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1988~1990年资料完整的2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病案共23耳。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听力图应结合患者年龄及过去病史进行分析。“B”型鼓室导抗图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8%,应作为小儿听力测试常规方法之一,即使患儿有明确的耳毒性药物史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0月资料完整的382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38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误诊原因有四方面:1症状不典型;2病史询问不详细;3检查鼓膜不仔细;4综合分析不全面.结论应根据年龄、病史,结合听力图进行综合分析;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符合率达99%,怀疑本病时应进行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以听力突然下降为特征的分泌性中耳炎(附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以听力突然下降为特征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8耳)以听力突然下降为特征的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被误诊或漏诊,各频率的平均气导阈值在60.2-66.5dBHL,平均骨导阈值在40.5-58.6dBHL,听力图示感音神经性聋9耳,混合性聋19耳,鼓室压图为B型,治疗后听力明显改善,结论,鼓室积液影响圆窗及卵圆窗间的相位差,导致听力突下降,它们的听力图无特征,并对产生误诊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隐匿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3例隐匿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鼓膜检查、听功能检测、颞骨CT及手术所见等方面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所有病例无明显耳漏病史,鼓膜和外耳道局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均以听力下降、耳闷、耳鸣、耳痛等症状就诊,病程8天~2个月;纯音听阈显示4耳为传导性听力损失,9耳为混合性听力损失,0.5~4kHz气导平均听阈为44.15±4.50dB HL;鼓室导抗图B型12耳,C型1耳;颞骨CT显示鼓窦、乳突区密度增高;术中见2耳上鼓室有包裹性积液及肉芽,9耳上鼓室、鼓窦、乳突腔有肉芽组织,部分听骨链中断,2耳乳突腔见胆脂瘤。手术清除病变,解除引流通道的阻塞,13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易漏诊的隐匿性中耳炎无明显临床症状,对于有反复原因不明的耳痛、耳闷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者,无论鼓膜完整与否,均应早期行听力及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等检查以确诊;手术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耳硬化症的发病率在我国较低,由于存在漏诊,实际发病率应高于一般印象。患者提供的其他致聋病史及鼓膜异常发现常引起误诊,因此,对病史和鼓膜异常发现应作具体分析。耳硬化症可表现为传音性聋,更常见的为混合性聋;少数患者或疾病晚期可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本文讨论了耳硬化症的诊断要点,并阐述诊治晚期耳硬化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中报告3例小儿声带麻痹,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及临床表现,提出对该病的诊断应提高认识,结合病史、喉部症状及体征综合分析,以防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次听力筛查不通过耳进行听力评估,分析其ABR与鼓室导抗图的特征,探讨听力筛查不通过耳的客观听觉状况及听力筛查和评估干扰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07年11月因进行耳声发射(OAE)新生儿听力筛查2次筛查未通过而转诊到儿童听力中心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8 d~6个月,共94例(144耳)。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按首次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分为~3个月及~6个月组,并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蹬鼓肌反射等客观听力测试。结果:①2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鼓室导抗曲线仍以单峰A型为主(77耳,53.4%);双峰次之(23耳,16.0%);单峰Ad型(20耳,13.9%);单峰As型(16耳,11.1%);B型图亦占有一定的比例(6耳,4.2%)。②其ABR以正常及轻度异常为主(分别为44.4%及40.3%),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异常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8.3%、2.1%及4.9%),且随着年龄增长,轻度异常比例增加,中度及以上异常比例下降。③ABR正常组单峰A型鼓室图有32耳(50%),考虑存在假阴性结果。正常及轻度听力异常者B型曲线比例分别为4.7%和3.4%,高于中度及以上异常者。结论:中耳因素及低龄婴幼儿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善是导致听力筛查未能通过的比较重要的原因,同时,226 Hz的鼓室声导抗在评估婴幼儿中耳疾病时存在较大的假阴性,因此在对2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进行听力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病因,以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对56例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详细了解其病史,进行仔细的耳科常规检查及纯音听阈(PTT)、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蜗电图(ECochG)及CT和/或MRI检查,综合分析各项结果。结果在56例患者中病因不明的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8例,梅尼埃病9例,听神经病6例,听神经瘤1例,多发性硬化1例,小脑半球旁蛛网膜囊肿1例。结论低频听阈升高的上坡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见于多种疾病。对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应采用多项组合的听力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查和综合分析,必要时辅以CT和/或MRI检查可以及时、有效地作出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误诊原因,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其中6例行听力重建,随访3个月~2年半,气骨导差为20 dB左右,术后1年者复查颞骨CT均未发现胆脂瘤残留及复发。所有患者均有误诊病史,误诊率100%。结论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临床少见,起病隐匿,易漏诊、误诊,诊断可根据Levenson诊断标准和影像学检查,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听力重建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影像学检查和仔细的局部检查可提高诊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假阴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耳声发射作为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方法的可靠性及出现假阴性的原因,说明对高危儿进行听力监测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参加上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确诊为听力障碍者的资料,报道分析5例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而在6~30月龄期间在该中心诊断为听力障碍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被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共5例,2例确诊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3例确诊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其中1例确诊为听神经病。耳声发射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灵敏度是99.88%,假阴性率是0.12%。结论 耳声发射是灵敏度较高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但是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蜗后听觉通路病变所致的耳聋可能会漏诊。另外,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阴性者,要警惕遗传性聋和迟发性聋的发生,尤其对高危儿应该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误诊、漏诊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出3例典型病例的详细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经过,分析误诊、漏诊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为婴幼儿缺乏主诉,家长不易察觉其症状;客观检查不够详细或缺乏相应的仪器检查,被原发疾病掩盖等。结论婴幼儿出现听力下降时,应注意是否患有分泌性中耳炎,颞骨薄层CT检查有助于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听力状况。方法 对29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询问了病史,进行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对其中12例患者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主诉听力下降2例4耳,耳鸣4例6耳,耳痛1耳,无眩晕主诉,音测听听力正常25耳,有传导性听力损失的8例14耳,其中10耳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各2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11例19耳。声  相似文献   

13.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发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经高分辨率CT证实为双侧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一患者,管径大患耳较管径小患耳的听力损失重;不同患者管径大小与听力损失程度无关。耳声发射测定结果波动大,经颞骨CT扫描证实均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结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极易误诊,对临床上有波动性进行性听力下降、轻微的头颅外伤引起严重的听力下降的患者或声发射测定结果波动较大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常规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以明确诊断,对已经证实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尽可能地保存患者的残余听力。  相似文献   

14.
突聋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影响突聋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SAS system计算机系统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年龄小于50岁、发病14d以内就诊治疗以及单耳患病的病人预后较好;伴有眩晕症状、未患病耳既往曾有感音神经性聋病史、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高频听力(4kHz及8kHz)损失较重以及高频听阈(4kHz 8kHz)大于低频(250Hz 500Hz)听阈的病人预后不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不影响病人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8k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它依次为眩晕、4kHz听阈、就诊时间、损失类型及未患病耳的既往病史。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突聋研究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压氧作为辅助治疗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收治的102例采用高压氧(高压氧组)辅助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除高压氧外其他治疗内容均相同的134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用SPSS软件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病程、患耳侧别、是否伴有眩晕或耳鸣、诱因、疗程、既往另耳听力下降病史及耳聋程度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影响因素,分析高压氧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性别、患耳侧别、是否伴有耳鸣、诱因及疗程对听力恢复无影响;年龄、病程、是否伴有眩晕、既往另耳听力下降病史及耳聋程度对听力恢复有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高压氧组的治疗有效率(听阈提高15dB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有一定疗效,病程长于14d、伴有眩晕、既往另耳有听力下降病史及极度聋患者的听力恢复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易漏诊的胆脂瘤型中耳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和提高对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水平,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 对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31耳)中21例(67.7%)无明显耳漏史,22例有鼓膜独特部位(松弛部,紧张部后上方)轻微变化,如内陷、隆起、小肉芽、盯聍样覆盖和针尖样穿孔,有9例看不到穿孔。听力损失以中、轻度传导性聋为主。鼓室功能曲线呈B型变化为特征;X线诊断符合率为41.9%(13/31),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0.6%(25/31);胆脂瘤侵犯部位范围是上鼓室、听骨链、鼓窦、乳突和中鼓室;约35.5%(11例)病例分别有面神经骨管受损、脑膜暴露、迷路瘘管或(和)2种以上损害。结论 易漏诊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容易漏诊和误诊,而其病变则呈隐蔽性发展,只是发展过程相对缓慢。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危害甚大,须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4例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4例患者均有细菌性脑膜炎病史,2例为内耳畸形(内耳不完全分隔Ⅰ型),漏点均位于镫骨足板;行耳后切口鼓室探查术,术中见镫骨足板缺损有清亮液体涌出,去除镫骨及砧骨,以颞肌筋膜、耳廓软骨及纤维蛋白胶封堵前庭窗。另2例漏点位于后颅窝硬脑膜,其中1例位于弓状隆起至总角水平,1例位于圆窗至外耳道下壁水平;此2例患者均行完壁式乳突开放术,显露后颅窝骨质缺损处,可见脑脊液流出,以颞肌筋膜、耳廓软骨、乳突皮质骨骨粉及纤维蛋白胶封堵缺损。结果4例患者术后随访23~39个月,脑脊液耳漏及脑膜炎均无复发。结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发病率低,容易漏诊、误诊,以致脑膜炎反复发作。听力下降伴脑膜炎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的发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确诊的76例(152耳)LVAS患者的病史、听力、前庭功能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93.4%的患者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61.8%的患者在低频处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骨导差,听力损失〉40-60dB HL 43耳,〉60-80dB HL 47耳,〉80dB HL 62耳。听力图以下降型曲线为特征,高频下降型112耳,乎坦型29耳,岛状11耳。46例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前庭功能低下。鼓室导抗图141耳A型,11耳C型。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示:前庭水管管径最小2.2mm,最大6.2mm,表现为开口较宽,深部较狭窄,呈“三角形”或“喇叭形”。本组76例均为单纯前庭水管扩大,无大前庭及半规管畸形或耳蜗畸形,均无智力及其他发育障碍。根据听力损失程度,20例表现为听力突然下降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听力恢复好,11例验配了适宜的助听器,并进行听觉语言康复,45例极重度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1个月开始编程调试效果好。结论:LVAS临床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进行性听力下降,患者应尽早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该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应尽早选配助听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极重度聋而助听器无法达到有效补偿者,应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12例(124耳)突发性聋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应用SAS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疗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均显示仅眩晕(P=0.0454)、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15)及听力图类型(P=0.0006)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患者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相比明显提高(P<0.0001)。结论突聋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听力图类型为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者疗效好于其他类型。对第一疗程未能痊愈的患者,继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鼓室导抗图、纯音听阈与耳CT结果比较,并经鼓膜切开所见验证,分析鼓室导抗图、纯音听阈和耳CT在判断中耳积液的敏感度.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病史、平均听阈、CT结果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40例(75耳)患者中男28例(53耳),女12例(22耳).年龄最小3岁6个月,最大11岁10个月,平均6岁6个月.鼓膜切开证实中耳有分泌物62耳(82.7%),无明显分泌物13耳(17.3%).鼓膜置管23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失程度、CT结果与中耳积液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1.392、1.355;P值均<0.05).结论 通过鼓膜情况、鼓室导抗图和平均听阈综合判断中耳积液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别以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判断有无中耳积液有较高特异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除常规耳科检查,应首先进行声导抗,纯音测听检查.尽管耳C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由于其副作用的局限,不建议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