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病例组 )和 30名健康人、1 6例神经衰弱患者 (对照组 )的血浆及脑脊液 (CSF)TGF β1 浓度 ,用RT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TGF 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浆TGF β1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CSFTGF β1 水平显著高于血浆水平及对照组CSF浓度 (P <0 0 1 ) ,且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病灶大小显著相关 (分别r =0 .388和 0 .434 ,均P<0 0 5)。结论 CSFTGF β1 的检测有助于梗死灶大小及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脑脊液屏障(BCFB)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宜宾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根据脑脊液和血清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BCFB损伤情况,检测血清IL-1β、MMP-9水平,分析血清IL-1β、MMP-9表达与BCFB功能状况的关系。结果 98例ACI患者发生BCFB损伤71例,损伤率为72.45%。BCFB损伤患者NIHSS评分、梗死体积以及血清IL-1 β、MMP-9水平高于未损伤患者(P<0.05)。Logistic回归显示,NIHSS评分高、梗死体积大以及血清IL-1 β、MMP-9高表达是ACI患者发生BCFB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IL-1 β、MMP-9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ACI患者血清IL-1 β、MMP-9水平与QAlb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1 β、MMP-9水平与ACI患者BCFB损伤及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浆肾素活性 (PRA)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5例A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PRA、AngⅡ浓度 ,并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 )ACI患者发病 3日内PRA和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P<0 0 1和P <0 0 5)和恢复期 (均P <0 0 5) ,恢复期AngⅡ浓度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2 )ACI的PAR及AngⅡ浓度与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病无关 ,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分别为r=0 .72 ,r =0 .63) ;(3)PRA和AngⅡ浓度在大梗死灶组 (>3 .0cm2 )与中梗死灶组 (1 .5cm2 ~ 3 .0cm2 )之间无差异 ,但两组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 (<1 .5cm2 ) (分别P <0 0 1和P <0 0 5)。结论 ACI早期PRA和AngⅡ水平应激性升高 ,提示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ACI形成的病理过程 ,可作为ACI患者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含量的变化 ,探讨 TNF与 CEC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6 0例 ACI患者血清 TNF- α和 CEC的含量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P<0 .0 1)。恢复期血清 TNF- α及 CEC则高于正常水平 (P<0 .0 1)。 (2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 (P<0 .0 1)。 (3)急性期血清 TNF- α与 CEC呈正相关 (r=0 .6 9,P<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清TNF- α及 CEC含量升高 ,提示 TNF- α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降低 TNF- α的水平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7例ACI患者发病<48h、第3d和第5d的血清GFAP含量,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和CT分型对患者的血清GFAP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在OCSP各亚型患者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发病<48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3组,第3d、第5d继续上升;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在发病第3d达高峰,第5d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血清GFAP含量在不同面积ACI患者中,发病<48h时各组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面积梗死组第3d、第5d血清GFA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均P<0.05),其他4组血清GFAP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血清GFAP含量与梗死灶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仅第3d的皮质 皮质下组GFAP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的其他3组。血清GFAP含量与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0,P<0.01);在病情好转组、未变组及恶化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不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后血清GFAP含量的变化可反映病灶大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指导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补体3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补体3(C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98例AC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在ACI组中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变化,并对C3和hs-CRP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C3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血浆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高危人群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hs-CRP及C3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的变化。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血清TGF - β1水平 ,并与 31例健康人作对照。 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 β1含量在第 1、3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第 7天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TGF - β1降低的程度在急性期与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密切关系 (P >0 .0 5 ) ,在恢复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 (r =- 0 .5 74 ,P <0 .0 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测定血清TGF - β1对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一科和神经内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ACI并高血压患者102例(其中小体积梗死30例,中体积梗死45例,大体积梗死27例)和单纯ACI患者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ACI并高血压组患者入院第1、3、5、7、14天,单纯ACI组、对照组入院第1天血清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ACI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 入院第1天ACI并高血压组、单纯ACI组、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7天对照组、小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4组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在第1、3、5、7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TNF-α水平在在第1、3、5、7、14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IL-6、IL-8、TNF-α水平与高血压对ACI的发病有协同作用,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脑梗死的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经CT或MRI证实的80例老年ACI患者进行抑郁状态测查,对梗死灶的部位、数量,合并症、烟酒嗜好、性别及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I抑郁发生率为36%,其中轻度抑郁为24%,中度抑郁为10%,重度抑郁为2%;抑郁症状以焦虑/躯体化、阻滞和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多灶性梗死组HAMD分、焦虑/躯体化分、阻滞及睡眠障碍分显著高于单灶性梗死组(P<0.01或0.05);皮质下梗死组HAMD分、焦虑/躯体化分、阻滞分显著高于皮质梗死组(P<0.05);多灶性梗死、皮质下梗死更易出现抑郁;抑郁症状的发生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有烟酒嗜好有关。结论抑郁情绪为老年ACI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其产生与脑损伤的生物效应有关,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质量浓度变化 ,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颅内压以及患者年龄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观察组 (4 6例 )、对照组 (2 5例 )血液及脑脊液 NSE质量浓度 ,并应用 SPSS1 0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血液和脑脊液 NSE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 ;ACI患者脑脊液 NSE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血液 (P <0 .0 1 ) ;血液和脑脊液 NSE质量浓度与梗死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脑脊液或血清中的 NSE质量浓度是脑组织破坏后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 ,有助于判断脑梗死患者梗死范围、监测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的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关系.方法 分析281例ACI患者的梗死灶体积及部位与SAP的关系.结果 281例ACI患者根据其梗死灶体积分为微小病灶组(54例)、中等病灶组(127例)、大病灶组(61例)及超大病灶组(39例),SAP发生率分别为13.0%、11.0%、31.1%、61.5%,超大病灶组SA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1).按梗死灶的部位分组的左半球组(97例)、右半球组(122例)和双侧病灶组(11例),SAP发生率分别为16.5%、24.6%、72.7%,双侧病灶组SAP发生率较单侧半球组明显增加(均P<0.05);皮质组(57例)、皮质下组(126例)、皮质+皮质下组(47例)SAP的发生率分别为16.3%、11.1%、53.2%,皮质+皮质下组SA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并且皮质组显著高于皮质下组(均P<0.05);前循环组(161例)、后循环组(61例)、前+后循环组(59例)SAP的发生率分别为15.5%、19.7%、45.8%,前+后循环组SAP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大病灶脑梗死、皮质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S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0例ACI患者发病l d内、第7d和第l4d内的血清B-FABP,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l d内、第7d和第l4d血清B-FABP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在急性期(发病1d内)B-FABP敏感性达68%;腔隙性梗死组B-FAB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全前循环梗死组的B-FABP水平高于后循环梗死组与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0.05),后循环梗死组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0.05);B-FABP水平在小病灶梗死组高于大病灶梗死组、中病灶组(P〈0.01),而大病灶梗死组高于中病灶组(P〈0.05);B-FABP水平在轻型组高于重型组、中型组(P〈0.01);重型组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B-FABP水平变化与梗死部位、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高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潜在、快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补体C3、白细胞介素-6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补体C3 、白细胞介素 -6(IL -6)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 3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灶大小、病情轻重分组 ,并于发病后第 1、3、5、7d分别测定血清中补体C3 、白细胞介素 -6浓度 ,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补体C3 、白细胞介素 -6浓度于发病后第 1d、第 3d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5d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第 7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大病灶组血清补体C3 、白细胞介素 -6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 (P <0 0 1) ;中、重度缺血组血清补体C3、白细胞介素 -6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血组 (P <0 0 1)。结论 补体C3 、白细胞介素 -6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入选144例中青年A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有无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Hcy、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P<0.05)。有CAS斑块的患者血清Hcy、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与增厚患者(均为P<0.05)。CAS程度:0级组、1级组分别与3级组,0级组、1级组、2级组分别与4级组的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CAS程度愈重,其相关性愈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G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CI)、5 2例腔隙性梗死 (LI)、43例高血压患者以及 65例对照者分析AGT基因第 2外显子T70 4C及C5 2 1T多态性 ,并检测血AGT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ACI患者急性期血AGT浓度 [( 194 47± 43 83 )ng·L-1]显著高于恢复期 [( 163 45± 42 64 )ng·L-1]及健康对照者[( 15 9 3 4± 45 2 4)ng·L-1] (P均 <0 0 5 )。ACI组 70 4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 ,与血浆AGT浓度升高相关联 :LI组中 5 2 1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高血压患者 (P均 <0 0 5 )。结论 :ACI急性期血AGT浓度应激性升高。AGT基因 70 4C等位基因与ACI发病相关联 ,而 5 2 1T等位基因与LI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 ,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 β含量变化在ACI诱发SIRS发生、发展并向MODS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I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分为 3组 ,其中单纯性ACI(SACI组 ) 36例 ,ACI致SIRS(SIRS组 ) 32例 ,ACI致SIRS后发展为MODS(MODS组 ) 2 4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分别测定患者不同病程中血清TNF α、IL 1β值 ,并与对照组 (为 2 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 )比较。 结果  (1) 6 8例ACI中 4 7.0 6 %发生SIRS;SIRS时 75 %发生MODS。 (2 )血清TNF α、IL 1β的含量MODS 组 >SIRS组 >SACI组 >对照组 ,各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均P <0 0 1)。MODS重症者 (积分≥ 9分 )血清TNF α、IL 1β含量高于轻症者 (积分 <9分 ) (均P <0 0 1) ;MODS死亡者血清TNF α、IL 1β含量高于存活者 (均 P <0 0 1)。结论  (1)ACI后出现SIRS可导致MODS的发生。 (2 )患者血清TNF α、IL 1β水平异常变化可作为判断ACI致SIRS、MODS病情进展、预后及转归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与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I)病理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5例AC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并与35例健康对照比较;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ACI患者在急性期血清MMP-9和S-100B浓度的差异;分析急性期ACI患者MMP-9和S-100B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急性期脑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高于脑梗死面积较小的患者(P0.01);急性期MMP-9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性(r=0.413,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随病程、梗死面积的大小而变化,并且在急性期时MMP-9和S-100B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ACI患者血清MMP-9和S-100B蛋白浓度对ACI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法对患者检测血清CRP水平,按梗死灶大小分组观察,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不同梗死灶组比较,大小梗死组卒中后5 ~ 7 d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两组均较腔梗组为高(P<0.01);不同临床分型组间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均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增高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梗死灶大小和严重程度关系密切,CRP可考虑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82例 ,分为 3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9例 )、脑梗死急性期 (74例 )和脑梗死恢复期 (5 9例 ) ,正常对照组 38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 ;同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病灶体积计算。采用 SPSS软件分析。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恢复期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 (P<0 .0 1) ;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血清 Hcy水平与病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 (r=0 .4 5 ,P<0 .0 5 )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史与血清 Hcy水平无明显的相关。结论 高 Hcy血症可能为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反映脑梗死急性期病灶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情绪抑郁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 (ACI)情绪抑郁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定 48例经CT和MR证实的ACI患者的情绪状态 ,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梗死灶的部位、数量进行病例组中抑郁与非抑郁对照比较。结果 ①ACI抑郁发生率为35 4%。②ACI后抑郁的发生率与腔隙梗死灶的数量密切相关。③皮质下梗死 ,尤其是多灶性腔隙梗死 ,与其他部位梗死相比 ,更易出现抑郁。④ACI患者抑郁症的发生与年龄大小、高血压病程成正相关。结论 抑郁情绪为ACI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 ,其抑郁的产生可能与病灶部位的生物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