6 cm,因吻合口张力大易产生吻合口瘘,这时需要进行气管重建,但无论是同种异体移植,自体组织移植和人工替代物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气管组织工程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一些重要成果,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目的:从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立体结构重建、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全面了解组织工程气管的构成和构建方法。 方法:以“气管移植(tracheal transplantation),组织工程气管(tissue-engineered trachea)”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2000/2009有关文章。纳入与组织工程气管的构成和构建方法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79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0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组织工程气管应用的支架材料主要为合成材料,纳米材料被认为是最具潜能的;种子细胞来源有软骨细胞和气管上皮细胞。旋转生物反应器可作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软骨的可行的培养方法,生长因子的应用可诱导、加快和增强软骨形成。组织工程气管由于供体组织少,不易发生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还存在组织工程化气管的质地和延展性、管腔内壁上皮化和组织工程化气管的血管化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软骨支架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但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软骨修复的要求。 目的:观察在混合材料胶原-壳聚糖支架中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 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混合制备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兔软骨细胞接种到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对照组将软骨细胞接种到无支架的培养板中。观察支架的孔隙率、吸水性及内部形态结构,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贴附情况,RT-PCR检测细胞支架复合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的吸水性为(80.0±0.55)%,孔隙率为(88.5±1.5)%,孔径为100~150 μm,复合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增殖活力高,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的混合支架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快速增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采用改良的酶学方法处理异种血管,体外获得异种脱细胞血管支架。方法 取猪的颈动脉作为基质,利用Triton和酶学方法进行脱细胞处理,采用改良的酶学方法,体外获得异种脱细胞血管支架,并且对脱细胞支架材料进行力学和组织生物相容性实验评价与鉴定。结果:应用Triton X-100、氢氧化铵和胰蛋白酶顺序处理及其改良的方法,通过改变胰蛋白酶处理时间的方法,成功脱除猪颈动脉细胞成分,获得较好的孔径和孔隙率的脱细胞支架。结论 并通过延长胰蛋白酶处理时间的方法后得到的脱细胞血管基质,具有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支架在生物力学、孔隙率、生物相容性方面符合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想骨组织工程支架所需满足条件的基础上,从材料的选取、设计、制备等方面就其发展现状做出了简要总结。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证实了骨组织工程支架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优越性。然而,目前构建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还很不完善,在力学性能、降解速度、结构形态、生物活性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骨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和进步,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将会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提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可能成为一种极有实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仍缺少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论证。 目的:脱蛋白法制备骨组织工程用的异种松质骨支架,探讨其山羊体内移植后免疫学性能。 方法: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骨,采用逐级脱蛋白方法去除异种骨中的抗原性成分。取6~8月龄雄性山羊8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双侧3、4横突间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2块。对照组植入相同数量未经处理新鲜松质骨。 结果与结论: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猪松质骨光镜下可见骨孔内无细胞、神经、血管和嗜酸性物质染色。脱蛋白松质骨中胶原类氨基酸含量高,与新鲜松质骨相比无明显差异,而酪氨酸、色氨酸和半光氨酸波峰消失。新鲜松质骨氨基酸含量为19.89%,脱蛋白松质骨氨基酸含量为18.06%。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各时间点CD3+、CD4+、CD8+、CD28+水平与植入前相比基本保持一致,植入4周后局部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未见阳性表达。提示经脱蛋白处理后异种松质骨低免疫原性,植入体内后没有特异性抗体产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以明胶为基体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存在力学性能低,生物相容性差缺陷,其降解速率也难以控制。 目的:希望研制一种以明胶为基体材料,降解速率可以控制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的高空隙率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6-06/2008-06在兰州交通大学工程材料研究所完成。 材料:明胶,聚磷酸钙纤维(直径10~20 μm),松香(颗粒尺寸为355~450 μm)。 方法:选用自制聚磷酸钙纤维为增强材料,明胶为基体材料。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制备出聚磷酸钙纤维/明胶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 主要观察指标:测试该支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特性。 结果:①微观结构:该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结构,孔隙分布较均匀。②物理力学性能:聚磷酸钙纤维/明胶支架复合材料密度的实验值和计算值基本相吻合,孔隙率的实验值均在60%~80%,基本满足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空隙率要求。压缩模量随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③降解性能:在0~2周内,支架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较大,2周以后,降解速率趋于平缓,随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降解液的pH值基本保持在5~7之间。 结论:聚磷酸钙纤维/明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该复合材料有希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之一。 关键词:组织工程;支架;降解;聚磷酸钙纤维;明胶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13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中心环节是研制能够作为细胞移植与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材料,以作为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 目的:总结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01-12/2011-01 PubMed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有关人工合成材料及天然支架材料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 material,DBM,chitosan,HA,β-TCP”;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细胞外基质,脱钙骨基质,壳聚糖,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根据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及结论:支架材料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主体,行使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包括为组织细胞的修复活动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抵挡来自周围组织的压力,用于承重部位暂时行使部分功能等。目前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各有优缺点,人工合成材料现存问题主要在于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低,难以完全降解,致畸性和致癌性有待明确;天然材料则需要更好地解决材料的抗原性和机械性能的关系,降解速度的调控问题。充分了解现有材料的特点为寻找新方法及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因其来源广泛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较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其关键点为免疫原问题,如能解决免疫原问题,则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 目的:通过理化方法制备脱蛋白松质骨,对其结构、组成及生物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2/2009-01在黑龙江省纤维化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成年猪和山羊股骨远端松质部分,1∶1氯仿甲醇液脱脂、体积分数30%H2O2脱蛋白,制得脱蛋白松质骨。 方法:①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力学测试仪进行载体性能测试。②取第3代人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浓度为2×108 L-1细胞悬液,接种到载体至饱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子细胞黏附及生长增殖情况。③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离小鼠股后肌肉制成肌袋,实验组植入猪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直接缝合。术后1,2,4,8周检测分析血清肌苷、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④采用免疫酶组织染色方法分析猪脱蛋白松质骨和植入小鼠体内4周脱蛋白松质骨标本的免疫原性。 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实验分析脱蛋白松质骨理化性能、免疫原性。动物实验分析生物安全性能。 结果:脱蛋白松质骨载体无机成分主要是与人骨天然成分相同的羟基磷灰石,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胶原蛋白并没有被脱除,这种结构保持了较好的力学性能。脱蛋白松质骨由于脱除了主要的免疫原性物质,其免疫原性较弱,毒性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载体后生长分化良好。 结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骨组织工程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国内外组织工程静脉瓣的研究现状,分析组织工程化静脉瓣在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 2009-08 PubMed、ProQuest Health& Medical Complete数据库、Springer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 venous valv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8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静脉瓣”,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 结果:综合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化静脉瓣构建方法是将内皮祖细胞和多能成体祖细胞联合应用,分批种植在同种异体来源的脱细胞静脉支架上,在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上不断加压灌注,最大程度模拟体内环境,使种子细胞能很好的在支架材料上生长成有功能的组织工程化静脉瓣。为组织工程化静脉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结论:目前组织工程化静脉瓣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和令人鼓舞的成绩,为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带来了曙光,在深静脉功能不全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