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儿童俯卧位可导致气管内插管 (ETT)向头部方向明显移位的假说。设计 回顾性研究胸片和患儿病例记录。地点 一所儿童医院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测量和主要结果 常规对ARDS患儿分别于俯卧位之前和俯卧位后即刻拍胸片。根据测量的胸廓内气管长度和ETT的胸段长度计算俯卧位后ETT移动情况。 14例患儿进行了 15次成对的胸片检查并评估。本组女 7例 ,男 7例 ,年龄 2个月~ 18岁。俯卧位后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 (占胸廓长度的 10 %~ 5 7% ,P <0 0 0 1)ETT向头部方向移位。平均移动幅度为 34% +16 % ,提示如果在俯卧位前ETT顶端深度不超过胸段气管的 1/ 3,则俯卧位后ETT顶端将滑入颈部气管。结论  (1)俯卧位使气管内插管向头部方向移位。 (2 )为了防止俯卧位后ETT滑入颈部气管 ,俯卧位前ETT顶端深度应大于胸段气管长度的 1/ 3。 (3)当俯卧位前ETT深度未超过胸段气管的 1/ 3,俯卧位后应立即拍胸片以确保ETT的位置安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急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儿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RF)抢救的第一步是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IntubationEI)是最好的方法。1993年5月~1996年12月,我们应用气管插管抢救58例新生儿RF,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气管插管患儿58例,男40例,女18例,日龄<24hrs18例,2~7天21例,8~14天12例,15~用天7例。所有病例均按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及血气分析诊断。二、方法采用聚氯乙烯导管或Portex鼻导管,内径(ID)选择及插入深度均采用体重法。导管ID为:体重1000~1500g2.5mm,~2000g3mm,~3000g3.5mm…  相似文献   

3.
早期气管插管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5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比较重型新生儿破伤风不同疗法的病死率并作死因分析。方法:分析了58例重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其中行早期气管插管组23例,晚期气管插管组24例,未行气管插管组11例。结果:由于注重了早期气管插管,新生儿重型破伤风患儿病死率由原来的588%下降到现在的83%,早期气管插管组病死率(43%)明显低于晚期气管插管组(500%),P<001;而未行气管插管组病死率最高(818%)。早期气管插管组没有因呼衰或窒息而死亡者。结论:早期气管插管不仅可降低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还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直接喉镜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直接喉镜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对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平均分成经口和经鼻组各30例。在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直接喉镜实施气管插管操作。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气管插管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血压和心率(HR),计算观察时间点的二重指数(RPP)及观察期收缩压(SBP)和HR的变化率,记录观察期SBP和HR达最大值的时间及其气管插管后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的时间。记录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结果经鼻组气管插管时间较经口组显著延长。麻醉诱导后二组血压、HR和RPP均显著降低。气管插管导致二组血压、HR和RPP较基础值和麻醉诱导值显著升高。但二组观察期所有时间点的血压、HR和RPP及其最大值均无显著差异。SBP和HR达最大值的时间在经鼻组较经口组显著延长,但是气管插管后SBP和HR恢复至麻醉诱导后时间二组无显著差异。SBP和HR变化率及RPP〉22000的发生率在二组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小儿可引起类似的血压增高和HR增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儿童和成人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身体状况分级为Ⅰ级、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儿童和成年患者各30例。在麻醉诱导后实施FOB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麻醉诱导后值)、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1、2、3、4和5min时血压和心率(HR),并计算观察期血压和HR变化率。结果二组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3minHR显著高于基础值和麻醉诱导后值(Pa〈0.05)。成年组气管插管血压较麻醉诱导后值显著升高(Pa〈0.01),但未超过基础值。儿童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时血压较基础值和麻醉诱导后值显著升高(Pa〈0.05)。观察期儿童组在各对应时间点收缩压(SBP)变化率及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和2min时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显著高于成年组(Pa〈0.05)。除麻醉诱导后值外,二组在观察期其他各时间点HR及观察期HR最大变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用全身麻醉深度下对儿童实施FOB经口气管插管可引起较成人更明显的血压升高反应。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治疗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治疗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ICU)收治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4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2例(27%);其中喉气管支气管炎10例,喉炎2例。患儿均选用较正常年龄对应管号小0.5~1.0号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指征:Ⅲ度喉梗阻经雾化及口服或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短期症状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存在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9例;Ⅳ度喉梗阻3例,其中1例在院外行心肺复苏。结果除1例为院外心肺复苏时插管外,余患儿插管过程均顺利,操作时无窒息。患儿插管后均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带管时间平均3.4d(24h~9d)。所有患儿拔管后常规使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呼吸支持,平均1.5d(2h~4d)。初次拔管失败者2例,其中1例拔管后呼吸道梗阻改用气管切开治疗。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1.2d(4~22d)。结论气管插管治疗可用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急性喉炎所致严重喉梗阻,多数情况下可取代气管切开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在全身麻醉小儿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实用性。方法选择33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需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术前进行全面的呼吸道评估。在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Macintosh喉镜和GSVL在有、无喉外部压迫操作时进行喉部显露操作,记录有、无喉外部压迫操作时的最佳Cormack和Lehane喉部显露分级、最佳喉部显露的时间。在GSVL喉部显露操作下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记录采用GSVL成功完成气管插管的时间、试操作的次数、成功和失败的发生率。结果Macintosh喉镜和GSVL的最佳喉部显露时间分别为(5.9&#177;3.2)s和(6.1&#177;3.4)s,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t=0.25P〉0.05)。在有和无喉外部压迫操作的情况下,采用Macintosh喉镜获得的Cormack和Lehane喉部显露分级有显著性差异(Z=3.55P〈0.01),采用GSVL获得Cormack和Lehane喉部显露分级亦有显著性差异(Z=4.15P〈0.01)。但在均有和均无喉外部压迫操作的情况下,采用Macintosh喉镜和GSVL获得的喉部显露分级均无显著差异(Z=1.25,1.28Pa〉0.05)。33例小儿中GSVL经口气管插管在31例经1次试操作获得成功,2例经2次试操作获得成功。完成经口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为20~51(30.0&#177;7.9)s。结论在小儿喉部显露和经口气管插管时,GSVL与Macintosh喉镜一样实用。在小儿采用GSVL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时,带插管芯气管导管的前端应被塑型成70~80度角,并应将喉外部压迫作为一种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PICU行气管插管(TI)术可并发TI相关不良事件(TIAEs)。已证明患者因素,插管者水平及实践因素和TIAEs有关,但各医院插管水平差异及其和TIAE预后的关系尚属未知。我们推测TIAEs发生和各医院插管水平差异有关,且其可能影响TIAEs预后。设计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场所北美15家PICU。对象需TI的重症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指标和主要结果研究通过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管理登记数据库收集了15家PICU自2010年7月到2011年12月间的TI质量提高数据,这些数据地点特异性鲜明。明确定义TIAEs和严重TIAEs为priori。采用单变量分析法分析TIAEs和医院插管水平差异的关系,并对之前确认的患者因素及插管者水平因素进行校正。共分析1720例气管插管,其中TIAEs发生率20%,严重TIAEs6.5%,随插管医院不同,TIAEs发生率为0~44%,严重TIAEs为0~20%。大型PICU(〉26张床)TIAEs发生率较低(18% vs 23%,P=0.006),但上啬养医学生的PICU TIAEs发生率较高(20% vs 18%,P=0.58)。校正患者及插管者因素后,PICU规模及是否为医学生培养点均和TIAEs无关(P值分别为0.44和0.18)。收治心脏手术患儿的PICU中TIAEs发生率较高(25% vs 15%,P〈0.001,校正OR:1.81;95%置信区间:1.29—2.53,P=0.01)。研究亦观察到插管医院存在用药水平差异,但与患者特点差异无关。结论各医院PICU气管插管水平,TIAEs及严重TIAEs发生率相差较大,该差异无关PICU规模及是否为医学生培养点。应结合各PICU的患者因素,插管医师水平及医疗实践情况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TIAE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高频通气下套入法经鼻气管插管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通气下套入法经鼻气管插管在儿科的应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监护室(630014)赵平,匡凤梧,许峰,杨仁仪,王兴勇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病儿,进行机械通气的重要措施。为减轻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我们采用了在高频通气下套入法经鼻气管插管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新生儿选择性气管插管前阿托品和芬太尼联合应用的插管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NICU行选择性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气管插管前先缓慢静脉推注5%葡萄糖2 mL+阿托品0.02 mg·kg-1,后缓慢静脉推注5%葡萄糖2 mL+芬太尼2~4 μg·kg-1;对照组于气管插管前先后缓慢静脉推注5%葡萄糖2 mL和5%葡萄糖2 mL。对研究对象和插管医生实施盲法。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平均插管次数、Goldberg评分、不良反应(胸壁僵直皮囊加压困难、SpO2<80%、HR<100·min-1、严重的心动过缓需要胸外按压及鼻腔或口腔出血)发生率、经头颅B超评估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撤机时间。结果 研究期间62例新生儿入组,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两组患儿经鼻插管受阻改经口插管均为2例,余均经鼻插管。试验组的芬太尼平均用量为2.4 μg·kg-1。试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3.3%(19/30例) vs 31.3%(10/32例),P=0.011。试验组平均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36±18)s vs (54±24)s,P=0.001。试验组平均插管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5±0.7)次 vs (2.0±0.8)次,P=0.005。试验组Goldber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3±1.6)分 vs (6.8±1.8)分,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撤机时间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新生儿选择性气管插管前联合应用阿托品与芬太尼,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经鼻气管内插管过程中导管下鼻困难、咽后壁损伤及缺氧等问题。方法将氧气管置入气管导管内作引导导芯,在持续供氧下行经鼻气管内插管。结果47例患儿气管导管均顺利地通过咽后壁插入气管内,避免了插管损伤;操作过程中患儿心率稳定,氧饱和度较插管前明显提高。结论经鼻气管内插管操作简单,效果良好,适用于初学插管者和估计插管困难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气管插管时通过超声观察到空虚的食管,从而确认气管内插管比直接确认气管内的气管导管更可靠。本实验目的是观察儿童中,在环状软骨水平或者环状软骨以下水平可以确认正常的空虚食管的几率,以此来评估排除食管内插管从而确认气管内的插管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麻醉插管后超声观察环状软骨水平或者以下水平的气管与食管的动态解剖关系。对于食管部分在气管后的儿童,利用线性超声探头对环状软骨进行压迫,从而使食管从气管后侧滑至可见的位置。结果本实验观察了103例本院麻醉恢复室中的患儿,年龄1个月到11岁,其中男性64例(占62%),女性39例(占38%)。58例(占56%)食管完全在气管左侧,44例(占43%)食管部分在气管左侧,1例(占1%)食管部分在气管右侧。当利用线性超声探头进行环状软骨压迫时,所有患儿的食管均能在气管侧方完全显现。结论本实验所有患儿通过线性超声探头对环状软骨进行压迫均可使食管在气管侧方可见。利用便携式超声观察到空虚食管,通过排除食管内插管从而确认气管内的插管,这种排除式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和枸橼酸芬太尼预防儿童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儿童9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5min采用盲法分别应用9g/L盐水0.2mL/kg、枸橼酸芬太尼2μ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麻醉诱导后采用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麻醉诱导后值),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血压和心率(HR),计算二重指数(RPP)及观察期收缩压(SBP)和HR的变化率,记录观察期SBP和HR达最大值的时间及其气管插管后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的时间。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导致血压、HR和RPP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a〈0.05),且以对照组最为明显,枸橼酸芬太尼组次之,舒芬太尼组最轻。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RPP及观察期它们的最大值在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观察期枸橼酸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HR无显著性差异(Pa〉0.05)。3组观察期出现SBP和HR最大值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a〉0.05),气管插管后舒芬太尼组SBP和HR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的时间显著短于枸橼酸芬太尼组(Pa〈0.05)。舒芬太尼组观察期SBP和HR增加〉基础值30%的发生率和RPP〉22000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枸橼酸芬太尼组(Pa〈0.05)。结论与小剂量枸橼酸芬太尼相比,小剂量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减轻儿童经口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抢救危重症患儿,临床上常对其进行抢救性气管内插管,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但插管过程中及拔管后常发生一系列并发症,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分两个方面对临床气管插管中遇到的一系列特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利用气管插管钳取出小儿食管内异物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6年6月采用气管插管钳成功治疗15例食道异物患儿,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5例患儿,年龄5~9岁.11例7岁以下患儿给予全身麻醉、4例7~9岁患儿给予表面麻醉,均安全顺利取出异物.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成功利用气管插管钳的特殊形状,取出小儿食管内上端异物多例,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易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的管理方法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儿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采用新旧两种方法管理的患儿各 30例 ,统计肺部感染率。 结果  新方法比旧方法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婴幼儿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经口气管插管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口气管插管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选择插管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7月-2005年12月新生儿呼吸衰竭经气管插管治疗36例作为治疗组,插管后即刻恢复自主呼吸、心律正常者8例,仅酌情给氧,血气正常后拔管,另28例插管后仍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而不规则,需配合复苏囊加压给氧16例,应用机械通气12例;未经气管插管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托背人工呼吸、面罩、头罩或简易CPAP吸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0%,对照组为51.4%,二组治疗后血气值改善、治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气管插管是开放呼吸道、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措施,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且插管时机的掌握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工作中,气管插管是新生儿急救常用的操作技术,要求快速,准确。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型号及深度,一般是按表方法选择,但临床应用中不易记忆,运用极不方便。为此,笔者依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有关资料,总结出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型号及深度的快速计算公式,以供临床及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囊气管导管在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呼吸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21例用有囊气管内导管插管(CETT组)和25例用无囊气管内导管插管(UETT组)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呼吸力学指标,并对比观察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插管当天CETT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出潮气量,声门漏气率,呼吸功,与UETT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CETT组呼吸系统顺应性和阻力与UE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2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体重 < 1 500 g且胎龄 < 32周的早产儿,根据在产房接受的不同强度复苏措施,分为无气管插管组(n=1 184)、气管插管组(n=166)、全面心肺复苏(extensi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组(n=116),比较3组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等差异。结果 气管插管组、ECPR组母亲剖宫产率及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气管插管组及ECPR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随着复苏强度的增强,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P < 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比例逐渐上升(P < 0.05)。与无气管插管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和ECPR组患儿的病死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升高(P < 0.05);气管插管组患儿Ⅲ~Ⅳ级颅内出血、≥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P < 0.05)。结论 对于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产房复苏强度高与较低的产前激素使用率、较小的胎龄及较低的出生体重有关;接受产房内气管插管、ECRP的患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上升。因此,加强围生期和产房复苏质量管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