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体瘤属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例1女,62岁。右鼻咽侧壁无痛性肿块7年,同侧颈部包块4年,渐进性增大;近半年来感咽部不适,呼吸、吞咽困难。体检:右颈动脉三角区触及肿块,位置较深,边界不清,软胯下陷,咽后壁前凸...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36岁。因右上颈部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 1年入院。查体 :右颈动脉三角区 5cm× 5cm大小搏动性肿块 ,未闻及血管杂音 ,触压肿块可引起呛咳。右颈总动脉造影 :颈总动脉分叉处微血管团块影 ,结构模糊 ,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各分支未见异常。初步诊断 :颈部肿块性质待查 (右颈动脉体瘤 ,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瘤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 ,解离肿瘤失败 ,结扎颈总动脉 ,整块切除肿瘤。术后对侧偏瘫、失语 ,呛咳 ,患侧面瘫、舌瘫。术后 2个月 ,面瘫及舌瘫恢复。术后 1年 ,偏瘫恢复 ,可胜任一…  相似文献   

3.
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小血管至大血管的肌肉层的平滑肌瘤即血管平滑肌瘤。头颈部少见,在头颈部可发生于耳、唇、鼻腔、筛窦、腮腺及喉部。病因不明,女性多发。作者报道1例颈动脉鞘的被误诊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平滑肌瘤的病例。患者男,61岁。右颈部缓慢增长的无痛性肿块6个月,大小为2×3cm,位于右胸锁乳突肌前缘靠近下颌角处,触诊光滑,较固定,无杂音。CT扫描发现右颈动脉分支处有一增强物,动脉造影发现右颈外动脉内侧有一中度多血管物质,未见栓塞。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手术切除肿物。肿物大小为2.5…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述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及明确术前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60例颈动脉体瘤,共65个病灶。应用灰阶超声及多普勒超声研究肿块特征:位置、大小、边界、形状、内部回声与颈动脉系统位置关系,以及瘤体内部和颈动脉系的血流及频谱情况。结果所有瘤体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肿块呈边界清晰的不均质低回声,61个瘤体内部动、静脉血流丰富,频谱形态呈高速低阻型。结论颈动脉体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多普勒超声可提供瘤体与颈动脉血管的关系以及瘤体内部血流情况,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二例:例一,53岁男性白人,患左颈肿块3×4cm并突出咽左壁1×2cm,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分叉处有一血管性肿块,手术切除为附于迷走神经伸向颅底的血管性肿物,病理检查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术后左声带外展瘫痪18个月未愈。例二,51岁男性白人,4年前曾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和低分化平滑肌肉瘤,后又患骶部转移性副神经节瘤(以~(60)钴放疗治愈)、左肺副神经节瘤,今又患左颈肿块(3.5cm)经手术切除病检为颈动脉体瘤。作者指出咽旁间隙肿块大致为三类:神经源性肿瘤、涎腺瘤及其他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包括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2 1岁 ,未婚。因声嘶呛咳 1年 ,左上颈肿块 6个月 ,于 1999年 11月 8日入院。外院肿块活检 ,报告为颈动脉体瘤。入院后检查 ,一般情况好 ,左上颈可扪及搏动性肿块 ,但上界摸不清 ,左侧口咽、鼻咽壁隆起内移 ,表面光滑 ,左上睑下垂 ,瞳孔变小 ,悬雍垂右偏 ,咽反射迟钝。左侧声带位于旁正中位 ,伸舌偏左 ,左侧耸肩无力 ,入院诊断 :左侧颈动脉体瘤 ,后组脑神经及交感干损伤。DSA检查显示肿瘤供血丰富 ,主要由颈外动脉系统供血 ,椎动脉亦有分支参与。颈动脉分叉部增宽 ,全部被包绕在肿瘤内 ,向上已进入颅内。CT检查 :增强后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咽旁隙肿块的CT及MRI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咽旁隙肿块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度、信号高低等情况。结果在60例咽旁隙肿块患者中,神经鞘瘤36例、涎腺混合瘤15例、颈动脉体瘤5例、鼻咽癌颅底咽旁隙转移4例。神经鞘瘤表现为包膜完整、边界光滑、呈椭圆形或圆形的肿块,与腮腺深叶间分界清楚,涎腺混合瘤为包膜完整的圆形肿块,与腮腺深叶间没有脂肪间隙,茎突、二腹肌、腭帆张肌等周围组织均出现移位。颈动脉体瘤表现为形态规则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扫描,T1W1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T2W1呈不均性的高信号,并可见流空血管影像。鼻咽癌颅底咽旁隙转移的MRI显示,T1W1呈低密度信号的椭圆形肿块,增强后高信号内可见坏死囊变区。结论正确地认识咽旁隙肿块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临床诊断率,为咽旁隙肿块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毛囊瘤属于皮肤附件瘤 ,发生在耳廓部位的毛囊瘤罕见。现将我科诊治 1例耳廓毛囊瘤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 ,5 5岁。发现右耳廓无痛性肿块 3月余。无局部外伤史 ,无疼痛等异常感觉 ,拟诊“耳廓肿块”收入院。检查 :右耳廓耳甲腔与三角窝之间见一约1.3cm× 0 .7cm大小肿块 ,表面肤色呈轻度暗红色 ,肿块基底广 ,活动度差 ,质地中等 ,边界清楚 ,无压痛。肿块穿刺未抽出液体 ,但穿刺针头附有少量淡黄色皮脂样物。局部麻醉下行右耳廓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耳廓皮下组织中 ,有完整的囊壁 ,肿块与耳廓软骨无联系。术后剖开椭圆球体形肿块标…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神经鞘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窦神经鞘瘤1例报告黄方1原发于上颌窦的神经鞘瘤甚为罕见。本科近期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73岁,以右面颊部无痛性肿块渐进性增大3年于1992年4月29日入院。体检:右面颊膨隆,可触及一个10cm×8cm肿块,右上牙槽、右硬腭塌陷。鼻窦断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13个病例的16个肿瘤(1例有双侧颈动脉体瘤及迷走神经的化学感受器瘤,另1例有双侧颈动脉体瘤);年龄26~57岁(平均34);9例女性,4例男性;3例有家族史。诊断系根据;(1)发病时情况:80%为颈侧无癌肿块,4~6cm直径大小,质硬、活动;(2)生长慢,从出现颈肿到首次就诊平均3年(6月~20年);(3)颈动脉造影,典型表现是纤细、致密而紊乱的动脉阴影,即令颈内。外动脉已被包入瘤体,但仍能显影,故可与颈动脉瘤鉴别。颈动脉分叉近端略扩大,颈内外动脉移位或受压。造影还有助于确定局部转移及副交感系统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告15例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剥离法切除肿块10例。肿瘤固着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7例,其中3例切除肿瘤及其固着的颈动脉,2例未能切除肿瘤。提倡以剥离肿瘤手术为主,对估计剥离肿瘤困难者,术前经颈动脉压迫训练,采用清醒麻醉,可以安全切除肿瘤及其固着的颈动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杰  彭大文 《耳鼻咽喉》1996,3(2):95-97
报告15例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剥离法切除肿块10例,肿瘤固着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7例,其中3例切除肿瘤及其固着的颈动脉,2例未能切除肿瘤,提倡以剥离肿瘤手术为主,对估计剥离肿瘤困难者,术前经颈动脉压迫训练,采用清醒麻醉,可以安全切除肿瘤及固着的颈动脉。  相似文献   

13.
迷走神经串珠状神经鞘瘤1例报告郭良,王可敬,刘爱华患者男,41岁,因左上颈部肿块2年于1993年3月25日入院。自诉于1991年3月无意中发现在上颈部肿块,肿块逐渐增大,伴有轻度触压痛。曾在当地卫生院按颈部淋巴结炎治疗10天,无效。入院检查:左颈动脉...  相似文献   

14.
右上颌窦化学感受器瘤一例张志钢,卢明,李德坚患者,男,62岁。右面部肿块6月;伴右鼻反复出血20余天,于1995年3月23日入院。1994年10月始右面部肿胀,以后右硬腭部渐出现肿大,无鼻塞、头痛及流涕。在当地医院行面部肿块穿刺,抽出鲜血(量不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头颈部球体瘤76例,其中8例为多发性,占10.5%。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38—57岁,平均49.3岁。病史2—10年,平均5.1年。6例有耳聋、耳鸣;3例有耳出血史;2例有颈部肿块。经神经放射学检查后,发现8例中的6例同时还存有其他部位的肿瘤。全部患者Regitine试验、香草基扁桃酸(VMA)排泄率、17羟及17酮类固醇排泄率均正常。病变分布:5例同侧(右2、左3);2例对侧;1例双侧。6例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同侧;2例对侧(其  相似文献   

16.
神经鞘瘤为神经源性良性肿瘤,1908年Veroca首次报导。为头颈部少见肿瘤之一,发生于咽部及起源于颈交感神经链者更为罕见。作者报告二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第一例诉咽痛已数月,左侧咽后壁有3×4厘米肿块,软腭被推向下,肿块下极至舌根平面。全麻下颈侧切开摘除肿瘤,术后出现Horner氏综合征。组织学证实为神经鞘瘤;第二例发现右颈无痛性肿块约2×  相似文献   

17.
来自血管特别是原发于筛窦、颈部的恶性血管内皮瘤很少见,现报告2例并加以讨论。例1 男,56岁。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块渐增大2个月,于1988年10月28日入院。检查:右颈部  相似文献   

18.
头颈科学     
颈动脉体瘤的个体化序贯治疗应用评价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个体化序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23例(29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其中单侧颈动脉体瘤17例,双侧6例;经确诊后采用术前Matas试验-BOT试验-手术的贯序治疗方式。手术方法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个体化序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23例(29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其中单侧颈动脉体瘤17例,双侧6例;经确诊后采用术前Matas试验-BOT试验-手术的贯序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头颈外科     
940801颐部神经鞘瘤的诊断/赵宗深Z铁道医学一1993,21(4)一240 报道8例颈部神经鞘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前诊断常感困难,因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I)病程较长,最长一例达13年之久。(2)瘤体一般单发,触之活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无触痛。肿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时,即出现相应神经走行方向的症状,如声音嘶哑等。颈神经鞘瘤以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发病较多,其神经走行方向与颈部大动脉、大静脉走行方向一致,而且相互紧邻,须与颈动脉球体瘤,化学感受器瘤鉴别。CT检查有助于明确肿块与血管的关系。颈部肿块的病因涉及面广,包括先天性疾病,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