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在人工耳蜗植入前评估患者听觉通路的功能、预估其人工耳蜗植入后能否获得听觉是所有听力学家和临床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小龄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机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获得较为客观的听神经反应数据可为术后调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就不同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特点及效果进行分析,积累经验。方法 1996年1月~2004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共开展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410例(410耳),对其中双侧内耳畸形患者82例(82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就不同原因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及术后开机调试特点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了比较。结果 ①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②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中容易出现井喷;③82例中除2例患者各遗留2对蜗外电极外,其余电极均完全植入蜗内;④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⑤术后开机调试数值与结构正常植入者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术后经过语训,1年后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伴有内耳发育畸形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植入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作为伴有内耳畸形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耳极重度感音性聋的老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康复效果。方法 14例语后聋老年患者在我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平均年龄为67.7±4.0岁,观察其手术耐受及并发症,于开机后不同时间(3月、6月和12月)进行助听听阈和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达42.1±9.4d BHL,单音节识别率为43%±15%,安静时句子识别率为63%±17%,听觉行为分级评估为5.7±1.4,人工耳蜗获益好/最好为11例(占78.6%)。结论 60岁以上极重度语后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者术后可以获得好的言语识别率和听觉行为,年龄不应成为老年人工耳蜗植入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前后圆窗耳蜗电图(R W EcochG)中耳蜗微音电位(CM)阈值的变化,以客观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否对耳蜗基底膜造成损伤。方法:对40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R W EcochG测试,分析植入电极前后CM阈值的变化。结果:4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39例电极植入前后CM阈值相近,且在个别频率植入电极后CM阈值减小5dB;仅有1例患者电极植入后CM阈值比植入前明显增加,术中植入电极时有阻力感。结论:术中RWEcochG测试可以客观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本身是否对耳蜗基底膜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和家长进行术后的随访调查,以期了解术前检查、术后听力康复和言语训练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宝贵经验,为植入患者和家长提供康复指导和帮助。方法 对56例重度和极重度语前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包括患儿的术前评估、植入装置,植入年龄,手术后的言语康复训练、恢复时间、言语发展水平满意度和目前患儿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待植入人工耳蜗的家庭提供的建议等内容。结果 调查显示①手术前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较完善,但言语评估不足;②助听器配戴率(47/56),术前配戴助听器者植入人工耳蜗后的满意度与未配戴者无明显差异;③术后66.1%的患儿选择康复机构进行言语康复,9%在家庭训练;两种方式皆选者占16.1%:④75%的家庭对人工耳蜗有适当的期望值。75%认为植入效果与预期一致或更好;⑤53.6%的孩子于术后3-6个月内在听力言语方面表现出明显进步,一年和一年半后表现出明显进步的儿童分别占25%和5.4%,16.2%的植入者尚未表现出明显效果;⑥70%家长认为如不能通过助听器获得很好的听力补偿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产品的选择、售后服务和持久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结论 ①家长及专业人员应重视术前的全面评估;②家长应充分了解人工耳蜗知识,有助于聋儿术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语言训练:③调查显示植入时间越长,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发育效果越明显,故应重视听觉言语的长期培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适应人工耳蜗植入工作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经验和技术条件参差不齐的问题,保证人工耳蜗植入的质量和安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方法将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进行多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工作配合。自1997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们与16个省共25家医院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合作,为431名(432耳)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进行了多导人工耳蜗的植入和随访。结果经过0.5~7.5年的技术指导和合作,25家医院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基本上规范了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前评估。431例(432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全部一次成功。其中有3例在0.5~3.5年间因植入体问题进行了重新更换。其余428例(429耳)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09例患者术后到当地的听觉言语康复中心进行语言康复0.3~5.0年,122例患者选择家庭康复模式。431例植入者术后听觉言语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通过对新开展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进行一段时间的全面指导和技术支持,解决了初期因技术和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掌握术前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人工耳蜗植入在中国大陆许多医院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试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双侧极重度耳聋患者进行助听器试戴和语言训练,并定期作言语识别记分(SDS)。结果:3例患者戴助听器SDS较未戴助听器时无明显提高,分值改变<40%,选择人工耳蜗植入且术后听觉效果好;另5例戴助听器后可进行一般交谈,以助听器为听力康复的最佳选择。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试戴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学评估对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2009~2012年间7例耳蜗骨化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等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特别是耳蜗MRI仿真内窥镜可判断耳蜗骨化范围及程度。植入时1例患者因一侧耳蜗完全骨化而失败,另一侧植入顺利,其余6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人工耳蜗开机后7例患者均有听觉反应,但CAP)及SIR分级不同(因病例数量少未做统计学分析)。结论耳蜗骨化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评估需将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结合,MRI仿真内窥镜重建可清晰显示耳蜗病变程度及范围。对于耳蜗轻度骨化患者,经典面神经隐窝入路一圆窗龛前方开窗术可顺利植入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作为伴有耳蜗骨化的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的治疗手段,术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9.
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的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手术前后听力评估和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9例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10例患者植入后听力情况与10例耳蜗发育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9例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中,32个电极全部植入者12例,28个电极植入者2例,26个电极植入者2例,22个电极植入者2例,20个电极植入者l例;术中7例发生多量脑脊液流出(ozze),5例发生脑脊液井喷(gusher),7例无脑脊液外溢。两组患者术后听力接近,均在30~40dB HL左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者接近,2例稍差。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人工耳蜗植入适用于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但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耳蜗是目前最成功的用于重建听觉的植入式电子装置,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状态与临床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人工耳蜗术后电极移位相关分析及处理的报道较少。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加强对术后耳蜗电极位置的关注,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已成为手术医师及人工耳蜗调试听力师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EABR)的动态变化,了解慢性电刺激后听觉通路反映特性的变化,为听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对19例平均年龄为3.2±1.0岁的语前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极植入后进行EABR检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5.4±3.2月后再次进行EABR检测,观察EABR阈值、波III、波V潜伏期以及EABR输入输出曲线指标的变化。结果EABR平均阈值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196.9±11.1CL下降到术后5.4±3.2个月的189.2±13.2CL CL,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06)。平均阈上20CL V波潜伏期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4.72±0.21ms缩短到术后5.4±3.2月的4.60±0.18ms,配对t检验显示显著性差异(p=0.032)。结论耳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电刺激后EABR的反应阈值和潜伏期变化在最初的5.4±3.2月已经出现,提示3岁左右年龄段儿童听觉系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的听觉、言语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检查方法;在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客观检查耳蜗发育及病变状态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检查,根据本小组建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耳蜗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听神经完整性检查方法及评估标准、以及术后植入电极位置的早期检查方法,结合1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满足本小组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遴选标准而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包括1例对侧耳(第2耳)人工耳蜗植入。一例患儿因评估结果为听神经发育障碍,未作人工耳蜗植入。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听觉能力皆明显改善。结论 MRI头轴位及听神经轴位和颞骨CT薄层扫描、膜迷路表层实时三维重建及膜迷路实时重建等影像学方法,结合听力学及外耳道电刺激测听反应阈与不适阈差值的电生理方法来评估听神经的完整性,对术前预测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听觉康复的可能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后早期反斯氏位X线摄片观察蜗内植入电极部位及植入电极形态,可作为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成功性直观、简捷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不同康复时段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探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获得规律,为评价及预测聋儿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儿童言语听觉测试环境及测试词库,对863例不同年龄、不同康复时段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包括自然环境声响、声母、韵母...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耳蜗通过在耳蜗鼓阶内植入电极,电刺激耳蜗螺旋神经节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或恢复听觉.自House植入第一例人工耳蜗以来,耳鼻喉科医生及听力师开始探索电刺激引发的神经电反应,促进了一系列电生理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NRT以其快速、无需镇静的优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挥了很大作用,但EABR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选择、术中检测中仍有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对于特殊病例如听神经病、耳蜗畸形患者的EABR研究己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5.
人工听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诱发人工听觉(简称人工听觉)通过电刺激听觉神经来恢复、提高或重建人的听觉功能。电刺激听神经包括早期使用的单电极及目前使用的多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以及结合低频残存声听觉的短电极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的工作原理是绕过已损伤的毛细胞、直接电刺激残存的听神经纤维来达到恢复、重建听觉的目的。也可以将电刺激直接作用于听觉脑干和听觉皮层,适用于听神经发生病变的患者,例如听神经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ondini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可行性效果及手术特点。方法 我院自 1996年开展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来 ,截止到 2 0 0 2年 10月已经开展手术 30 0例 ,其中典型的Mondini畸形患者 15例 (2 8耳 )。本组对这 15例 (15耳 )植入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就Mondini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开机调试结果、言语康复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了比较。任意抽出 15例 (30耳 )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作为对照组与Mondini畸形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Mondini畸形术中 11耳出现井喷现象 ,较对照组多见 ,且井喷比较汹涌 ;严重者术中及术后需要使用甘露醇降颅压 ;② 13例 (13耳 )电极全部植入耳蜗内 ,2例 (2耳 )遗留 2对蜗外电极 ;③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脑膜炎等手术并发症 ;④所有Mondini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 ;⑤开机调试时电极反应阈值、最大舒适阈值及阻抗值与对照组数值接近 ,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术后平均听阈 (35dBHL)与对照组 (30dBHL)无明显区别。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伴有Mondini畸形的双侧深度感音性聋患者的听觉康复手段 ,植入效果与对照组接近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评估与术中处理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总结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和术中处理经验,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效果。方法对15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术前听力学与影像学信息进行评估,与术中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8例人工耳蜗植入者,中耳内耳形态正常者116例,中耳内耳有异常改变42例。6例术中出现井喷,除1例井喷术前未预料外,余157例均与术前评估吻合。术后全部患者重新建立了新的听觉,平均纯音听力(声压级)37.6dB。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安全性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评估,使用高分辨率CT指导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失败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后聋成人听力言语感知能力的测评,探讨人工耳蜗对语后聋成人言语康复的作用.方法受试者为14名语后聋成人患者,男性9例,女性5例;耳蜗植入年龄22岁~67岁,平均46岁;耳聋时间6年-42年,平均16年.在人工耳蜗植入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进行开放性单词和短句言语感知测试.分别在三种模式下进行:只听模式(开放人工耳蜗)、听觉加视觉模式(开放人工耳蜗加唇读)及视觉模式(关闭人工耳蜗只用唇读).结果在听觉模式及听觉加视觉模式下,患者对单词和句子的正确感知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改善.术后6个月,听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38%和54%;听觉加视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70%和76%.术后24个月,听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65%和72%;听觉加视觉模式下的开放性单词和短句的正确感知率分别是84%和88%.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显著改善语后聋成人的言语感知能力,并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增加,言语感知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使用人工耳蜗的婴幼儿患者的早期听觉能力,总结其发育规律,探讨植入年龄对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内听觉能力发育的影响,为其有效康复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将272例因极重度语前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婴幼儿根据植入年龄分为3组:A组,植入年龄<18个月(107例);B组,植入年龄18~24个月(74例);C组,植入年龄>24~36个月(91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问卷对患儿的听觉能力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开机1、3、6、9、12个月进行评估。结果:患儿CAP得分在术前及术后开机1、3、6、9、12个月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 3组患儿的CAP得分在术后开机1、3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后开机6、9、12个月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极重度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能力在术后1年内有显著提高,植入年龄对患儿术后早期听觉能力的发育无显著影响,CAP问卷适合在中国临床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 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 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