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其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往往都有胆红素一过性增高,但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创建爱婴医院,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有关母乳性黄疸和母乳喂养性黄疸的理论在母乳喂养资料中已经阐述.本文旨在观察母乳喂养次数与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92例新生儿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研究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每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研究组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时间短、程度轻、黄疸发生率较低。结论母乳有轻微的通便作用,可有利于胎粪排出,有利于胆红素的清除,从而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3.
苯巴比妥与尼可刹米联合治疗重症母乳性黄疸56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发生或轻或重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大多属于生理性黄疸。占足月儿的50%,早产儿的90%。病理性黄疸少见,病因复杂。近年来发现一种介于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之间的黄疸。随母乳喂养的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称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大多无需特殊治疗,我科收治的569例黄疸患儿,其中83例较重,胆红素〉12mg,/dl,1min胆红素〉200mg/dl,笔者采用了苯巴比妥加尼可刹米联合停母乳喂养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目的 通过收集我国较大范围的母乳喂养正常新生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调查资料,得出我国部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胆红素的峰值和平均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取统一课题设计,多中心协作的方法,对87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自生后第1天(24h内)开始每天分别取微量血和经皮测胆红素者,监测至胆红素水平相当于68.4μmol/L以下。对其中血清胆红素峰值大于220.5μmol/L的56例,做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值是临床儿科医师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常用指标之一.近年来,由于有些学者提出母乳喂养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应提高以往参考书中的血清胆红素平均值[1].为正确的制定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值,我们对在本院出生的北京地区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40例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  相似文献   

6.
母乳性黄疸是未结合性胆红素增高所致的黄疸.临床分为二型:一为母乳性黄疸综合征,或称迟发母乳性黄疸,或称延长的母乳性黄疸;另一型为母乳性黄疸,或称早发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 20多年前Arias和Gartner首先报道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母乳喂养的关系。当时称这种未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为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其发生率占母乳喂养儿的0.5~2.5%。临床特点:单纯母乳喂养,无溶  相似文献   

7.
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常见的疾病,1986年美国Gourley报道,在母乳喂养儿中高达34%。它的特点为:母乳喂养儿;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胆红素高于生理性黄殖(足月儿2周内大于204μmol/L,早产儿2周内大于255μmol/L);无贫血及其它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肝功能正常,体重仍然增加;排除了溶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母亲糖尿病、遗传性肝脏转移酶缺乏、暂时性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窒息、产伤等;实验室检查: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正常,仅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母乳性黄疸又可分为早发性母…  相似文献   

8.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4天出现皮肤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峰值超过生理性黄疸的平均值,临床表现除黄疸外无其它特殊症状和体征。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简称UCB)增高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对UCB造  相似文献   

9.
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值是临床儿科医师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常用指标之一。近年来 ,由于有些学者提出母乳喂养可加重生理性黄疸 ,应提高以往参考书中的血清胆红素平均值 [1 ]。为正确的制定早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值 ,我们对在本院出生的北京地区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1 40例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1 998年 1月 1日~ 1 998年 7月 9日在我院出生的符合母乳喂养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 40例。母亲年龄 2 0~ 35岁无妊娠合并症。如妊娠异常及患有并发症 ;非自然分娩及分娩异常。新生儿胎龄无…  相似文献   

10.
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现的黄疸,足月儿多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在1860年Frerichs首次提出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直至1963年Newman等发现母乳喂养是迁延性黄疸的危险因素之一,1964年Arias才正式提出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的概念,并证实暂停母乳喂养可减轻黄疸。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以及临床工作者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而成为近几年黄疸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儿体重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母乳喂养性黄疸儿的喂养方式。方法:71例母乳喂养性黄疸婴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6),两组每天给予相同的光疗时间,对照组按需哺乳,干预组在“按需哺乳”前提下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每天称体重,记录哺乳次数、排便次数、48 h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结果:干预组平均哺乳7.4次/d,哺乳<7次/d占5.7%,7~9次/d占88.6%,>9次/d占5.7%。干预组和对照组哺乳次数分别为(7.4±1.6)次/d与(5.5±1.5)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4.5±1.6)次/d与(3.0±1.2)次/d;48 h血清胆红素分别为(158±18)μmol/l与(176±17)μmol/l;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6±11)h与(48±12)h;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体重增长分别为(6.5±1.5)g/d与(6.1±1.4)g/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母乳喂养性黄疸儿每日哺乳7~9次可降低其胆红素水平,对体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4天出现皮肤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峰值超过生理性黄疸的平均值,临床表现除黄疸外无其它特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3.
母乳性黄疸家庭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 ,母乳性黄疸也会出现胆红素脑病[1] ,为避免高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应早期治疗和早期干预。为探讨切实有效的家庭治疗方案 ,我们对 5 6例母乳性黄疸儿给予家庭治疗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门诊随访病人5 6例 ,男 30例 ,女 2 6例。就诊日龄 :15~ 2 1d 2 8例。~ 2 8d16例 ,~ 40d 12例 ,均为足月顺产新生儿 ,无产伤及窒息史 ,无头颅血肿 ,第 1产 5 4例 ,第 2产 2例 ,出生体重 2 .8~4.2kg ,平均体重 3.4kg ,均为纯母乳喂养 ,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新生儿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除了临床上对黄疸重视程度提高之外 ,还与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及母乳性黄疸逐渐被认识有关。我院儿科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10月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重症母乳性黄疸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条件 ①母乳喂养 ;②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 (3~ 14d)发生 ,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退而消退 ;③黄疸程度轻重不等 ,以轻、中度为多 ,血清胆红素浓度 2 5 6 0~ 40 5 1μ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④患儿一般状况好…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现将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 786例 ,发生母乳性黄疸 177例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6~ 1998年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 786例 ,按喂养方式分成三组 :混合喂养组 2 6 0例 ,婴儿生后 3d因母乳不足加喂牛乳或代乳粉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19例 ,迟发性 2例。纯母乳喂养 2 40例 ,除母乳喂养外不加代乳品包括水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71例 ,迟发性 3例。母乳干预组2 86例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80例 ,迟发性 2例。共确诊母乳性 177例。其中早发性 170例 ,男 88例 ,女 82例。迟发性母乳性黄疸 7例 ,男 4例 ,女…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8例山东省聊城地区医院儿科(252000)张凤玉我院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病例中,资料完整者48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类,且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男28例,女20...  相似文献   

17.
某些影响新生儿胆红素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目前国外对影响新生儿胆红素的某些因素进行综述,其中母乳可使正常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糖尿病母亲的母乳喂养更为明显,水合氯醛可使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清pH值,中药黄连,头孢三嗪(菌必治)可影响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18.
母乳喂养性黄疸及相关参数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探索开始喂奶时间,哺乳频率等因素对母乳喂养性黄疸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与生理性黄疸作鉴别。方法 按出生后第6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生后第14天黄疸消退与否分为PJ组和BFJ组,分析其开妈时间,出生后头3天每天哺乳次数及排便次数,体重下降百分比,第1次排便时间及推出黄便时间,出生后24-48小时自胎便中排出胆红素总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方法 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15例、正常新生儿10例于入院第2天测血胆红素浓度及CK—MB值。结果 生理性黄疸组和病理性黄疸组CK—MB值均增高,病理性黄疸组增高尤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时存在胆红素对心肌的损伤,CK—MB可作为胆红素对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问:新生儿黄疸诊治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答:黄疸是早期新生儿常见的临床征象,多数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但亦有多种病理因素可造成黄疸程度过重。临床上,不仅出现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还会出现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监测、管理,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35周及以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实践指南”中强调:(1)临床医生应积极推进成功的母乳喂养;(2)新生儿管理机构应建立新生儿高胆红素监测及评估工作流程;(3)对出生24h内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应检测血浆总胆红素或经皮测定胆红素;(4)目测估计黄疸程度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