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n)作为人类呼吸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具有感染率高,范围广,一定的流行周期性等特点.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了Cpn在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而对变应性鼻炎与Cpn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预见性分析,为更全面的了解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最早用于肠道病理研究,但随着国内外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益生菌对变应性疾病有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1变应性疾病概述变应性疾病是当前世界性的卫生问题,包括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哮喘、特应性皮炎和变应性胃肠炎等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性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能够调节骨和钙的代谢,维生素D缺乏还与变应性鼻炎、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等疾病密切相关.维生素D的摄入、合成、转化和吸收等不同的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在变应性疾病的预防、遗传以及疾病的治疗等多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复习,对维生素D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维生素D在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变应性鼻炎患者中20%~38%伴哮喘,而哮喘患者中60%~70%伴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在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等方面极为相似,许多患者常先后或同时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目前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已提出"同一个气道,同一种疾病"的观点[1].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变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主要是在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但具体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清楚。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典型的病理生理特征。环境中变应原的暴露可诱发疾病症状发作,引起气道及全身炎症反应增加,并导致气道敏感性/反应性升高。人为给予变应性鼻炎或哮喘患者呼吸道变应原吸入刺激,可以模拟其变应原自然暴露所致疾病症状发作,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尚可通过药物干预评估其对症状及炎症抑制程度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作为上下气道疾病,相互影响,通过一端变应原刺激研究气道另一端症状及炎症反应,探讨上下气道之间的联系。屋尘螨为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最主要、最常见的变应原,与疾病关系密切。主要从屋尘螨变应原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方法学及其在鼻炎和哮喘的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AR)及其他变应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1916年Cooke和Vander Vee首次指出变应性疾病患者将近一半有家族性遗传史,认为该类疾病可能是遗传性疾病[1]。此后大量研究用于揭示变应性疾病的遗传特性及易感基因,但许多研究找出的易感基因与变态反应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受雾霾天气笼罩,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变应性鼻炎、哮喘、湿疹等变应性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除遗传因素外,大量研究证明,大气污染在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亦起到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大气污染中的成分(可吸入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等)可增加变应性疾病的患病率并促使疾病恶化。本文就大气污染物对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是由人体吸入变应原后出现与阻力血管收缩、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由多种效应细胞浸润引起的一系列有关症状的疾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方式,通过调查研究变应 性鼻炎患者经过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对分析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是指能够食用的、活的对宿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比例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而对宿主起到保护作用.卫生假说的提出和近年对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研究,使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变应性疾病中逐渐成为重要的角色.由于对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尚未明确,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变应性疾病中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益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是生物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它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活化初始T细胞以桥接的作用连接了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和变应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变应性鼻炎中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关系及树突状细胞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病情转归的联系被证实。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肠道内各种菌群不断发生动态演变,不同年龄阶段肠道微生态的不同特征及其与变应性鼻炎(AR)之间都有其相对应的互动关系。AR作为最为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针对其治疗的临床药物种类有限,而免疫治疗方式疗程长被接受度低。除以上两种主要治疗模式外,目前已有学者开展了以探究调整肠道微生态对AR儿童进行干预的有效收益评估的临床研究。综述对儿童群体中与AR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临床研究与干预进展进行整理总结,以期评估肠道微生物群在AR发生、治疗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机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并发哮喘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利用GenMAPP软件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与SAR并发哮喘患者鼻黏膜组织Affymetrix寡核苷酸芯片表达谱结果进行分析.首先筛查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差异基因做数据库检索,并对其生物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在38500多个基因中(47000个转录本中),SAR并发哮喘者,其鼻黏膜发生4倍以上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689个,其中有233个基因表达上调,456个基因表达下调.MAPPfindder分析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69条生物路径.其中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间作用路径中差异表达基因最多,且在此路径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变应性鼻炎并发哮喘患者中较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表达均发生显著上调.结论:变应性鼻炎及其并发哮喘过程中许多生物路径参与此过程,其中CXCL12/CXCR4相互作用构成的反应轴在气道变应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上海西部青浦地区变应性鼻炎的粉尘螨致敏情况,并分析比较变应性鼻炎及同时伴有其他变应性疾病的粉尘螨皮试阳性率,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青浦地区3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过去病史(半年以上)和相关检查结果,把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设为A组,同时只伴有一种其他变应性疾病患者为试验组(B组),同时伴有二种以上其他变应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C组),每组各100例,分别进行粉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刺检测,统计变应性鼻炎的粉尘螨阳性率;分析比较各组的阳性率差异。结果该地区3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粉尘螨检测总阳性率(+或以上)82.7%,强阳性(++或以上)率77%;其中A组阳性率67%、强阳性率58%,B组阳性率89%、强阳性率85%,C组阳性率92%、强阳性率88%。用χ2检验分组比较A组和B组、A组和C组的粉尘螨皮试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是上海西部青浦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之一,且粉尘螨在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其他主要变应性疾病的致敏性明显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发生更加频繁、复杂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对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讨论社会心理因素与变应性疾病的关系,将有利于更新现有的变应性疾病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Th2细胞的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失衡,尤其是Th2细胞因子异常高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等呼吸道炎症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了解诱导Th2细胞极化的因素,多信号参与的复杂过程,局部微环境、转录因子和生活环境等的重要作用及了解Th2细胞极化的机制,对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减轻Th2细胞优势的炎症反应,对变应性鼻炎等呼吸道变应性疾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述的变应性疾病是指IgE介导的Ⅰ型变应性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以及食物过敏等。目前的观点认为变应性疾病属多基因病,其遗传受遗传因子和环境因素的共  相似文献   

17.
儿童变应性鼻炎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正常儿童与变应性鼻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差异。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随机检测儿童变应性鼻炎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外周血中CE3、CD4、CD8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结论T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环节,可以作为变应性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常合并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皮质类固醇激素、变应原脱敏治疗等可能在其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同属特异反应性个体受到变应原的刺激后所致黏膜慢性炎症过程。变应性鼻炎常伴有下呼吸道炎症改变,而下呼吸道疾病亦多与鼻部炎症伴发。“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认可,此观点强调了上下气道炎性疾病的整体性概念,但由于学科的分割以及上下气道炎症的检测技术的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的特征和相互影响的特点、程度和规律目前仍然不清楚,给临床医师认识两者的相互关系和拟定上下气道联合治疗的方案带来困难。为此,本文将上下气道炎性疾病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加重变应性鼻炎的新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加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重度症状,病程持续,对一种以上触发物致敏和伴发变应性哮喘、变应性结膜炎等其他变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