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严厉管教、亲子依恋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依恋安全性量表(KS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ADHD患儿父母严厉管教、亲子依恋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结果:ADHD组PHC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ADHD组父亲责骂评分与PHCSS行为及幸福与满足因子分负相关(P0.05或P0.01),父亲体罚评分与PHCSS总分、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分负相关(P0.05或P0.01);ADHD患儿父子依恋是父亲体罚与儿童自我意识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子依恋是ADHD患儿自我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B=8.954,SE=2.216,β=0.373,P=0.014,R2=0.139,F=16.333)。结论:ADHD患儿自我意识低下受到不良的亲子依恋及严厉管教方式的影响;减少严厉管教方式有利于改善ADHD患儿亲子依恋关系,进而可以改善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发展,促进ADHD患儿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亲子依恋及家庭特征与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关系。方法: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儿童依恋安全性量表(KSS)、一般家庭情况问卷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家庭特征、亲子依恋与ADHD的关系。结果:ADHD组母子及父子KSS分[(2.7±0.3),(2.7±0.5)]明显低于对照组[(3.0±0.3),(2.9±0.4)](P均0.01);两组母子KSS分与ADHD筛查量表中注意缺陷分(r=-0.21,P0.05;r=-0.30,P0.01)及多动/冲动分(r=-0.20,r=-0.21;P均0.05)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子KSS分(OR=0.38,P=0.000)是ADHD保护性因素;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低(OR=1.72,P=0.016)、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OR=1.65,P=0.030)、母亲体罚孩子(OR=1.59,P=0.009)、家庭居住面积小(OR=1.49,P=0.019)、家长陪同完成作业(OR=1.44,P=0.035)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母子依恋安全性下降、母亲体罚孩子等家庭特征与学龄期儿童ADH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盘治疗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母子依恋关系及ADHD症状的疗效。方法:从上海市普陀区2所小学整群抽样后确诊103例ADHD患儿,其中32例家长愿意参加沙盘治疗的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非干预组(16例);与干预组儿童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正常儿童1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及其母亲进行为期24周的沙盘治疗,非干预组不给予干预。采用依恋安全性量表(KSS)、SNAP-IV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沙盘治疗前干预组KSS分(2.63±0.31)低于正常对照组(3.0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周沙盘治疗后干预组KSS分(2.86±0.26)比治疗前增高,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组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3.06±0.20)(P0.05);治疗后SNAP-IV干预组儿童的注意缺陷分(1.45±0.25)、多动冲动分(0.57±0.37)及总分(1.01±0.28)均比治疗前[(2.27±0.41),(1.42±0.66),(1.85±0.46)]降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组间主效应(均P0.05)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盘治疗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ADHD儿童不良母子依恋关系及ADHD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癫痫患儿的焦虑状态,并探讨患儿的性别、抑郁、个性情况以及监护人的焦虑、抑郁和个性等对患儿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以及儿童和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95例癫痫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焦虑、抑郁、个性的3个维度进行评分,同时与对照组118例儿童的焦虑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癫痫患儿SASC得分较对照组儿童高,癫痫组女童较男童得分高,患儿各年龄段的焦虑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3~15岁癫痫组儿童得分较同年龄段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SASC得分与DSRS、儿童EPQN、P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监护人SAS得分呈正相关,与监护人EPQ 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而与监护人BDI以及EPQP、N量表得分之间无相关关系.监护人文化程度相同时,癫痫组和对照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文化程度不同时,癫痫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职业相同时,癫痫组和对照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人职业不同时,癫痫组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发作形式、影像学表现及病程不同时,患儿SAS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儿的焦虑水平较正常儿童升高,且与患儿的性别、年龄、患儿和监护人的焦虑或抑郁水平及某些个性特征相关,而与患儿的发作形式、影像学表现、病程长短、监护人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盘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症状及母子依恋安全水平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01月~2019年03月本院接收的28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家长意愿进行分组对照,即研究组140例(愿意参与沙盘治疗)、常规组140例(非沙盘治疗);另选取14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12周后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前K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K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常规组(P0.05),但是依然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NAP-IV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而言,沙盘治疗不仅可以显著减轻患儿症状,而且还可以改善不良的母子依恋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对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心理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管理方案,观察组47例患者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第1s用力呼吸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度(PEF)、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C-ACT评分、FEV1%和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HAMA、HAMD和SAS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冲动行为评估。方法:200例ADHD患儿按症状分为注意缺陷组(IA组)和冲动组(IP组),同时期10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评估儿童行为方式,Go/No-go任务评估反应抑制功能。结果:(1)3组在CBCL中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IP组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总分大于IA组和对照组(P均0.01);(2)3组在No-go反应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IP组和IA组No-go反应时长于对照组(P均0.05);(3)IP组3个月内冲动次数与CBCL总分与社交退缩、焦虑/抑郁、睡眠问题、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因子分及No-go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或P0.01);No-go错误数与CBCL中破坏行为呈正相关(P0.05);(4)线性回归显示No-go错误数是IP组冲动行为影响因子(P0.05)。结论: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功能损伤;冲动型ADHD患儿较注意缺陷型ADHD患儿具有更高的冲动性,其冲动行为与反应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瘤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特征。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8对脑瘤患儿及其父亲或母亲。患儿包括40例脑瘤初发、38例脑瘤术后康复期。另选取80对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以上被试进行心理测评,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脑瘤患儿的父亲或母亲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DSRSC三组被试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RED结果显示,初诊脑瘤组患儿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组患儿在总分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广泛性焦虑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诊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结果显示:78名脑瘤患儿父母中有42例(53.85%)存在焦虑,32例(41.03%)存在抑郁,脑瘤患儿父母的SAS和SDS总分均高于我国常模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初发脑瘤组父母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术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瘤患儿父母的焦虑与抑郁有正相关性(r=0.953,P0.001),但与脑瘤患儿的焦虑、抑郁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康复期脑瘤患儿的焦虑抑郁情况较初诊脑瘤患儿及正常儿童严重。脑瘤患儿父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哌甲酯控释片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41例ADHD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哌甲酯控释片口服12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每周1次的CBT,共12次。分别在基线、治疗后4、8、12周末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SQ)、ADHD筛查量表(SNAP-IV)-父母版的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SNAP-IV总分、注意力因子分、多动冲动因子分均较基线显著下降(F=125.14,70.58,126.44;P均0.001);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42.18,32.72,43.75;P均0.01)。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SAS及ASQ评分均较基线时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12周时研究组SAS评分及AS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哌甲酯控释片联合CBT较单一哌甲酯控释片能更有效地改善ADHD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2-01—2014-12就诊于我院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75例,其中伴ADHD者40例(53.33%),不伴ADHD者35例(46.67%)。采用自编量表调查患儿的基本情况;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患儿行为特征。结果合并ADHD组的家长与未合并组相比,更多地对患儿严厉管教以及经常打骂;更多地采用打骂方式对待儿童的不良行为。与未合并组相比,合并组的父亲急燥易怒者更多(P0.05);合并组的起病年龄及就诊年龄相对较早(P0.05);在CBCL行为问题总分、违纪因子分,多动因子分、交往不良因子分及攻击因子分数上,合并组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违纪、多动、交往不良及攻击行为问题上,儿童精神分裂症合并ADHD的患儿表现更为明显,家长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和不良行为处理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提示要及早重视儿童精神分裂症伴ADHD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男性患儿中注意缺陷型(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type,PI)、多动/冲动型(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impulsive type,HI)和混合型(combined type,CT)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的特征,以及两者关系。方法对68例8~11岁ADHD儿童(PI 31例,HI 12例,CT 25例)和70名正常儿童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the 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进行评估。结果 PHCSS中,三亚型组总分和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I组ADHD患儿自我意识总分高于HI组和CT组(P0.05),PI组躯体与外貌属性因子分和幸福与满足因子分高于HI组和CT组(P0.05),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分HI组低于PI组和CT组(P0.05)。CBCL中,三亚型ADHD患儿与对照组的总分及抑郁性、多动、攻击性、违纪因子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往不良因子分HI组高于PI组(P0.01),社交退缩因子分HI组高于PI组(P0.01)。ADHD患儿自我意识总分与CBCL总分(r=-0.64)、抑郁(r=-0.47)、交往不良(r=-0.50)、社交退缩(r=-0.12)、多动(r=-0.66)、攻击性(r=-0.41)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亚型ADHD患儿行为问题均较正常儿童多,与其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关系密切。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较注意缺陷型自我意识水平低,行为问题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α波竞争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α波竞争图的特点.方法 运用脑超慢涨落分析技术和Conners问卷及韦氏智力测验,对65例ADHD患儿(ADHD组)和65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 .结果 (1)ADHD组8Hz成分高于对照组(P<0.01),10Hz成分低于对照组(P<0.01).(2)ADHD组a波主频为9Hz,对照组为10Hz;ADHD组呈现双次频,即8 Hz和10Hz,对照组次频为9Hz.(3)ADHD组多数脑区熵值高于对照组(P<0.05).(4)8 Hz成分与Conners量表分呈正相关(r=0.27~0.38,P≤0.01);10 Hz成分与Conners量表分呈负相关(r=-0.21~-0.33,P≤0.01),与韦氏智力操作分、总分呈正相关(r=0.355、0.336,P<0.05);熵值与Conners量表分呈正相关(r=0.20~0.38,P<0.05).结论 ADHD患儿的a波慢化,脑有序度低,脑自组织能力差;其各种认知、行为症状与脑自组织能力差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托莫西汀治疗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ADHD并焦虑患儿9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患儿接受托莫西汀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哌甲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ADHD评定量表和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SCARED)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两个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莫西汀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并焦虑,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ADHD症状,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特点.方法 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注意缺陷型40例,多动冲动型52例,混合型39例;对照组58例)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注意缺陷型48例,多动冲动型42例,混合型56例;对照组6例)进行调查.结果 (1)ADHD 3个亚型的现实亲密度、亲密满意度、适应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检验,P均>0.05);理想亲密度、现实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各分项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Post Hoc)检验,P均<0.05],尤以多动冲动型更为明显.(2)ADHD 3个亚型父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父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0.011);ADHD 3个亚型母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母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结论 ADHD男性患儿不同亚型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养育方式特点不尽一致,应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15.
品行障碍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品行障碍患儿的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6例品行障碍患儿和46名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评估,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应付方式作相关分析。结果:品行障碍组患儿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项因子分(除父母的偏爱被试及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外)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因子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求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负相关;自责、退避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品行障碍患儿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抽动障碍儿童亲子依恋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儿童的亲子依恋特点。方法:采用儿童依恋量表对47名抽动障碍儿童与83名正常儿童进行测试,对比各维度评分;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抽动障碍儿童进行症状评估;将抽动障碍儿童的依恋评分与抽动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抽动障碍组儿童的父亲依赖度(3.05±0.67)分、母亲依赖度(3.13±0.61)分、母亲亲近度(2.71±0.54)分、父子安全性依恋(2.80±0.56)分及母子安全性依恋(2.93±0.47)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抽动严重程度与依恋量表各维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抽动障碍儿童亲子安全性依恋水平低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父母焦虑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纳的98例脑瘫患儿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基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且记录两组的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显著高于对照组(83.7%)(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儿父母的焦虑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趣味游戏对学龄前期龋齿患儿围治疗期焦虑、恐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400例学龄前期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趣味游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儿童焦虑量表-口腔科分量表(CFSS-DS)、儿童医疗恐惧量表(CMFS)以及疼痛客观评价量表(FLACC),评估治疗期Houpt治疗过程完整性量表(HS)以Frankie治疗依从性量表(FS)。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CFSS-DS评分、CMFS评分、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治疗期HS评分、F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趣味游戏能有效降低学龄前期龋齿患儿围治疗期焦虑、恐惧情绪,改善疼痛症状,且能提高治疗完成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两种哌甲酯片治疗多动障碍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哌甲酯缓释片与速释片治疗男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缓释片组41例,速释片组39例;疗程12周。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Conners多动指数(C IH)及中国儿童韦氏智力测定量表(C-W ISC)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两组PSQ在多动指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4个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治疗4周,缓释片组在心身问题和焦虑2个因子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速释片组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两组C IH总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缓释片组C-W ISC评分、操作分及B、C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速释片组除C因子分以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药疗效相当。缓释片每天1次服药,可增加患儿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家庭环境因素。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及自制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对60例ADHD儿童(ADHD组)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200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ADHD组FACES中亲密性及适应性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866,P=0.000;t=2.274,P=0.038);ADHD组母孕期情绪异常、父母有类似ADHD症状、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经济条件差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地位、教养方式、母亲类似症状、父亲类似症状4个因素是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环境可能在ADHD发病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