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探讨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 ,为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1997年 5月~ 1999年 7月 4 0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 ( c N0 )的喉及下咽鳞癌患者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所得标本 ,且术前未经任何治疗者为研究病例。对颈清扫淋巴结 (共 2 2 19枚 )进行常规 HE及免疫组化法检查。全部病例随访 1年以上。结果 :喉及下咽鳞癌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14例 ( 3 5 % ) ,共 3 1枚 ( 1.4 % )淋巴结 ,其中声门上癌 6例 ( 6/2 0 ) ,跨声门癌 1例 ( 1/1) ,下咽癌 7例 ( 7/10 )。 9例声门癌无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均位于颈 、 区。结论 :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多发生于患侧颈 、 区 (局限于声门区喉癌除外 )。对于 T2 ~ T4 声门上癌、跨声门癌及下咽癌的 c N0 患者 ,根据其可能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高危险性 ,建议行患侧或双侧颈 及 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咽、颈胸段食管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全喉、下咽、食管切除并管状胃重建一期手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胸科组行胸腔镜辅助下分离食管及纵膈淋巴结清扫后开腹行管状胃成形,头颈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全喉下咽切除、咽胃吻合术。术后常规补充放化疗。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一期完成手术,肺部感染3例,胸腔积液2例、气管撕裂1例;无吻合口瘘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年生存率63.6%,5年生存率50.0%。结论 下咽癌应常规行胃镜检查以免MPC的漏诊;胸腔镜辅助下全喉、下咽、食管切除并管状胃重建术可一期完成以往分次手术难以完成的手术治疗,有效提高下咽颈胸段食管多重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和喉功能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及喉功能重建术16例。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病人吞咽及发音功能恢复良好,11例病人拔除气管套管,5例未拔管。随访1~4.5年,2例术后同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对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1年肝转移死亡;无下咽局部复发者。结论颏下皮瓣具有位置邻近、厚薄适宜、柔软、成活率高等优点,是适宜的下咽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下咽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12期间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下咽癌97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梨状窝型75例,咽后壁型16例,环后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下咽部分切除术21例(21.6%),部分喉切除加下咽部分切除7例(7.2%),全喉加下咽部分切除术53例(54.6%),全喉全下咽切除加胃上提胃咽吻合术12例(12.4%),全喉全下咽切除加空肠代食道修补术4例(4.1%)。61例术后于肿瘤科进行放疗。采用χ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因素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率为90.7%。全部患者1年生存率为76.0%,3年生存率为56.0%,术后病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71.1%,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占19.6%。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1.6%。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21.9%),局部复发12例(37.5%),远处转移10例(31.3%)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大小(P<0.01)以及肿瘤的T分期(P<0.05)对生存预后有影响,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咽癌早期不易发现,术后极易发生复发及转移,慎重选择病灶切除术式及颈清扫方式,辅助术后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策略。咽后壁型下咽癌较另外两型下咽癌更易出现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治疗创伤较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左梨状窝-胃(结肠)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87年11月~2001年5月采用非开胸行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16例,其中左梨状窝-胃吻合12例,梨状窝-结肠吻合4例。12例作左侧颈淋巴结清扫,4例作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结果 术后轻度返流1例,胃壁坏死1例,吻合口瘘1例。无喉返神经损伤,无手术住院死亡。3年生存率为42.9%(6/14)。结论 部分下咽、全食管切除,左梨状窝一胃(结肠)吻合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挽救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98例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临床资料.68例行癌复发手术切除及术后常规放疗,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1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5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8例;下咽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30例行单纯放疗或姑息性治疗.68例行癌切除术和(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其中胸大肌皮瓣修补术29例,胃上提代食管下咽15例,游离结肠上徙代下咽食管2例.结果喉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和33.33%,下咽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和5.88%,而单纯放疗或姑息治疗1年及3年的生存率仅为10%和0%.结论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预后较差,适当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管状胃上提术在下咽颈段食管癌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术患者行管状胃上提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下咽颈段食管癌初发者4例,复发者1例。结果 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下管状胃上提术4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管状胃上提术1例。保留喉功能全咽全食管切除2例,喉全切+全咽+全食管切除3例;术后病理为鳞状细胞癌4例,腺癌1例;术后一过性胸腔瘘1例,术后放疗后咽瘘1例;术后1个月内全部恢复经口饮食。随访6~44个月,死亡3例(术后6个月因肺转移癌肺出血死亡1例,术后13个月因局部复发并发心衰死亡1例,术后44个月因食管、肺转移并发恶液质死亡1例);带瘤生存2例(术后1年肺转移1例,术后3个月颈淋巴结转移、术后11个月腹腔淋巴结及肾上腺转移1例)。结论 下咽颈段食管癌恶性程度高,腺癌少见,胸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咽颈段食管癌术中管状胃修复术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可控,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
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对全喉切除术同期及复发后第1次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29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的转移淋巴结融合率高,颈静脉下区出现阳性淋巴结的比率高;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原发病灶分化差的比率相对偏高;同期与复发后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原发病灶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T2期及以上的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尤其当细胞分化比较差时,即使颈淋巴结阳性体征不明显亦应积极考虑颈淋巴结清扫问题,对下咽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考虑彻底清扫颈静脉下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局部晚期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术后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09年8月~2019年1月在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67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梨状窝癌14例,下咽后壁癌6例。皮瓣的面积为4 cm×7 cm~7 cm×12 cm。小腿供瓣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移植。术后患者均行后续放/化疗。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发生。6例患者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咽瘘,1例出现供区植皮坏死。所有患者均拔除鼻饲管后经口进食,1例继发喉狭窄。肿瘤控制情况: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行挽救性全喉切除术,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再次接受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血管蒂长和供区隐蔽等优点,术后能耐受根治性放疗,是下咽癌术后缺损重建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晚期下咽癌手术保留喉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下咽癌手术治疗中如何保留喉功能 ,保留喉功能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在下咽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中 ,根据喉受累及的情况 ,施行喉部分切除或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同时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及术前病理诊断决定行单侧或双侧颈廓清术。为防止术后并发症及发音重建失败 ,笔者对手术方法进行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修复 ,均采用硅橡胶管重建的方法。结果 :晚期下咽癌手术共 2 7例 ,长期保留喉发音功能者 2 1例 ,喉发音功能恢复率为 77.8%。术后并发症 ,咽瘘发生率为 2 2 .2 % (6 / 2 7) ,误吸发生率为 11.1% (3/ 2 7)。局部癌复发 4例 (14 .8% )。 3年生存率为 4 8.1% ,5年生存率为 30 %。主要死亡原因为颈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结论 :晚期下咽癌手术 ,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 ,根据喉受累及情况 ,施行保留喉功能的手术 ,以利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对喉部分切除术者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方法要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颈淋巴结癌转移与预后关系较大 ,所以临床诊断 N0 者 ,也要行患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术后缺损 9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3例 ,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全切除 1例 ) ,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4例 ,直接修复 4例 ,胃咽吻合术 1例。不保留喉功能 2 0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2例 ) ,舌瓣修复 16例 ,喉组织瓣 2例 ,胸大肌肌皮瓣与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联合重建下咽 2例。结果 :术后 8例Ⅰ期恢复吞咽及喉功能 ,1例下咽狭窄 ,Ⅱ期行残喉切除。余 2 0例中 16例Ⅰ期恢复吞咽功能 ,1例下咽狭窄经扩张进食 ,3例咽瘘 ,其中 1例咽瘘行Ⅱ期胃咽吻合术。 1、3及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6 4 .7%和 4 6 .2 %。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可直接修复或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不保留喉功能者 ,可采用舌瓣、胸大肌皮瓣修复或咽胃吻合术。肌皮瓣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全下咽易引起下咽狭窄或咽瘘  相似文献   

12.
用对侧半喉重建下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7例梨状窝瘟病人施行半咽半喉切除术及根治性颈淋巴结廓清术,用对侧半喉及残余下咽粘曦重建下咽。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咽瘘形成,全部一期愈合。术后12~15天拔出鼻饲管,均能吞咽固体食物。随访病人生存3年以上者2例(2/7),生存2年以上者5例(5/7)。另外2例中。1例于术后6十月死于放疗后继发肺炎,另1例死于术后19个月局部肿瘤复发。认为梨状窝癌切除后,如下咽后壁残留粘膜带,利用对侧半喉修复下咽的方法是可取的,优点是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可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刨口斑台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锁骨上皮瓣在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研究其头颈肿瘤缺损的原因、术前放疗史、手术方式、皮瓣尺寸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因素,探讨锁骨上皮瓣的制备技巧、应用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9岁。3例一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1例舌根恶性肿瘤,1例鼻咽癌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例二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术后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喉癌术后继发气管造瘘口癌,1例喉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例下咽癌术后咽瘘。2例咽瘘患者采用锁骨上皮瓣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7例患者单独采用锁骨上皮瓣修复。术中所取锁骨上皮瓣宽度为4~8 cm,长度为6~15 cm。8例术后随访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皮瓣存活,但食管入口肿瘤复发予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未控,术后第11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上皮瓣是喉咽及颈部皮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技术比较成熟,术中应注意皮瓣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喉癌及下咽癌手术中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中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术中采取于环状软骨弓中部水平裂开,只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的喉全切除术,保留的部分环状软骨环与气管一起与颈前造瘘,术后患者不佩戴全喉套管,观察患者咳嗽反射、气道分泌物、造瘘口变化及出院后有无造瘘口狭窄及造瘘口复发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咳嗽反应及气道分泌物明显减少,造瘘口周围红肿较轻。术后随访12~60个月,造瘘口无明显狭窄,无造瘘口肿瘤复发。结论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患者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的喉全切除术,可避免术后佩戴全喉套管,减少刺激性咳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更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气管造瘘口狭窄。  相似文献   

15.
食管充气试验曾用于评估患者安装发音假体后气管食管发音 ,咽食管压力超过 2 0mmHg(1mmHg=0 133kPa)者 ,早期发音差。我们对 17例全喉切除和全喉及下咽切除术者 ,进行食管充气试验 ,随访观察 12个月 ,发现咽食管压力>2 0mmHg者 ,经过训练和日常练习 ,可获得气管食管音 ,并不需咽缩肌切断术 ,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995年 5月~ 2 0 0 0年 1月山东侨联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全喉和全喉及下咽切除术 17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9 5岁 (46~ 70岁 ) ;喉癌 14例 ,下咽癌 3例 ;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12例、下咽部切…  相似文献   

16.
喉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对1991年1月-1998年6月间收治的21例复发性喉癌进行复发原因分析。结果:局部复发15例(3例局部复发伴颈淋巴结转移),其中前联合及对侧喉腔5例,同侧喉腔2例,会厌前间隙2例,声门下区1例,喉前软组织1例、下咽部1例,声门旁隙及喉前软组织1例,下咽及颈前软组织2例,颈淋巴结转移复发6例,主要位于淋巴结levelⅡ、Ⅲ。结论:正确掌握喉癌的分期及分型,选择合理术式,了解各型喉癌的病理发展规律坷以减少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男,71岁,于2008年因下咽癌(T3N1M0)行全喉及下咽部分切除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咽瘘,换药1个月后咽瘘愈合,在当地医院行局部放疗,进食正常。2012年出现进食困难,在北京某肿瘤医院检查考虑颈段食道瘢痕狭窄,遂在胃镜下行食道探条扩张术,进食困难略缓解,1个月后再次进食梗阻,收入院。颈部增强CT(图1、2)显示:C6~C7水平,食管壁不规则增厚,腔  相似文献   

19.
下咽癌喉癌术后广泛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4种方法Ⅰ期修复下咽癌及晚期喉癌术后广泛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部分咽部缺损12例(伴颈段食管切除术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部分咽部缺损6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保留喉的部分下咽切除术2例.游离空肠重建全下咽和食管上段缺损1例。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修复组织坏死.全部组织瓣存活。采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者,仅1例术前放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咽漏;胸大肌皮瓣修复者,1例发生咽漏。全部病例愈合后均可进普通饮食。随访9~84个月,4例出现吞咽梗阻。结论:下咽癌缺损的修复方法各有侧重。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也应仔细考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Ⅰ期修复的方法。方法与结果 :对 31例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患者行Ⅰ期修复 ,其中下咽、喉和食管颈段切除加胃造瘘术 1例 ,无咽瘘发生 ;直接缝合修复 17例 ,吞咽功能良好 15例 (88.2 % ) ;组织移植修复 13例 ,吞咽功能良好 6例 (46 .2 % )。同时行喉功能保存性手术 14例 ,吞咽功能良好9例 ,均为直接缝合修复病例 ;吞咽功能差 5例 ,2例为直接缝合修复病例 ,3例为组织移植修复病例 ,均发生误吸。结论 :直接缝合大多数吞咽功能良好。对下咽全缺损的修复 ,胃肠上徙比肌皮瓣优越。同时行喉功能保存性手术 ,必须严格选择病例 ,并把误吸的预防放在首位。下咽、喉和食管颈段切除加胃造瘘术有助于扩大下咽癌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