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川崎病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18  
川崎病(kawasaki disese,KD)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并成为成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因素。KD病因不明,有报告在冠状动脉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急性期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处于高水平,提示KD属免疫损伤。目前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T细胞的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急性期KD患儿35例和10例健康儿童血浆Th1/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变化,评价T细胞功能状态。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IFN-γ(34±17)ng/L、IL-4(45±23)ng/L]水平较对照组[IFN-γ(59±21)ng/L、IL-4(69±28)ng/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IFN-γ/IL-4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受累(CA)组[IFN-γ(28±15)ng/L、IL-4(31±14)ng/L]与无冠状动脉受累(NCA)组[IFN-γ(39±25)ng/L、IL-4(43±21)n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样,两组IFN-γ/IL-4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D急性期T细胞功能受抑,这或许是KD免疫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IFN-γ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KD患儿为KD组,经IVIG治疗后为KD-IVIG组,KD组依冠状动脉有无损伤分为冠状动脉损伤(KD-CAL+)亚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KD-CAL-)亚组,于IVIG治疗前、后取血备检;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IFN-γ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和去乙酰化酶HDAC1/2结合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IFN-γ+细胞(Th1)比例及IFN-γ、p STAT4、p STAT5和T-bet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IFN-γ、IL-2Rα/β、IL-12Rβ1/2、IL-18Rα/β和ITLR4m RNA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IL-12、IL-2和IL-18浓度。结果 1KD患儿38例(男20例),年龄1~5.2岁;KD-CAL+亚组16例,KD-CAL-亚组22例。对照组32例(男17例),年龄1.2~4.9岁。KD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急性期KD患儿Th1细胞比例、IFN-γm RNA和蛋白表达及其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KDCAL+亚组高于KD-CAL-亚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恢复(P0.05)。3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IFN-γ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结合水平显著增加(P0.05),HDAC1/2结合水平明显降低(P0.05),p300/HDAC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IFN-γ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经IVIG治疗后均有所恢复(P0.05)。其中KD-CAL+亚组p300结合水平及p300/HDAC1/2比值均高于KD-CAL-亚组(P0.05),而HDAC1/2结合水平则低于后者(P0.05)。4急性期KD患儿血浆IL-2、IL-12和IL-18浓度显著增高(P0.05),CD4+T细胞表面受体IL-2Rα/β、IL-12Rβ1/2、IL-18Rα/β和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p STAT5、p STAT4、T-bet和My D88表达明显上调(P0.05),且KD-CAL+亚组前述各项均高于KDCAL-亚组(P0.05),经IVIG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P0.05)。结论 IFN-γ组蛋白过度乙酰化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07—2006-07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的KD患儿67例,将患儿分为无冠状动脉损伤组(39例)和冠状动脉损伤组(28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另以28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TM水平。结果急性期有、无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sTM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sTM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P<0.01);治疗后sTM水平降低,冠状动脉损伤组KD患儿的血浆sTM水平急性期[(74.04±16.68)ng/mL]、亚急性期[(46.48±14.12)ng/mL]和恢复期[(38.94±12.93)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4.00±5.58)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冠状动脉损伤组KD患儿急性期[(37.06±14.55)ng/mL]、亚急性期[(34.04±12.47)ng/mL]sTM水平亦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16.42±9.16)ng/mL]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M可能参与了KD冠状动脉损伤的病理过程,检测sTM的水平对评估KD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患儿血浆内皮素检测与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川崎病 (KD)患儿血浆内皮素 (ET)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变化 ,及其与KD及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0例KD患儿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含量 ,并以 30例急性感染及 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  1.KD组亚急性期血浆ET较急性期显著增高 ;2 .K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均显著增高 ;与感染对照组相比 ,仅亚急性期显著增高 ;3.彩超探及KD组 5 4 %患儿冠状动脉扩张(CAD) ,其亚急性期血浆ET较无CAD组显著增高。结论 KD患儿亚急性期ET进一步增高 ,对发生冠状动脉及其他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提示 ,同时应作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川崎病( KD)患儿急性期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变化,研究其与冠状动脉损害( CAL)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NT-proBNP诊断KD及早期预测CAL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儿科及PICU收治的64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典型川崎病(TKD)43例(占67.2%),不完全型川崎病(IKD)21例(占32.8%);选取同期在本院儿科住院伴有发热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64例KD患儿根据冠状动脉有无损害分为冠状动脉损害( CAL)组22例和无冠状动脉损害( nCAL)组42例,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行常规检查,KD急性期患儿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各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对NT-proBNP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预测CAL的最佳临界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NT-proBNP与其他高危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儿血 NT-proBNP 为(559.7±202.1) ng/L, TKD 组为(982.1±335.4) ng/L,IKD组为(1103.4±357.4) 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46,P=0.000), TKD组与I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TKD组、IK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nCAL组血NT-proBNP为(914.7±257.6) ng/L;CAL组为(1237.3±428.4) ng/L,与对照组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16,P=0.000);nCAL组明显高于CAL组(P=0.000)。 CAL组患儿血谷丙转氨酶高于nCAL组,白蛋白、血钠明显低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L组血NT-proBNP与白细胞计数、CRP、ALT均呈正相关(r=0.251,P=0.003;r=0.410,P=0.002;r=0.465,P=0.001),与白蛋白、血钠水平均呈负相关(r=-0.387,P=0.012;r=-0.346,P=0.018)。以NT-proBNP 925.95 g/L为截断值预测CAL,曲线下面积为0.780,敏感度81.8%,特异度76.2%。结论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不仅有助于KD的诊断,而且具有良好的预测CAL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明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异常的免疫激活可导致免疫性血管炎。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实验组32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gammaglobulin,IVIG)前、后及对照组20例外周静脉血,ELISA双抗体法测定血清sIL-2R,IL-6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含量。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用IVIG前及用IVIG后血清sIL-2R和hs-CRP含量均较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5);IVIG用前较用后血清sIL-2R和hs-CRP含量同样有显著增高(P<0.05);IVIG前川崎病患儿血清IL-6水平较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5)。川崎病患儿血清sIL-2R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1);IVIG前血清IL-6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sIL-2R,IL-6与hs-CRP在川崎病血管炎的病理过程中显著激活,血清sIL-2R与IL-6及hs-CRP水平增高有助于川崎病早期诊断,评估患儿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患儿血浆α-颗粒膜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2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质量浓度变化,同时观察血小板总数变化,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1~2周,KD患儿血浆GMP-140和血小板总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后4~5周恢复正常.经相关系数检验,血浆GMP-140质量浓度变化与血小板总数不相关.结论KD急性期血中GMP-140质量浓度增高,测定GMP-140水平可监测血小板活化状态,指导临床抗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改变及其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同年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后4~5 d取血备检。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H4乙酰化和p300、CREB结合蛋白(CB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CD4+IL-4+)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6(pSTAT6)、GATA结合蛋白3(GATA3)、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1)、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磷酸化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pLAT1)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IL-4、IL-5、IL-13、IL-4受体α(IL-4Rα)、Ⅰ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4(SOX4)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1.KD患儿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表达及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300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与后者表达均呈正相关(r=0.72、0.43,均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AL组p300、CBP与IL-4基因启动子、增强子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血浆IL-4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IL-4Rα/STAT6/GATA-3、pLAT1/NFATc1表达均高于NCAL组,血浆TGF-β水平及下游信号分子TGF-βRⅡ/TGF-βRⅠ/SOX4表达低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的回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4基因组蛋白H4过度乙酰化可能是导致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NF κB)在诱导川崎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活化后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分泌量 ;采用AnnexinⅤ /PI双染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凝胶电泳迁移率转换实验 (EMSA)检测所活化PBMC核因子NF κB的活性。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PBMC体外经刺激后IL 6、IL 1β、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培养上清液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38 4± 7 8) %]则较正常对照组 [(2 8± 0 8) %]明显升高。分别加入足量白细胞介素 6单克隆抗体 (IL 6McAb)、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TNF αMcAb)、白细胞介素 1β受体a(IL 1ra)或联合加入上述阻断剂于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 ,可不同程度地逆转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所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川崎病患儿PBMC刺激活化后NF κB活性显著增高。NF κB抑制剂SN50 明显抑制川崎病患儿PBMC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 ,与此同时基本阻断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所诱导内皮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HF)对内毒素血症家猪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β(IL-1β)和组织转录水平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家猪内毒素血症模型,随机分为HF治疗组(HF组,n=8,加用高容量、零平衡HF)和非HF治疗组(NHF组,n=8)。ELISA法检测建模前后各时点血浆TNF-α、IL-1β水平。采用RT-PCR检测两种因子在胰、肝、肺组织转录水平。结果 与NHF组相比,HF组血浆TNF-α和IL-1β均低50%以上,HF结束时HF组与NHF组分别为(387±114)ng/L vs(928±267)ng/L和(312±121)ng/Lvs(779±174)ng/L,P均<0.01;HF组在胰、肝、肺组织转录水平较NHF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早期HF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家猪血浆TNF-α、IL-1β和组织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在急性期川崎病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23例急性期及IVIG治疗后川崎病(KD)患儿、23例非KD发热患儿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表达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急性期KD组T淋巴细胞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27.91±5.47)及平均荧光强度(11.74±3.35)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分别为12.32±1.89%及6.18±1.71%P均<0.01)及发热对照组;同样,急性期KD组血小板CD40L表达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及发热对照组。结论T淋巴细胞、血小板CD40L在急性期KD患儿中高表达现象,可能在KD急性期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者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DF1的受体CXCR4mRNA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KD及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12例合并冠脉损害和44例无冠脉损害KD患者的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浆SDF1浓度及PBMC中CXCR4mRNA表达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KD患者急性期血浆SDF1蛋白水平为1833±395ng/L;PBMC中CXCR4mRNA表达水平为6.57±2.81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缓解期血浆SDF1蛋白和CXCR4mRNA表达水平较急性期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KD患者合并冠脉损害者PBMC中CXCR4mRNA表达为8.19±2.39,显著高于无冠脉损害者的6.13±2.77(P<0.01)。结论:KD患者血浆SDF1水平及PBMC中CXCR4mRNA表达是增高的,有可能作为判断KD病情活动状态及冠脉损害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TX3及NT-proBNP作为生物标记物在评估儿童川崎病(KD)冠脉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4例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PTX 3、NT-proBNP和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浓度,并在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同时选取同年龄仅呼吸道感染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各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和相关性评价;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急性期PTX3和NT-proBNP对KD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间血清中IL-1β、IL-6、TNF-α、NT-proBNP和PTX 3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各指标均以KD组急性期为最高。KD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CAL)组与NCAL组间比较,血清PTX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X3和NT-proBNP均与IL-1β、IL-6、TNF-α成正相关(r=0.645~0.697,P0.001)。PTX3和NT-proBNP诊断K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9(95%CI:0.862~0.957,P0. 001)和0. 918(95%CI:0. 856~0. 981,P0. 001)。结论 PTX 3和NT-proBNP有助于KD诊断,PTX 3与病情活动性相关,可用作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MMP 9在川崎病 (KD)患儿不同时期表达水平 ,探讨其在冠状动脉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KD患儿 2 7例为研究对象 (无冠脉损伤组 10例 ,冠脉损伤组 17例 ) ,取年龄相仿的 10例败血症患儿、10例健康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明胶酶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 9的活性和蛋白浓度 ,半定量RT 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MMP 9mRNA表达水平。结果  (1)冠脉损伤组急性期血清MMP 9活性和蛋白水平 (10 .2± 2 .2 ,114 6± 6 91ng/ml)较无冠脉损伤组显著增高 (6 .2± 2 .1,4 5 7± 133ng/ml,P <0 .0 5 )。两组均较正常对照组 (0 .1± 0 .0 ,72± 2 4ng/ml)和发热对照组 (3.1± 1.4 ,2 2 1± 15 4ng/ml)显著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2 )KD患儿急性期血清MMP 9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正相关 (r =0 .4 80 ,P <0 .0 5 )。 (3)两组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MMP 9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但均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4)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MP 9活性、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表达MMP 9mRNA水平 ,在亚急性期、恢复期均依次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MMP 9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 ,尤其在伴冠状动脉损伤时表达明显升高 ;MMP 9可能参与了川崎病冠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改变及其在KD Th2细胞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KD患儿急性期及IVIG治疗4~5 d后取血备检,同年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2比例及CD4+ T细胞IL-4、pSTAT6和GATA3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外周血CD4+ T细胞IL-4基因CNS1、HSⅡ、HSVa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及GATA3、MLL1结合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CD4+ T细胞IL-4、IL-5、IL-13、IL-4Rα、IL-2Rγ、SOCS5 mRNA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蛋白浓度。结果 KD组42例,对照组36例。① 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mRNA表达,血浆蛋白水平,IL-4基因CNS1、HSⅡ、HSVa位点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修饰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且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 ②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 T细胞转录因子GATA-3、组蛋白甲基化酶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与IL-4 mRNA表达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33和0.39, 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恢复(P<0.05)。其中CAL组MLL1、GATA-3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 (P<0.05); ③KD患儿急性期血浆IL-4浓度和CD4+ 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SOCS5表达显著增高(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浓度和CD4+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表达均高于NCAL组、SOCS5表达低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下调(P<0.05)。结论 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异常可能是导致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异常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TH1/TH2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治疗前、后辅助T淋巴细胞1/辅助T淋巴细胞2(TH1/TH2)功能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FACS)检测了15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剂量为1 g/kg,一次输入)治疗前外周血浆Ig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培养72 h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CD4 T细胞膜蛋白CD30的表达率,并与IVIG治疗后(3~5 d)及对照组的15例门诊体检正常儿童比较.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治疗前CD4 T细胞CD30表达率为(16.9±7.5)%、治疗后为(3.8±4.0)%;对照组为(3.0±1.8)%,IVIG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t=7.02,P<0.01),治疗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u=5.38,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u=0.47,P>0.05).治疗前PBMC培养上清IL-4水平[(146±27) ng/L]高于治疗后[(54±25) ng/L],差异有极显著性(t=9.65,P<0.01).对照组[(67±24) ng/L]与治疗前的差异有极显著性(u=5.27,P<0.01)、与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u=0.72,P>0.05).治疗前IFN-γ水平[(668±312) ng/L]与治疗后[(723±463) ng/L]无显著性差异(t=0.78,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1099±661) ng/L]差异有显著性(u=1.9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无显著性(u=1.40,P>0.05).治疗前血浆IgE[(155±76) ng/L]明显高于治疗后[(77±57 ) ng/L],差异有极显著性(t=4.25,P<0.01), 对照组[(38±52) 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u=4.58,P<0.01)、与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u=1.83,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TH1/TH2功能平衡状态失衡,呈TH2优势活化状态,IVIG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TH1/TH2功能失衡状态有纠正作用,使TH2优势状态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改变及其在KD Th2细胞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KD患儿急性期及IVIG治疗4~5 d后取血备检,同年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2比例及CD4+ T细胞IL-4、pSTAT6和GATA3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外周血CD4+ T细胞IL-4基因CNS1、HSⅡ、HSVa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及GATA3、MLL1结合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CD4+ T细胞IL-4、IL-5、IL-13、IL-4Rα、IL-2Rγ、SOCS5 mRNA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蛋白浓度。结果 KD组42例,对照组36例。① 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比例,功能相关分子(IL-4、IL-5和IL-13)mRNA表达,血浆蛋白水平,IL-4基因CNS1、HSⅡ、HSVa位点组蛋白甲基化H3K4me3修饰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且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指标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 ②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 T细胞转录因子GATA-3、组蛋白甲基化酶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MLL1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与IL-4 mRNA表达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33和0.39, 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恢复(P<0.05)。其中CAL组MLL1、GATA-3与IL-4基因CNS1、HSⅡ、HSVa结合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 (P<0.05); ③KD患儿急性期血浆IL-4浓度和CD4+ 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SOCS5表达显著增高(P<0.05),其中CAL组血浆IL-4浓度和CD4+T细胞IL-4Rα、IL-2Rγ、pSTAT6、GATA3表达均高于NCAL组、SOCS5表达低于N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均表现不同水平的下调(P<0.05)。结论 IL-4基因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异常可能是导致KD患儿急性期Th2细胞异常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急性期血浆促酰化蛋白(ASP)、脂联素(ADPN)、血脂与急相反应蛋白变化关系,探索KD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和判断冠脉损伤(CAL)的依据。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KD急性期组、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每组20例 ELISA方法检测血浆ASP、ADPN浓度,比浊法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1.KD急性期血浆ASP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0,0.001),而血浆ADPN水平KD组与发热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2.KD急性期血浆HDL-C、HDL3-C、apoAⅠ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0.000,0.015);apoAⅠ与ASP呈负相关(r=-0.408 P=0.05);其他血脂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KD急性期有冠状动脉扩张组血浆ASP浓度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扩张组(P=0.003),而ADPN和血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KD急性期存在明显脂质代谢紊乱,ASP可作为KD早期诊断和判断CAL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