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Mcu)足月窒息儿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 对NICU住院治疗的326例足月窒息儿分别在12~14d龄、25~28d龄行NBNA测定,并随访至24月龄,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定(CDCC)评估.结果 12~14d龄、25~28d龄NBNA评分异常(≤35分)组患儿在24月龄时行CDCC发育评估,智力发育落后[智力发育指数(MDI)≤69]发生率分别为61.54%、75.81%;运动发育落后[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69]发生率分别为65.38%、79.03%,与NBNA评分>35分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行为能力中的视听定向项目以及主动肌张力是NBNA的敏感指标.结论 NBNA评分对足月窒息儿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对于12~14d龄后NBNA≤35分患儿,特别是视听定向及主动肌张力反应差的患儿需特别注意,要尽早对这些患儿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筛查及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评分,共筛查出≤35分的脑损伤新生儿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仅做常规检查,2周后再次对2组进行神经行为评分法评分,并在患儿1岁时采取Gesell婴幼儿发育评估量表对神经认知能力评估,比较2组分数。结果 300例高危新生儿中46例脑损伤,占高危新生儿中的15.3%,试验组神经行为评分≤35分的例数(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esell婴幼儿发育评估量表评估的发展商数≤85分的例数(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脑损伤筛查可以使脑损伤患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便能够降低脑损伤患儿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NBNA评分筛查足月高危儿脑损伤及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和加分法对足月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早期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20例足月高危儿分别于出生后2~3d、6~7d、12~14d、26~28d进行NBNA基础项目评分及加分项评分,进入恢复期后早期干预,包括视、听、触觉方面的刺激;婴儿期采用Gesell测试法,取关键项—适应性评分分析。结果新生儿期NB-NA评分≤35分者,经早期干预,生后6~7d组,与生后12~14d组、生后26~28d组比较差异显著,随干预进行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所占比例显著减少;NBNA加分测试法显示随着疾病恢复、自身发育及早期干预,加分值呈上升趋势,尤其HIE患儿;随访至12个月时,适应性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NBNA评分法对合并脑损伤高危儿早期筛查、早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脑损伤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颅CT、B超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选取78例,进行头颅CT、B超、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并进行评分。并根据各项评分结果分析三项指标就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结果头颅CT、B超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应用于HIE后,可较好地对HIE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CT、B超、NBNA的评估结果也可作为预后的一个有力评估参考。结论头颅CT、B超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在HIE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上作用显著,医生可正确判断病情,帮助患儿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和加分法对足月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早期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20例足月高危儿分别于出生后2~3d、6~7d、12~14d、26-28d进行NBNA基础项目评分及加分项评分,进入恢复期后早期干预,包括视、听、触觉方面的刺激;婴儿期采用Gesell测试法,取关键项一适应性评分分析。结果新生儿期NB—NA评分≤35分者,经早期干预,生后6~7d组。与生后12~14d组、生后26~28d组比较差异显著,随干预进行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所占比例显著减少;NBNA加分测试法显示随着疾病恢复、自身发育及早期干预,加分值呈上升趋势,尤其HIE患儿;随访至12个月时,适应性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NBNA评分法对合并脑损伤高危儿早期筛查、早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早期于预可有效降低脑损伤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02—2014-10本院儿科收治的142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观察A组,22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观察B组),并选择同期出生的7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动态监测,分别在总胆红素≥342μmol/L、22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黄疸高峰期和黄疸消退期进行NBNA评分,将所得NBNA评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随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且观察组A、B NBN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黄疸消退期的NBNA评分较黄疸高峰期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NA评分随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NBNA评分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神经行为能力异常,有利于早期合理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5-08收治的196例高危儿,根据有无中枢性协调障碍分为观察组A(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n=136)和对照组A(无中枢性协调障碍,n=60),并对13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根据听性脑干反应是否异常分为观察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n=71)和对照组(听性脑干反应正常,n=65),对比2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观察组A和对照组A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结果 196例高危儿中,136例确诊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69.39%(136/196),71例听性脑干反应异常,65例听性脑干反应正常;观察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5,P0.05);观察组AⅢ和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和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和高危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新生儿7d时测NBNA,<35分者为异常组,≥35分者为正常组,并于1岁时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异常组预后不良的例数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BNA可以预测高危儿的预后,能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运动发育推拿法与神经发育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根据伴随症状给予针对性治疗,A组(n=40)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B组(n=40)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评分。结果 A组和B组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为(4.1±0.4)个月、(4.4±0.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GMFM-6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与神经发育疗法均可在短期内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整体粗大运动功能,并在短期内得到维持,且两者的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癫痫的风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12-2014-11出生的530例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其中合并癫痫(epilepsy,EP)105例,未合并癫痫425例,汇总其高危因素、影像学资料等,对105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发作特点,所属瘫痪类型及智力发育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低体质量,颅内出血是脑瘫患儿发生癫痫的风险因素,与未发癫痫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中患儿脑部结构畸形,脑软化均为脑性瘫痪患儿发生癫痫的风险因素,与未发癫痫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力评估中脑瘫合并癫痫患儿智力中发育异常占97.14%,未合并癫痫组智力发育异常占64.94%,智力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癫痫风险因素分析提示出生体质量偏低,有颅内出血,脑结构异常,脑软化,智力发育低下的患儿易发生癫痫,临床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预见性防治,降低小儿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4—2014-06在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 3组,每组均34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儿治疗后7d、14d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7d、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半年的发育商(DQ)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法,可有效减轻脑损伤、改善新生儿神经系统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溶栓联合神经保护剂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高危儿120例分为早期干预组(60例)和常规组(60例)。干预组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进行综合的康复训练。常规组仅接受常规的育儿指导。结果1岁时脑性瘫痪发生率干预组为3.33%(2/60),常规组为16.67%(1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儿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动态脑电图在脑瘫患儿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瘫患儿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使用MB-8000型8道AEEG仪对我院2004-05~2008-05住院的128例脑瘫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本组128例中正常44例(34.4 %),异常84例(65.6 %).AEEG异常率相比,χ2= 8.38,P<0.01. 结论 脑电图为无创伤性了解脑部损害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动态脑电图为脑瘫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脑瘫患儿应普查脑电图,了解患儿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尤其早期发现样放电,预防二次脑损害有重要价值,是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脑瘫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01—2016-02在我院接受救治的67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儿治疗效果,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估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使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估患儿生理运动功能的差异,同时使用生活质量量表(PedsQL)评估患儿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较对照组的7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运动功能及整体生存质量,对提升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早期干预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患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2006年120例伴有脑瘫高危因素患儿分为早期康复干预组80例,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干预)40例。他们初始情况有专人依据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进行评定,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待1岁时再次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2例确诊为脑瘫,5例有轻度发肓落后,其余基本正常,而对照组8例为脑瘫,13例运动发肓落后,6例伴语言认知障碍。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是预防或减少高危因素患儿脑瘫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M)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1—2011-06收治的16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胞二磷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GM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症状、恢复所需时间、患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各种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原始反射时间、意识障碍和肌张力恢复所需要时间、惊厥消除时间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2例脑瘫合并非癫痫发作性患儿作为对照组;所选患儿均采取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痫样放电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并分析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与视频脑电图异常放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痫样放电发生率为79.03%,大于对照组(3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为66.13%,大于对照组的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频脑电图显示发作期痫样放电发生率为64.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发生率为4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显著提高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在临床发作的同时显示脑电图,分析其特征性变化,均有利于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脊髓脂肪瘤患儿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2010 - 2011年间16例脊髓脂肪瘤初次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术前及术后半年的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术中分型及松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比较各型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根据术中栓系松解程度分为可完全松解型(A组,10例)及不可完全松解型脊髓脂肪瘤(B组,6例).术前无明显排尿功能异常者3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流动力学结果异常.术后半年进行再评估时发现所有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均基本能保持原有神经功能,其中临床症状改善率达43.8%(A组6例,B组1例),加重25.0%(A组1例,B组3例).尿流动力学结果改善率62.5%(A组7例,B组3例),加重率25.0%(A组1例,B组3例).结论 脊髓脂肪瘤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于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儿,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手术干预.术后定期行该检查能够帮助监测患儿术后排尿情况,必要时及时处理.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脊髓脂肪瘤患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对交感神经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交感神经链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A组应用0.9%生理盐水100mL+神经妥乐平注射液6mL(7.2NU)静滴,1次/d,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B组口服谷维素20mg,3次/d,阿托品片0.15mg 3次/d,苯巴比妥片15mg,3次/d,1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做皮肤交感反射潜伏期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6.67%,B组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经2个疗程治疗后潜伏期均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以A组下降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妥乐平注射液治疗交感神经链综合征安全且疗效显著,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22例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B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A组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及神经学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记录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变化情况。结果 (1)2组T0时神经学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各时段神经学评估结果均较T0时显著降低,A组降幅大于B组(P0.05);(2)第3天时,2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及第28天时,2组患者NBNA评分均较第3天时显著提升,其中A组评分增幅大于B组(P0.05);(3)随访6个月,A组MDI及PDI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