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组织病理定量研究和超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活检标本的7种病理改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DM组束周萎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PM组和重迭综合征组,其它6种病理改变各组间有很大程度的重迭,11例PMKM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肌纤维的改变为非特异性。毛细血管损伤仅见于DM组和IM^+组,本研究提示(1)束周萎缩是DM较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2)毛细血管损伤可能为电镜下区别PM和KM的参考依据,此外,本文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I,Ⅱ类抗原(HLA-I,Ⅱ)分子,探讨PM和DM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技术对17例已确诊的PM和DM患者,7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染色观察。结果 HLA-1和HLA-Ⅱ类分子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分别是88.24%和64.71%,对照组为阴性,它们主要沉积在肌纤维表面,单核细胞,毛细血管和小  相似文献   

3.
(1)目的:突发性多发性肌炎(IPM)、皮肌炎(DM)和包含体肌炎(IBM)在形态学上定义明确,但仅有间质性肌炎的诊断标准不够明确。为了确定IBM形态学上的特征,作者用光镜试图探索肌纤维束周Leu19抗原表达对IBM的诊断意义。(2)方法:15例无肌无力的正常对照,12例IPM,14例DM,26例IBM,8例坏死性血管炎(NV),15例神经性肌萎缩(NM),作肌肉活检。除作常规光镜检查外,还作免疫组化研究,用小鼠抗Leu19、Leu2a、CD4、CD16、CD22、CD68、C5b-9单克隆抗体作一抗,再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显色。(3)结果:肌纤维束周Leu19抗原表达阳性率:IBD、DM和NV依次为85%、100%和100%,而正常对照、NM均为0%。(4)结论:在其它方面正常而有肌纤维束周Leu19抗原表达是IBM的病理学特征,所以可能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肌病与其它神经肌病破碎红纤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破碎红纤维(RRFs)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价值,对线粒体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和脊髓性肌萎缩(SMA)3组病人RRFs的形态特点和出现频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3组病人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总RRFs出现频率线粒体肌病组3.0%~15.2%,PM/DM组5.2%~11.1%,SMA组4.5%~49%。线粒体肌病组以典型RRFs为主,PM/DM组以均匀红染纤维为主,SMA组以红边纤维为主。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线粒体肌病组线粒体形态改变、嵴排列异常及嵴内包涵体多见,受累线粒体较多。PM/DM组和SMA组线粒体主要改变是数量增多,形态变小,而外形改变和嵴排列异常少见。未见嵴内包涵体。本研究结果提示RRFs及出现频率不能作为诊断线粒体肌病的形态学标准,典型RRFs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较有价值。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不同特点有助于线粒体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了解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在不同炎性肌病肌纤维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xA在皮肌炎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所做的炎性肌病肌活检标本和临床资料,其中皮肌炎18例为皮肌炎组,其他炎性肌病22例(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7例,包涵体肌炎6例,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5例,重叠性肌炎4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学法评估MxA在不同炎性肌病肌纤维中的表达情况,并与皮肌炎病理特征(1)束周萎缩;(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束周表达上调;(3)毛细血管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进行比较。结果皮肌炎组15例患者的肌纤维MxA表达上调,以束周肌纤维上调最为明显;对照组未见表达上调。MxA对皮肌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100%,束周萎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和95%。MHC-Ⅰ束周表达上调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86%。毛细血管C5b-9沉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9%和81%。将束周萎缩或MxA阳性(合集)作为一个指标,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4%和100%。结论 MxA对皮肌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经典的皮肌炎病理标志束周萎缩更高,也优于MHC-Ⅰ的束周表达上调及毛细血管C5b-9沉积。MxA染色对炎性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Ⅰ、Ⅱ类抗原(HLA-Ⅰ、Ⅱ)分子,探讨PM和DM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技术对17例已确诊的PM和DM患者、7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染色观察。结果HLA-Ⅰ和HLA-Ⅱ类分子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分别是88.24%和64.71%,对照组为阴性。它们主要沉积在肌纤维表面、单核细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上。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LA-Ⅰ、HLA-Ⅱ类分子在PM和D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包涵体肌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涵体肌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段宏伟郭玉璞包涵体肌炎(IBM)属于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范畴,在IIM中以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IBM最为常见。关于前两组肌病,国内外研究报道颇多,并为临床医师熟知。而IBM目前正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其临床病...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类固醇治疗及预后焉传祝综述李大年审校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是指排除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已知病原体感染后的一组原因未明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肌痛。当有皮肤损害时即为DM。PM/DM有时...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CD11b和CD18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CD11b和CD18的变化与时间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3、7和14天中血多形核细胞(PMN)、单核细胞(MN)CD11b和CD18的表达。结果 卒中组PMN、MN CE11b和CE1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高于对照组,PMN、MN、CD11b和CD18的MFI与卒中后的时间有关。PMN CD11b和CD18的MFI在发病后第3天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制作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利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加佛氏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制成实验性肌炎模型,观察其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的改变。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作比较。结果 发现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上的改变有相似之处。结论 提示其可作为研究人类PM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人类肌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