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T1及GSTM1多态性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06例IM患儿、41例ALL患儿和100例非血液系统性疾病、非肿瘤疾病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IM、ALL发病的关系。结果:IM组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IM的风险是携带GSTT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个体的2.186倍。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个体发生IM的风险是非联合缺失型个体的4.937倍。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在ALL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患儿发生ALL的风险是携带GSTM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个体的2.242倍。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个体发生ALL的风险是非联合缺失型个体的8.552倍。结论:GSTT1或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儿童对IM或ALL易感性升高,当同时存在GSTT1和GSTM1纯合缺失时,IM或ALL易感性更高。GSTT1和GSTM1在IM及ALL致病过程中可能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基因型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的80例ALL患儿,应用PCR方法进行GSTT1和GSTM1基因型检测,分析GST基因型与诱导化疗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检出GSTT1缺失基因型11例(13.8%),GSTM1缺失基因型27例(33.8%)。诱导化疗期中高危组GSTM1缺失基因型患儿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GSTM1非缺失基因型患儿(53.3%vs10.3%,P=0.011)。GSTT1和GSTM1基因型与标危组诱导化疗和HD-MTX化疗相关肝损害的发生无关,与化疗相关感染的发生也无关。结论 GSTM1基因型与接受较强烈诱导化疗的ALL中高危组患儿化疗相关肝损害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T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易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组为67例ALL患儿,对照组为146例健康献血员.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测定其GSTM1/T1基因型;同时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FAB形态学分型,早期治疗反应等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资料,并分析GSTM1/T1基因型与这些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ALL患儿GSTM1、GSTM1/T1纯合子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0 1);ALL患儿GSTT1基因纯合子缺失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STM1/T1基因型与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时外周血WBC、FAB形态学分型等均无相关性(Pa>0.05).GSTM1基因纯合子缺失者的早期治疗反应与有GSTM1功能性等位基因的患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33).但GSTT1基因纯合子缺失的患者发生早期治疗反应差的风险较小(P=0.080).结论 GSTM1纯合子缺失基因型是儿童发生ALL的危险基因型,而GSTH基因纯合子缺失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GST基因在上海地区健康汉族人中的遗传多态性,筛选出汉族人的GST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为开展GST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肿瘤易感性及治疗相关性研究作一初步探索。方法:采用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GSTT1,GSTM1基因在20名上海地区的汉族健康志愿者中的候选SNP位点。结果:4例受检者在GSTT1外显子4和3之间的第86 057位点发生点突变,由腺嘌呤A取代鸟嘌呤G,经与Genebank中SNP数据库比对,可能为一新的GSTT1基因候选SNP位点;在外显子5的第793位点和921位点,所有受检者均为G&A的杂合子。GSTM1在8个外显子中均发现有候选SNP位点,但多为单核苷酸的杂合子。约40%受检者的外显子2出现腺嘌呤A缺失,所有受检者在第1 383位点和1 385位点分别是A&G受C&G杂合子;在第101位点60%个体为A&T杂合,40%个体为腺嘌呤A的纯合子。我们还初步发现在外显子2的190 bp以后可能存在多个碱基或小片段缺失。结论:上海地区健康汉族人的GST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这些多态性是否为汉族人所特有、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以及这些可能的候选SNP位点是否会造成其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并引起产物蛋白一级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GST酶活性发生改变而表现为具有不同的表型及基因型,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51例哮喘患儿(病例组)和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GSTP1 Ile105/Ile105、Ile105/Val105和Val105/Val105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GSTP1基因的Ile/Ile、Ile/Val、Val/Val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分别为66.7%、27.4%、5.9%,Ile和Val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80.4%、19.6%;而对照组Ile/Ile、Ile/Val、Val/Val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0.0%、7.5%、2.5%,Ile和Val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93.8%、6.2%。二组GSTP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显著(χ^2=6.947 P〈0.05)。病例组Ile/Val和Val/Val基因型占优势(OR=4.5,95%可信区间1.375-14.729)。二组GSTP1基因Ile和Val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显著(χ^2=6.751 P〈0.05),病例组Val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GSTP1 Ile/Val、Val/Val基因型与哮喘存在相关性,Val等位基因与哮喘易感性有关,提示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哮喘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蛋白 (MBP)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GGC→GAC变异与川崎病 (KD)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法对中国汉族 16 0例健康儿童及 95例川崎病患儿的MBP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中国汉族健康儿童MBP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文献报道的中国香港地区华人及丹麦高加索人群无统计学差异。川崎病患儿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45 2 %vs 2 5 0 % ,P <0 0 5 ) ,而GGC/GG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5 1 6 %vs 73 8% ,P <0 0 5 )。川崎病患儿GA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 5 8%vs 13 8% ,P <0 0 5 ) ,而GG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74 2 %vs 86 2 % ,P <0 0 5 )。结论 川崎病发病受遗传背景影响 ,与MBP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汉汉族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武汉汉族新生儿286例(男205例,女81例)进行SP-B 1580C/T位点基因型频率检测,并将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C/T等位基因频率与德国高加索人、美国白种人及日本人比较。结果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位点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44.8%、47.6%和7.6%,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68.5%和31.5%;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新生儿SP-B 1580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等位基因频率与德国高加索人和美国白种人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1),但与日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汉族新生儿SP-B 158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中无明显关联。不同种族人群SP-B 1580C/T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β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55例哮喘患儿和35例健康儿童IL-1β基因第5外显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IL-1β基因第5外显子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哮喘组和健康组3种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分别为92.7%、7.3%、0;85.7%、14.3%、0,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组和健康组C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96.4%、3.6%;92.9%、7.1%,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β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哮喘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山西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I位点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探讨个体遗传因素在佝偻病发病中的意义,为临床防治探索一条新途径。方法以血清25(OH)D3水平、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作为分组指标,确定佝偻病组(40例)、对照组(6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和放射免疫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多态性,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方法进行基因分布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结果佝偻病组AA、A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0%、52.5%和42.5%。对照组AA、A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4%、55.9%、39.7%。佝偻病组等位基因A、a分布频率分别为31.3%、68.7%,对照组等位基因A、a分布频率分别为32.3%、67.7%。VDR基因型分布频率、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05;χ2=0.028,P>0.05)。两组间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9,P<0.01)。结论(1)本组汉族儿童VDR基因ApaI位点多态性分布相对较均衡,a等位基因频率为67.7%,是优势基因。(2)本组人群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高加索人种相比明显不同,存在种族差异。(3)提示VDR基因ApaI位点多态性在个体是否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方面可能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的关系。方法对2001—2003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126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126例患儿和120名健康儿童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各组PAI-1血浆活性。结果(1)KDⅠ组(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KDⅡ组(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I-1血浆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KDⅠ组PAI-1血浆活性高于KDⅡ组,差异有显著性(t=9·78,P<0·05)。(2)KDⅠ组和KDⅡ组中4G/4G基因型PAI-1血浆活性明显高于4G/5G基因型和5G/5G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KDⅠ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KDⅡ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4G/4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4G/4G纯合子基因型对KD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比值比(OR)为2·80(95%置信区间:1·25~6·29,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KD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PAI-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可作为KD冠状动脉损伤高危人群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和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EI(CYP2E1)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了解NAT2、CYP2E1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为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并测序的方法检测341例中国汉族儿童(年龄0~14岁,男211例,女130例)NAT2、CYP2E1的重要SNPs基因型,并判定其代谢表型。结果:在中国汉族儿童中,NAT2的7个SNPs(rs1801279、rs1041983、rs1801280、rs1799929、rs1799930、rs1208、rs179993)基因型均以野生型为主;NAT2代谢表型以快代谢型的频率最高(61.3%),其次是中间/慢代谢型(34.1%)。CYP2E1的4个重要SNPs基因型(rs2031920、rs3813867、rs6413432、rs72559720)被命名为:CYP2E1*5、*6、*2,均以野生型为主,野生型频率分别为:61.3%、60.1%、99.4%;由于CYP2E1基因型和代谢表型的关系还未明确,未对其进行代谢表型分型。结论:NAT2基因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以野生型/快代谢型为主,CYP2E1基因以野生型为主,基因型/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多态性分布为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人群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TATA重复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chranc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0年2月。获得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TATA重复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遗传关联性的相关文献。以新生儿黄疸为病例组。依据NHI-NHGRI研究工作组2007年制定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并依据相关文献选取其中的14条标准用于文献质量评价。以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为指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 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4篇,2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英文文献18篇,中文文献4篇);病例组1 444例,对照组1 835例。按人群构成分为4个亚组: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及高加索人群(印度、土耳其和美国)。①GLY71ARG基因型A/A+G/A频率:中国(OR=2.84,95%CI:2.14~3.76),日本(OR=3.22,95%CI:2.03~5.11),马来西亚和泰国人群(OR=2.41,95%CI:1.56~3.72)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加索人群(OR=1.98,95%CI:0.49~8.03)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A/A频率:中国(OR=6.47,95%CI:3.24~12.94),马来西亚和泰国人群(OR=21.01,95%CI:5.21~84.79)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日本(OR=3.08,95%CI:1.00~9.49)和高加索人群(OR=5.89,95%CI:0.24~145.4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等位基因频率:中国(OR=2.82,95%CI:2.22~3.58),日本(OR=2.50,95%CI:1.72~3.62),马来西亚和泰国人群(OR=3.01,95%CI:2.07~4.37)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加索人群(OR=2.47,95%CI:0.66~9.25)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TATA基因型7/7+6/7频率:中国(OR=0.59,95%CI:0.36~0.96)和日本人群(OR=0.15,95%CI:0.04~0.51)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病例组;马来西亚(OR=1.31,95%CI:0.59~2.92)和高加索人群(OR=1.18,95%CI:0.68~2.02)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7/7频率:中国(OR=1.78,95%CI:0.11~28.69),日本(OR=0.38,95%CI:0.04~3.56),马来西亚(OR=2.46,95%CI:0.46~13.06)和高加索人群(OR=1.45,95%CI:0.91~2.33)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7频率:中国(OR=0.65,95%CI:0.35~1.21),马来西亚(OR=1.40,95%CI:0.59~3.29)和高加索人群(OR=1.17,95%CI:0.80~1.6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日本人群(OR=0.15,95%CI:0.04~0.50)对照组显著高于病例组。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与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及泰国人群新生儿黄疸有关联性;启动子TATA重复多态性与新生儿黄疸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中的T1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支气管哮喘及血浆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122例陕西关中地区汉族哮喘儿童(哮喘组)及137例对照儿童(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位点多态性;通过ELISA法检测血浆IgE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浆总IgE水平显著上升(P < 0.001).在该地区儿童中只检测到T1位点的2种基因型(TT和CT),哮喘组2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5.2%和14.8%,对照组分别为86.1%和13.9%,两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41,P > 0.05);哮喘组的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6%、7.4%,对照组分别为93.1%、6.9%,两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8,P > 0.05).259例(包括对照组和哮喘组)样本和122例哮喘样本的血浆IgE水平在不同基因型均无差异.结论 在陕西关中地区汉族儿童中,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不相关,也不影响血浆IgE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铅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i KL  Guo RR  Wang WY  Ma H  Yuan PF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51-754
目的 了解某铅污染较重矿区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状况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铅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矿区幼儿园 5~ 6岁汉族儿童 12 0名。研究VDR等位基因 (VDRB和VDRb)的出现频率并测定血铅水平 ,同时问卷调查每位研究对象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 1)所研究儿童VDRBB型 2例 ,占 1 7% ;VDRBb型 11例 ,占9 2 % ;VDRbb型 10 7例 ,占 89 2 % ;( 2 )携有VDRB等位基因的儿童血铅平均值 [( 0 910 8± 0 2 650 )μmol/L]明显高于VDR基因型为bb者 [( 0 740 1± 0 2 70 1) μmol/L] (t =2 155,P <0 0 5)。 ( 3 )儿童血铅水平相关因素分析发现 :VDR基因型 ,燃料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等 7个因素与血铅显著相关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 ,发现VDR基因型对血铅水平的影响在排除协变量影响后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儿童VDR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携有VDRB等位基因的儿童对铅易感性较高 ,可能成为铅毒性作用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Yang J  Li CR  Li YB  Huang HJ  Li RX  Wang GB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176-179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的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对16 0例中国汉族健康儿童及 95例川崎病患儿的MBL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 1)中国汉族健康儿童MBL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文献报道的香港华人及高加索人种接近 ,无统计学差异。( 2 )川崎病患儿GA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 ( 0 2 5 8vs 0 138,P <0 0 1) ,而GG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 ( 0 74 2vs 0 86 2 ,P <0 0 1)。GAC型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密切相关 [OR =2 18,95 %CI(OR值的 95 %置信区间 )为 1 38~ 3 4 4 ,P <0 0 5 ]。 ( 3)在川崎病患儿中 ,GAC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其病史有前驱感染史者多于GGC纯合子 (P <0 0 1)。结论 川崎病发病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与MBL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T129C多态性与儿童难治性癫痫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60例儿童,包括难治性癫痫患儿(难治组)60例、疗效良好的癫痫患儿(易治组)100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00例的MDR1基因C3435T、T129C位点多态性,比较三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难治组、易治组与对照组的C3435T位点基因型(TT、TC、CC)分布以及等位基因(T和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T129C位点基因型(TT、TC、CC)分布以及等位基因(T和C)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难治组TC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C的比例均较高。结论 MDR1基因T129C多态性可能与儿童难治性癫痫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热性惊厥儿童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与儿童热性惊厥(F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52例FS病例组和53例对照组外周血样本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直接检测IL-1RN基因多态性。结果采自广东省汉族儿童的105例样本中仅发现3种IL-1RN基因型,分别是Ⅰ/Ⅰ、Ⅰ/Ⅱ、Ⅱ/Ⅳ,各基因型在病例与对照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Ⅰ、Ⅱ和Ⅳ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是95.2%、3.8%、1.0%,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是84.9%、10.4%、4.7%,IL-1RN等位基因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RN等位基因Ⅰ可能与儿童FS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儿童IL1R1 基因的两个SNP 位点(rs1558641 和rs949963)的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来自于我国中部地区的208 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223 例同时期体检正常的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IL1R1 基因两个SNP 位点(rs1558641 和rs949963)的多态性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1R1 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患儿SNP 位点(rs1558641)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哮喘组患儿SNP 位点(rs949963)GG 基因型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1),且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8)。哮喘组血清IL1R1 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1),且SNP 位点(rs949963)GG 基因型的患儿血清IL1R1 水平高于其他基因型(AA+AG)的患儿(P=0.028)。结论 IL1R1 基因SNP 位点(rs949963)的多态性与我国中部地区儿童哮喘的易感性相关,且该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影响患儿血清中IL1R1 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插入或缺失(4G/5G)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脓毒症患儿的相关性,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 年4~12 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汉族脓毒症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收集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多聚酶链(AS PCR)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行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检测和分析。采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计算OR值及其95%CI评估各基因型的风险。结果研究期间病例组纳入148例,对照组181名。病例组和对照组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9,P>0.05)。 等位基因4G( χ2= 4.35,P<0.05 )及其纯合子( χ2=4.44,P<0.05 )与脓毒症发展相关;携带等位基因4G患儿发展至重症脓毒症的风险比5G 高,OR=4.05(95%CI:1.09~15.08), 4G/4G纯合子患儿发展至重症脓毒症的风险比其他基因型高,OR=4.57(95%CI:1.11-18.78)。等位基因4G(χ2=9.17,P<0.05)及其纯合子( χ2=7.35,P<0.05 )与脓毒症病死率相关,携带等位基因4G患儿脓毒症病死风险较5G高,OR=4.30 (95%CI: 1.50~12.29 ),4G/4G纯合子患儿脓毒症病死风险较其他基因型高,OR=3.14( 95%CI:1.49~6.61 )。结论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 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脓毒症患儿进展及预后相关,等位基因4G及其纯合子是其高危遗传因素;PAI-1 基因启动子区4G/5G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1(SPA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切技术(PCR-RFLP)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同济医院接诊的38例武汉汉族BPD患儿与55例对照组的SPA1基因分布。结果 BPD组和对照组之间AA50基因型分布(P=0.038)和等位基因频率(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219、AA62、AA19三个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50病例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7vs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1上AA5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关,CC基因型可能对BPD患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