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鼻所致的巾耳疾病是指由于咽鼓管关闭功能障碍,患者用习惯性吸鼻消除耳部不适症状,人为的造成鼓室高负压,咽鼓管被吸锁,引起咽鼓管主动开放功能障碍,继而导致中耳渗出、鼓膜内陷或内陷袋形成、中耳不张或牯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耳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鼓膜凹陷或内陷,比正常耳贴近中耳内壁时称中耳萎陷症。鼓膜内陷的程度不一,可以是整个鼓膜内陷,也可能是部分鼓膜内陷,而以鼓膜后上象限内陷最常见。根据鼓膜内陷程度可以分为四度:鼓膜内陷(Ⅰ度)、严重内陷(Ⅱ度)、中耳萎陷(Ⅲ度)、粘连性中耳炎(Ⅵ度)。咽鼓管吹张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最近,作者观察了13例中耳萎陷症,对咽鼓管吞咽吹张术的应用价值提出质疑。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咽鼓管具有调节鼓室气压,使之与大气田保持平衡的作用,咽鼓管阻塞时,由于中耳腔气体被吸收(24/J‘时约为lml)导致鼓室负压并引起耳痛。该文报告排除外耳道炎或耳部神经反射性耳痛的30例门诊病人(男16例,女14例),入选标准:①鼓腹内陷;②监测证实中耳负压;③捏鼻鼓气无效者。通过面罩让病人在适度气压下吸入等量N对和0。的混合气体30分钟,辅以内服抗组胺药物和减充血鼻喷雾剂,然后立即及1小时后作鼓室压测定,同时记录耳痛症状有无改变。30例中有36耳经耳科及听力学检查,治疗前平均中耳气压为一165.278daPa,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耳手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18例(20耳)。所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通过正负压平衡试验、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评分均证实为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中耳手术并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前以及术后1月、3月和6月均用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ETDQ-7)对主观症状进行测评,对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进行评分,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情况。结果术后1月、3月、6月,耳受压感、耳闷胀感、鼻炎或感冒时耳相关症状、耳痛均有改善;术后3月、6月听声朦胧感比术前改善;耳响铃声和耳水泡声,术后1月、3月、6月与术前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所有患者鼓膜移植物生长良好,未见内陷和穿孔;术后1月、3月和6月,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和气骨导差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小样本随访发现中耳手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短期治疗效果良好,其远期确切疗效有待对更大宗群体行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中耳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判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很多,球囊咽鼓管扩张技术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项简便、微创、疗效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是许多中耳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以导致中耳通气不足,引起耳满胀感和耳鸣,此外,还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和胆脂瘤等并发症,但是临床并没有针对ETD检测的金标准。目前对于咽鼓管功能的测量方法包括:内镜检查、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声导抗测量(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咽鼓管声测(Sonotubometry)、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以及将临床表现结合客观检查综合得出的咽鼓管评分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咽鼓管评分-7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7,ETS-7)。临床上存在多种旨在改善咽鼓管功能的药物及手术方法,但疗效欠佳,咽鼓管球囊的出现为ET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咽鼓管功能的检测方法以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实用客观的ETD诊治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分为咽鼓管阻塞和咽鼓管异常开放两种类型,其中咽鼓管阻塞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原因之一,如治疗不当可引起中耳病变迁延不愈、中耳传音结构受损,导致不可逆性听力损害.明确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助于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这对防聋治聋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咽鼓管功能与中耳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手术密切相关,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咽鼓管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旨在对咽鼓管功能障碍与中耳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出思路,其功能评估方法和治疗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长期研究来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对于咽鼓管闭锁和慢性咽鼓管狭窄症的根治一直不能解决,长期来应用咽鼓管吹张、鼓膜反复切开等治疗也都无法解决中耳渗液、鼓膜内陷、粘连和感音性耳聋。作者们以鼓室-额窦通路的结构试行解决此症。此结构两头各为一个吸杯,中央有一送气用的球,球容积为0.3ml,连接球的管道直径为1.5mm。将一头的吸杯,经钻开额窦前壁的小  相似文献   

10.
经典的中耳“真空性积液”理论认为,正常时中耳内压力的维持有赖于咽鼓管的不断开放;当咽鼓管通气不良时,因中耳负压而致鼓膜内陷和中耳积液。惟近年来有些学者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现象不符。作者的研究是为观察中耳呈负压,咽鼓管闭合时中耳压力的变化。在低于大气压(-200daPa)的压力舱内,为15名耳部正常的成年人进行测试。于中耳内呈负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双侧耳闷、耳鸣10余年来诊。自幼感双耳闷、耳鸣,吸鼻后改善,否认耳流脓史。专科检查双侧外耳道干净、通畅,双鼓膜完整但明显内陷,自行捏鼻鼓气后双侧鼓膜向外膨出,吸鼻时鼓膜内陷且与砧镫关节相贴,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欠佳。双侧鼻腔黏膜光滑,淡红色,双下鼻甲不大,鼻腔干净,未见分泌物。鼻咽镜检查双侧咽鼓管口通畅,鼻咽顶未见腺样体残留。纯音听力测试吸鼻时双耳轻度传导性聋,  相似文献   

12.
一、鼻腔填塞对中耳压和咽鼓管功能的影响鼻腔填塞引起中耳压变化,从而影响咽鼓管功能。Bonding 等(1981)报告双侧前鼻填塞病人中有46%其中耳压降至-100mmH_2O 或以下,取除填塞迅速恢复。单侧前鼻填塞对中耳压无明显影响。单侧后鼻栓塞50%引起中耳压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的适宜手术方案。 方法 收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68耳,分为观察组(28耳),同期行中耳乳突手术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40耳),仅行中耳乳突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以ETDQ-7评分、听阈、气骨导差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个月随访气导平均听力改善率为89%(25/28),干耳率93%(26/28)。对照组听力改善率为75%(30/40),干耳率95%(38/40)。观察组术后3~6个月EDDQ-7评分及听阈达到较明显缓解,但术后6~12个月上述指标有加重趋势。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听力均比术前听力提高,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术后听力相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中耳手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较单纯中耳手术的听力改善率高,改善程度高,重新内陷率低,重新粘连率低,干耳率无明显差别。术后3~6个月患者咽鼓管相应症状达到较明显缓解,6~12个月症状有反复。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治疗突聋并发中耳气压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突聋并发中耳气压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9月25例高压氧治疗中并发中耳气压伤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伴发疾病、心理状况、高压氧治疗方案、咽鼓管功能、中耳气压伤后鼓膜体征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加以探讨。结果 25例患者于高压氧治疗中均有情绪紧张,24例于治疗第1~2天、1例于治疗第14天在加压阶段并发中耳气压伤(鼓膜穿孔),其中,11例伴有上呼吸道感染,2例伴慢性肥厚性鼻炎,4例伴慢性鼻-鼻窦炎,8例患者咽鼓管功能异常。耳内窥镜检查见鼓膜充血Ⅰ度2例,Ⅱ度18例,Ⅲ度4例,Ⅳ度1例。全部患者经治疗后7~30天耳部症状消失,鼓膜标志正常,咽鼓管功能正常。结论伴发上呼吸道感染、鼻-鼻窦炎、咽鼓管功能障碍、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加压及减压速度过快、患者情绪紧张等与高压氧治疗突聋并发中耳气压伤密切相关。伴发上呼吸道感染、鼻-鼻窦炎及咽鼓管功能不良者慎用高压氧治疗,治疗过程中控制好加压及减压速度。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由于鼓室插管术的广泛应用,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腺样体(咽扁桃体)切除术已日渐少用。通过实验,肯定了该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腺样体由于感染而增大或缩小,其中含有大量细菌,当吞咽、擤鼻、吸鼻时,病原菌可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这种咽鼓管反流现象是导致咽鼓管感染、阻塞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对10例分泌性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中耳胆脂瘤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耳胆脂瘤并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术前通过正负压平衡试验、鼓室滴药、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评分均证实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观察组行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并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咽鼓管功能问卷评分(ETDQ 7)、干耳时间、纯音电测听及鼓室导抗图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术前ETDQ 7评分、Valsalva测试、正负压平衡试验及纯音电测听(4PTA)对照组和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ETDQ 7评分、纯音测听(4PTA)阈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ETDQ 7评分、纯音测听(4PTA)阈值、鼓室导抗图、鼓膜内陷征象及干耳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咽鼓管功能不良是中耳胆脂瘤的一个重要因素,小样本随访发现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中耳胆脂瘤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短期效果良好,但其远期疗效有待对更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山大学言语及听力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第1届中德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研讨会暨第13届颞骨解剖及耳显微外科培训班定于2014年5月17-21日在广州召开(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研讨会定于5月17日召开)。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国内及德国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显微手术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精彩的专题讲座及手术演示。精彩内容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最新进展;咽鼓管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咽鼓管球囊扩张技术的临床应用;中耳显微精细外科的技巧培训;中耳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的系列处理及预防新进展等。  相似文献   

18.
简易鼓膜按摩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鼓膜内陷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体征,多因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中耳腔负压所致.病情严重时,可引起鼓膜萎缩,鼓室粘连,形成粘连性中耳炎,使听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鼓膜内陷这一体征应予以重视,积极进行治疗.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咽鼓管导管通气法,以上三种方法患者必须每周定时去医院治疗,受时间、地点限制,不能保证治疗效果.天津市天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一种简易鼓膜按摩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 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腔黏膜分泌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耳腔负压、积液为主要病理变化,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学者们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提出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