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4-04—2014-04因CHD在我院心外科住院并行心内直视下体外循环手术的1 376例病例资料,选取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5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CHD类型组成、CO2分压、HCT、CPB温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与血浆N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HD体外循环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5例,发生率1.09%,病死率0.07%(1/1 376)。2组间在CO_2分压、HCT、CPB温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PB温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NSE水平呈正相关(P0.05),CO_2分压、HCT与NSE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D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不常见,主要是由于CPB本身造成,与CO_2分压、HCT、CPB温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密切相关,监测手术前后血浆NSE水平变化,对预测CHD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53例Hunt-Hess分级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治疗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约20 min;对照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前(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 min(T3)、平均动脉压(MAP)、血压(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躁动情况、躁动程度、镇痛、镇静状况,采取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 (SAS)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Sp O2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T2、T3两个时间点,治疗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降低躁动程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S监测在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2—2018-07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脑损伤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根据BIS监测结果结合COPT、RASS评分结果动态调整镇静镇痛方案;对照组仅根据COPT、RASS评分结果进行镇静镇痛管理。结果 BIS与RASS评分、CPOT评分呈正相关(r=0.839、r=0.837,P0.05)。BIS数值60~80的患者生命体征较镇静前平稳,HR、SpO_2、MAP在镇静后数值均较镇静前下降(P0.05);2组患者镇静镇痛药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不仅能准确反映镇静深度,动态量化监测镇静深度,且与RASS、CPOT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可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深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神经外科肿瘤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清醒的优缺点。方法 40例择期行开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I组采用芬太尼负荷量静注后间断静注给药方式,II组采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及维持给药方式,2组患者术中全部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中根据血压、心率、体动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麻醉用量。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T2)、开颅骨(T3)、拔管后(T4)的SBP、DBP、HR,记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10min、20min、30min的OAA/S(警觉/镇静评分)值。结果术中2组患者的BIS值均明显降低,维持40~60范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MAP、HR较平稳,出现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比较,Ⅱ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即刻OAAS评分升高,拔管后烦躁及恶心呕吐数减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把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短,术后麻醉并发症少,能够取代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行颅脑外伤急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2组分别在术中采用舒芬太尼0.5μg/(kg·h)和瑞芬太尼0.1~0.2mg/(kg·h)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的麻醉诱导前和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者的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d内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麻醉前和术中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的麻醉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手术中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术后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各24例.异丙酚组给予异丙酚1~4 mg/kg/h微泵持续输注,同时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对症支持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及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JDO2),记录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异丙酚组ICP和AJDO2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MAP和HR无显著变化;对照组MAP、HR、ICP和AJDO2较异丙酚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P<0.01).术后第7天异丙酚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无痛纤支镜老年患者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年龄65~75岁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即分2组(n=40),A组间断推注异丙酚、芬太尼组,B组BIS指导下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观察2组六个时间点的Sp02、HR、SBP、DBP、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B组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均明显小于A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A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SBP、DBP、HR、SP02更平稳(P<0.05)。结论在BIS指导下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老年患者的无痛纤支镜检查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在颅内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45例,ASAI~II级,随机平分为舒芬太尼组(I组)、雷米芬太尼组(II组)和雷米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组(III组)。麻醉诱导无区别;麻醉维持:I组切皮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15μg.kg-1,II、III组插管后均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术毕停止输注,其中II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1μg.kg-1的雷米芬太尼,III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0.8μg.kg-1。3组均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BIS值低于60%,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持续静脉泵注阿曲库铵7~10μg.kg-1.min-1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术中监测ETCO2、SpO2、MBP、HR、BIS。结果全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MBP、HR、SpO2、BIS,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II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苏醒期,II、III组患者T1、T2、T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小于I组(P<0.01)。患者拔管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I、II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II组所有患者均在拔管后即刻诉疼痛,同时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舒芬太尼0.2~0.3μg.kg-1分次静脉推注镇痛后好转。结论雷米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用于颅内肿瘤手术麻醉配伍合理,循环稳定,苏醒迅速,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在颅内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各20例。常规静脉诱导,均一次插管(罩)成功,观察插、拔管(罩)时的MAP和HR,以及拔管(罩)期呛咳和躁动情况。结果 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罩)前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2组MAP(血压)、HR(心率)均显著下降(P0.01)。L组在喉罩插入前后和拔除喉罩前后MAP、HR均轻度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插管前后和苏醒拔管前后MAP、HR显著升高(P0.01)。T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结论喉罩通气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比气管内插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术毕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作用。方法7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先天性脑积水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D组(37例)和对照组N组(37例)。观察组先给予1μg/kg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静脉泵入后再以0.5μg/(kg·h)速度维持给药,对照组使用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中MAP和HR的变化,比较2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根据Ramsay评分和FLACC评分评价患儿术后躁动和镇痛情况。结果 D组术中、术后MAP和HR变化均小于对照组N组(P0.05);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N组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D组(P0.05);D组Ramsay评分高于N组而FLACC评分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可较好地稳定术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减少苏醒期躁动,提高苏醒质量,且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高血压脑出血需行开颅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实验组)和未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对照组),每组24例,2组分别在手术开始时(T0)、打开硬脑膜后30 min(T1)、术毕(T2)、转入ICU后30 min(T3)4个时点记录MAP、HR,苏醒后拔管时间、术中出现脑水肿的例数及术后一周内ICP及相关并发症出现的例数。结果实验组苏醒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生命体征较对照组要平稳;术中脑水肿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颅内压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更要低且平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能能好的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术中脑水肿及术后颅内压升高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液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 II级,无严重心肝肾病,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A组)120例,瑞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123例.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类型及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15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0.2mg方案.麻醉维持A组采用1%~2%异氟醚按需给予复合50%N2O;B组采用A组同浓度的异丙酚、N2O,手术开始前全程泵入0.2μg/(kg·min)瑞芬太尼至手术结束,结束前5min静脉推注1mg/kg曲马多.观察停止麻醉药给予后至拔管期间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数)、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A组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55%)相比,B组为5%(P<0.05);且B组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及SPO2的变化也均较A组显著减少.2组的苏醒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颅脑手术围麻醉期应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可有效减少拔管期间呛咳的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及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后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各45例.复合组选T5~T6或T6~T7间隙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平卧后注入1%利多卡因与0.2%地卡因混合液4ml试验剂量,待麻醉效果确切后进行全麻诱导,2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术中麻醉维持:复合组术中用微泵持续输注异丙酚1.5~2 mg/(kg.h),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0.3~0.6 MAC),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结果 复合组术后全麻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指令睁眼、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且复合组围拔管期平均动脉压(MAP)、HR平稳;而对照组MAP在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均明显高于入室基础值或复合组同一时段值(P<0.05或P<0.01),HR变化尤以拔管时增加最为明显,与基础值和复合组同一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显著减少全麻用药量,有利于胃癌术后早期清醒与拔管;由于术后实施硬膜外镇痛,可提高呼吸效率,更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术前2组均行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诱导;术中观察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对照组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监测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即刻(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切皮即刻(T_3)及拔管即刻(T_4)的HR及MAP;评价患者的苏醒质量;同时,监测患者的脑氧代谢指标。结果2组患者T_1时的HR及MAP指标值较T0时均下降(P均0.05);而在其他时刻,观察组HR及MAP指标值较T0时刻均无明显波动(P均0.05);但在T_3、T_4时刻,对照组HR及MAP指标值均高于T0时刻及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平均术后睁眼时间、睁眼到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另外,监测期间,观察组脑氧代谢指标均无明显波动(P均0.05);但对照组在麻醉维持后30min及麻醉药停用后5min,脑氧代谢指标与诱导前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有效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稳定,且患者苏醒较快,能更好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穴按压对颅脑手术全麻患者术后催醒的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耳穴按压组(X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术毕时(T1)、达到清醒标准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15min(T3)的MAP、HR、PETCO2、SPO2、改良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同时比较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在T3时点MAP和HR在X组比C组升高(P<0.05);PETCO2、SPO2在相应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在T3时点,X组明显高于C组(P<0.05);在T3时点清醒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X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C组为16.6%(5/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按压应用于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术后清醒质量提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瑞芬太尼对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代谢及血清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6例,麻醉危险度(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维持麻醉。全静脉麻醉维持深度,监测插管即刻(t_0)、硬脑膜切开前(t_1)、动脉瘤夹闭前(t_2)、动脉瘤夹闭即刻(t_3)、和手术结束时(t_4)的各时间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_2)、动脉血乳酸浓度(La)、静脉血乳酸浓度(Ljv)、动、静脉血乳酸浓度差(DLjv-a),两组同步抽外周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SI00β蛋白、NS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在t_0、t_1、t_2时点血压(BP)、HR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在t_3、t_4这2个时点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Da-jvO_2),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SjvO_2明显降低,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t_0、t_1、t_2、t3、t_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S100β蛋白、NS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可改善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液流变状态,增加脑含氧量。降低血液中S100β蛋白、NSE含量,减少神经损害,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顺行和逆行脑保护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顺行和逆行脑保护方法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48例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在深低温体外循环(DHCA)下施行主动脉置换手术。15例行全动脉弓置换,33例行部分主动脉弓部置换。依据脑保护方法不同分为:顺行脑灌注(ACP)组23例(A组);逆行脑灌注(RCP)组25例(B组)。结果 A、B 2组在心肺转流时间、脑缺血时间、脑灌注时间、神经系统永久损伤和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时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平均拔管时间、入住ICU的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灌注可以显著性减少暂时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更早的拔管,ICU和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全麻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组、舒芬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全麻诱导及术中维持相同,其中右美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舒芬组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对照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mL/h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记录不同时间点MAP、HR、SpO2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min躁动程度、躁动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组和舒芬组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均能稳定全麻苏醒期患者血压、心率,降低躁动发生率,且不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插管型喉罩(ILMA)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9-2016-09我院收治的6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插管型喉罩麻醉,检测统计麻醉诱导前(t1)、ILMA或气管内导管拔除即刻(t2)、拔除后3 min(t3)、拔除后10 min(t4)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统计对比术毕唤醒时间、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苏醒期躁动(PEAD)评分评价2组术后恢复期苏醒状态.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刻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AD评分、术毕唤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结论 将插管型喉罩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平顺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接受静脉全麻、吸入全麻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复苏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的老年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观察组(异丙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各44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和认知功能。结果 (1)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T0、T1、T2、T3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T0、T3时刻S100β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T1、T2时期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同期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POCD发生率对没有明显区别(P0.05);(4)观察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痛不全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静脉麻醉可以缩短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减少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和拔管期躁动的发生,有利于术后苏醒,但是静脉麻醉更容易造成心动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