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对不同胎龄围产儿听力及婴幼儿期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52例母亲有HDP的围产儿,根据HDP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再根据胎龄分为足月组、低危组和高危组,出生后2~32天行DPOAE和AABR联合筛查,3个月和6个月行全面听力学诊断,其中369例患儿参加丹佛发育筛查测试(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DDST),进行婴幼儿期智能发育情况随访。随机选择300例同期母亲无HDP的围产儿形成对照组,并将测试结果对比。结果重度HDP足月、低危及高危组的听力损失率均高于无HDP组和轻度HDP组(P<0.05),而轻度HDP组与无HDP组对比则无显著性差异;重度HDP足月、低危及高危组出生后2~32天、3个月和6个月听力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足月儿中,重度HDP、轻度HDP及无HDP的智能发育异常及可疑率两两对比无显著差异;在低危儿及高危儿中,重度HDP的智能发育异常及可疑率均明显高于轻度HDP和无HDP(P<0.05),而轻度HDP和无HDP之间则无显著差异;在重度HDP中,有听力损失患儿的智能发育异常及可疑率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的婴幼儿(P<0.05)。结论重度HDP对围产儿听力及对低、高危儿智能发育有影响;重度HDP中有听力损失患儿的智能发育异常及可疑率高,应加强此类患儿的听力与发育筛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 r e t e r 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对早产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将PPROM早产儿按出生胎龄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再根据母亲PPROM时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进一步分为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组和无RTI组,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与无PPROM早产儿的听力结果对比。结果 低危儿RTI组的听力损失率为22.10‰,显著高于无RTI组和无PPROM组的5.09‰(χ2=4.33)和6.21‰(χ2=4.12);高危儿RTI组的听力损失率为41.10‰,显著高于无PPROM组12.16‰(χ2=5.85)。无RTI组听力损失多为轻或中度,RTI组听力损失多为重度与极重度。结论 无RTI组PPROM对患儿听力影响较小,程度较轻;RTI组PPROM对患儿听力影响较大,程度较重。RTI组PPROM患儿是听力损失高危人群,应加强此类患儿的听力筛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损失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足月出生、体重正常、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并对其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出现时间与ABR反应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ABR反应阈正常17例,异常53例,其中重度听力损失27例;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时,黄疸出现时间≤48小时组出现重度听力损失的比例高于黄疸出现时间>48小时组(P<0.05),而血清胆红素值≥342μmol/L时,黄疸出现时间≤48小时组与>48小时组轻中度、重度听力损失者比例无明显差异。ABR反应阈异常的53例患儿中,血清胆红素水平与ABR反应阈呈正相关(r=0.041),而黄疸出现的时间与ABR反应阈呈负相关(r=-0.29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越早听力损伤的可能性越大,血清胆红素值越高听力损失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状况及其变化。方法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诊断为听力损失的136例婴儿分别在2~3月龄及4~6月龄时应用ABR、TEOAE、声导抗检查进行听力损失的初诊及确诊,比较和分析2次检查结果。结果 2~3月龄时136例婴儿初诊为单耳听力损失64例,双耳听力损失72例;听力损失程度:轻度109例,中度9例,重度7例,极重度11例。4~6月龄时确诊为听力正常22例,听力损失114例,其中单耳听力损失62例,双耳听力损失52例;轻度听力损失87例,中度11例,重度4例,极重度12例。确诊和初诊结果比较,听力损失程度无变化87例,加重或减轻49例(初诊为轻度听力损失者42例,中度4例,重度3例),其中听力损失程度加重7例、减轻20例、22例恢复正常。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听力损失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在初诊为听力损失后,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随访及干预情况.方法 对200例(400耳)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使用耳声发射(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进行听力学初诊及复诊,观察患儿的听力变化,了解其干预情况.结果 200例(400耳)婴幼儿,初诊听力正常61例(30.50%,61/200),139例(69.50%,139/200)有单耳或双耳听力损失,其中,轻度87例(62.59%,87/139),中度22例(15.83%,22/139),重度9例(6.47%,9/139),极重度21例(15.11%,21/139).139例听力损失患儿接受复诊91例(65.47%,91/139),失访48例(34.53%,48/139),复诊听力正常57例,听力损失34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6例,极重度19例,极重度听力损失者中有6例合并脑部发育异常(脑瘫3例、脑损伤综合症3例).34例听力损失患儿中接受干预24例,其中轻度2例(40%,2/5)、中度2例(50%,2/4)、重度3例(50.0%.3/6)、极重度17例(89.47%,17/19).合并有脑部发育异常的患儿同时进行综合性康复.结论 本组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婴幼儿中,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息儿随访及干预接受率较高,中度以下的听力障碍患儿随访及干预接受率较低;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息儿尤其是伴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的听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TEOAE加AABR联合听力筛查的结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74例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复查诊断结果。对未按时前来复诊的婴儿通过电话随访向其家长了解失访就诊的原因。结果:574例中,有472例通过了入院时的TEOAE和AABR联合筛查;102例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33例参加复查的婴儿中13例通过了听力复筛;未通过复查的20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有8例听力正常,12例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69例失访,失访率高达67.6%。失访原因为:患儿家长联系方式的更改;医患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听力筛查结果不了解;家长自觉小孩听力尚可而认为不必复查;已在外院复查;婴儿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导致家长对患儿听力结果不再重视而最终失访等。结论:NICU患儿联合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17.8%;听力损失检出率高;高达67.6%的失访率值得我们反思,应针对原因减少失访,使听力有问题的儿童能够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听力异常儿童Chirp-ABR与click-ABR波V阈值的相关性,初步探讨Chirp-ABR应用于听力异常儿童听力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40耳)3~36月龄听力异常儿童,先进行常规clickABR检测,按click-ABR波V阈值分为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及极重度异常组,再对各组儿童进行Chirp-ABR检测,将各组儿童Chirp-ABR波V阈值分别与click-ABR波V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及极重度异常组Chirp-ABR波V阈值与click-ABR波V阈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83、0.72及0.56。结论 Chirp-ABR与click-ABR波V阈值相关性较好,但随着听力损伤程度的加重,相关性有所降低;Chirp-ABR可用于听力异常儿童的听力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在婴儿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52耳)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儿(患儿组)和30例(60耳)听力正常婴儿(正常组)行骨、气导ABR检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40 dB nHL刺激强度开始,随着刺激强度下降,患儿组骨导ABR波V引出率逐渐下降;在40 dB nHL刺激强度下,患儿组骨导ABR波Ⅰ、Ⅲ、Ⅴ潜伏期较正常组稍延长,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骨、气导ABR反应阈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骨气导反应阈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导ABR检测对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听力损失性质的鉴别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8月出生的193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及耳聋基因的联合筛查。结果 1933例新生儿中,听力初筛通过率71.34%(1379/1933),未通过率28.66%(554/1933),听力障碍率4.14‰(8/1933)。基因筛查突变率:GJB2突变率28.97‰ (56/1933),SLC26A4突变率 13.97‰(27/1933),GJB3突变率6.21‰(12/1933),线粒体12 S rRNA 基因突变率1.03‰(2/1933)。1例235delC纯合突变,听力初筛双耳未通过,复筛失访;2例12 S rRNA1555A>G同质突变听力初筛通过。8例听力障碍者耳聋基因筛查均正常。结论 聋病基因同步筛查可以弥补单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两者应联合运用,互为补充,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高危因素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特点及其转归情况。方法:对2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而转诊我科的婴幼儿采用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反射等客观听力测试。首次听力评估异常者依照听力损失情况,建议复诊时间一般1~3个月,以不超过6个月龄为限。分析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在不同年龄、不同筛查结果、不同高危因素下的听力测试的特点及转归情况。结果:听力筛查不通过的802例(1179耳)中,单耳不通过组初次听力评估正常的比例为53.2%,高于双耳不通过组(39.5%),P%0.05。而初评为重度听力异常的比例在两组问无明显差异(P〉0.05);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听力筛查不通过占25.8%,远高于其他已知的高危因素(P%0.05);先兆流产组未发现有重度听力异常患儿;有耳聋家族史的婴幼儿导致重度听力损失的比例(40.9%)远高于其他高危因素,其次为同时有2种以上高危因素者(10.8%);听力筛查不通过者中,56.9%未发现有高危因素,其中有54.7%初次评估听力异常;而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中,42.3%初次评估听力为正常;所有2次评估的96例(138耳)中,轻度异常好转比例为40.9%,中度为74.3%,重度为33.3%,P%0.05。有7耳出现听力损失加重现象。各种不同高危因素导致的听力异常中,中度异常好转的比例均较轻度异常高;802例(1179耳)中,有10例(12耳)诊断为听神经病。结论: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围产期病史及听力损失程度和年龄等均是决定追踪随诊次数的重要因素,仍存在许多未知的听力损害高危因素,实现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的普遍筛查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携带GJB2基因p.V37Ⅰ纯合及复合杂合变异婴儿的听力表型,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地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东莞市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接受遗传咨询与听力检测的210例(420耳)携带GJB2基因p.V37Ⅰ纯合及复合杂合变异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5例,女95例,总结其听力筛查、诊断及随访结果。结果 210例婴儿中,166例(79.05%,166/210)未通过听力初筛,84例(57.14%,84/146)未通过听力复筛,106例(50.48%,106/210)在“两步筛查”中通过听力筛查。55例婴儿因第一次听力学诊断异常接受了第二次听力学诊断与相关医学评估,其中43例(75耳)被诊断为听力异常,阳性检出率为17.86%(75/420),其中,67耳(89.33%,67/75)为轻度听力损失,1例单侧和1例双侧(4%,3/75)为中度听力损失,3例单侧和1例双侧(6.67%,5/75)为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聋。4例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患儿完善了Sanger测序分析和内耳MRI或颞骨CT检查,其中1例双侧极重度聋患儿前庭发育畸形,1例左侧重度聋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在耳鼻喉科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评估,并且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评价目前所用听力筛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有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史并于耳鼻咽喉科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婴幼儿,分析其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资料,并与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同时完成DPOAE、AABR筛查及诊断型ABR测试,并且资料完整保存者共89例177耳。DPOAE筛查未通过率为45.8%,AABR筛查的未通过率为46.3%。两种筛查方法的一致率为64.4%。AABR的假阴性率为27.9%,DPOAE为16.3%,联合使用两种筛查方法时其假阴性率为4.7%。诊断型ABR测试异常共26例43耳(24.3%),其中轻度听力损失22耳,中度7耳,重度3耳,极重度11耳,听力损失为双侧者17例,单侧者9例,双侧听力损失患者中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对称者12例,不对称者5例。本组确诊听力损失婴幼儿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48h以上;出生体重低于1500g;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时0~6分);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要求;颌面部畸形(小耳、外耳道闭锁或畸形、腭裂);细菌性脑膜炎。结论使用AABR或AABR与DPOAE联合筛查可用于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有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有转诊进行听力诊断评估的指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及信息化管理,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天性听力损失,及时干预。方法新生儿出生3~5d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e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进行初筛;42d用DPOAE和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进行复筛;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多频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和声导抗检查进行两次诊断;有听力障碍的患儿适时干预措施,并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 2009~2010年在天津市出生活产婴儿106547人,104224例生后3d开始进行听力测试,全市建立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网络管理。初筛率为97.82%;初筛时正常新生儿未通过率为9.12%(9075/99484),高危儿为23.65%(1121/4740),高危儿未通过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χ2=1.082,P<0.01);42d复筛率为53.44%;3个月接受第一次诊断的有362例;6个月接受诊断的有117例,其中100例(161耳)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中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患儿在6个月确诊后进行干预。结论①通过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初筛率达97%以上;②42d新生儿听力复筛采用DPOAE和AABR检测技术联合应用,减少了漏筛和漏诊;③高危新生儿初筛阳性率为23.65%,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导致听力下降情况及听力下降的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6例,全部患儿行脑干测听检查。同时回顾性分析了患儿的影像学检查,如颞骨CT,头部核磁,增强核磁等。听力异常者三个月到半年复查脑干测听检查。结果入组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6例,30例患儿出现听力下降(45.5%),其中21例患儿进行了听力学随访,共10例(47.6%)患儿听力下降未恢复或未完全恢复。此21例患儿中轻度听力下降3例,随访听力全部恢复正常;中度及中重度听力下降9例,7人恢复正常,2人听力未恢复;重度及极重度听力下降9人,1人听力恢复,2人听力部分恢复,余6人听力未恢复。结论化脓性脑膜炎对婴幼儿听力影响明显;合并听力下降的程度与听力损失恢复程度明显相关,轻度听力下降听力多可恢复,听力下降程度较重,则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听力筛查情况并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对927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和16353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进行初筛和复筛,并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诊断性听力学检测。结果 927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中,通过筛查发现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28例,其中高胆红素血症11例,极低体重儿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脑膜炎2例,检出率为3.02%(28/927);母婴同室听力筛查新生儿16353例中,发现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50例,检出率为0.31%(50/16353),其中有宫内感染史23例,高胆红素血症12例,有耳聋家族史10例,脑膜炎病史3例,母亲孕期耳毒性药物使用史2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母婴同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极低体重儿和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宫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及耳聋家族史是母婴同室新生儿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应该强化对这部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变化及其特点,为听力评估及临床诊断和随访工作提供参考,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由我省各地州市接受了出生后初筛或复筛2次或2次以上听力筛查双耳或单耳未通过,转诊到我听力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的婴幼儿143例,最终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40 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声导抗结果进行评估和确认.对确诊为双耳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填写聋人调查表,进行跟踪随访,提出早期干预方案.结果 143例婴幼儿中确认听力损失者110例,占76.92%.其中单耳72例,占65.45%,双耳38例,占34.55%.听力损失中轻度31例,占28.18%;中度27例,占24.55%;重度27例,占24.55%;极重度25例,占22.72%.110例听力异常者有14例复查,占12.73%.复查者中双耳听力损失6例,单耳听力损失8例.14例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有10例配戴助听器,这些患儿正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结论 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能提高其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有必要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接受听性脑干反应和40 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以确保较为科学而可行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本组听力异常患儿复查率低和失访率高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腭裂患儿听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儿和腭裂患儿的听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对,以探讨腭裂患儿的听力学特点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60例(120耳)腭裂患儿和76例(152耳)正常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声导抗检查。结果 ≤1岁的腭裂患儿比1~2岁和2~6岁患儿的ABR阈值增加(前者S=5.927,后者S =6.020,P <0.05)。同一年龄段的患儿与正常儿相比,ABR阈值增加(t =8.588、5.436、7.003,P <0.001),I、III、V波潜伏期明显延长(<1岁组t =9.388、4.727、2.398,1~2岁组t =5.386、6.218、5.255,2~7岁组t =7.038、7.282、7.308,P 均<0.05)。腭裂患儿的高频听力损失程度为轻、中度,无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3个年龄段腭裂患儿阈值异常率、鼓室图异常率、镫骨肌声反射异常率和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20,P<0.01)。结论 在学龄前婴幼儿腭裂群体中,当鼓室导抗图表现为B型或C型曲线,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同时ABR听阈增加,I、III、V波潜伏期延长,而各波间期无明显延长时,要高度警惕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故应在早期行腭裂整复术同时进行鼓室置管术。  相似文献   

18.
小儿蜗后听觉神经损害并耳蜗受损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严重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轻微异常为特征的小儿蜗后听觉神经功能损害同时合并耳蜗功能受损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2~2006年听力专科中ABR严重异常、最大强度声刺激(103 dB nHL)时才出现波Ⅴ或无波分化、排除了中耳传导功能异常组,镫骨肌声反射消失、DPOAE轻微异常患儿30例(47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登记围产期病史,并与同龄听力正常对照组、蜗性病变听力损害组比较DPOAE幅值及引出率的异同.结果 ①30例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的患儿中,23例(76.67%)新生儿期有高胆红素血症病史,其中13例(56.52%)血中间接胆红素水平达重度标准,曾经"换血"治疗和/或遗留核黄胆所致脑性瘫痪;②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耳, DPOAE幅值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与ABR波V阈值为60 dB nHL的蜗性病变耳DPOAE幅值相近;③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耳DPOAE幅值异常的频率点分布主要在F9、F10和F11三个频点.结论 以蜗后病变为主的听力损害患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耳蜗同时受累现象,受累的部位主要在耳蜗的基底部,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淄博市未通过听力复筛并转诊婴儿的听力诊断结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淄博地区出生的80 957例新生儿中共73 623例在出生后3~7天进行了TEOAE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于42天行TEOAE复筛,复筛未通过的3月龄时采用ABR、DPOAE、1 000Hz声导抗、ASSR进行听力诊断。结果淄博市新生儿听力初筛率90.94%(73 623/80 957),初筛未通过率10.24%(7 536/73 623),复筛率56.17%(4 233/7 536),复筛未通过率37.18%(1 574/4 233),转诊率40.85%(643/1 574),最终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4.13‰(304/73 623),其中双耳143例,单耳161例;轻度127例,中度128例,重度37例,极重度12例;双耳中度以上听力损失99例。结论淄博市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13‰,应尽量提高复筛未通过婴儿的转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腭裂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异常情况及听力障碍程度、性质.方法: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32例腭裂患儿的听觉阈值,各波潜伏期及阈值异常率,潜伏期延长的异常率.结果:腭裂患儿听觉阈值及各波潜伏期较正常儿显著提高和延长(P<0.01),阈值异常率为68.75%,腭裂患儿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听力障碍,半数以上为中、重度听力障碍.潜伏期延长的异常率为65.6%.患侧耳数Ⅰ、Ⅲ、Ⅴ波延长分别为30耳、18耳、32耳.腭裂患儿Ⅰ~Ⅴ波峰间期较正常儿童明显延长,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中枢传导通路功能障碍.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腭裂患儿之间BAEP反应阈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68.75%腭裂患儿存在听力障碍且大部分是传导性听力丧失,BAEP作为筛选适于低龄儿童听力的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