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概要 3种婴儿配方奶(豆基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和氨基酸配方)可用于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症. 应根据过敏综合征选择配方奶. 深度水解配方奶首选用于治疗6个月以下婴儿的速发性牛奶蛋白过敏(非全身过敏反应)、食物蛋白诱发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特应性湿疹、胃肠道综合征和食物蛋白诱发的直肠结肠炎.豆基配方奶首选用于治疗6个月以上婴儿的速发性食物反应、胃肠道综合征或不伴生长发育障碍的特异性皮炎.  相似文献   

2.
牛奶过敏(CMA)是婴幼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IgE介导和(或)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常累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由于CMA发病有速发型和迟发型2种,在胃肠道的临床表现有口腔过敏综合征、速发型胃肠道过敏、胃食管反流病、环咽肌痉挛、变态反应性嗜酸性食管炎、食物蛋白诱导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牛奶蛋白诱导肠病、便秘、婴儿肠绞痛和食物蛋白诱导胃肠炎和直肠结肠炎等,症状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临床上识别和诊断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3.
在对牛奶蛋白或大豆蛋白过敏而被临床诊断的4例婴儿中有3例患结肠炎和弥漫性小肠疾病。由于小肠炎需要鉴别诊断的病例大都发生在这个年龄,所以是放射学家们作为应重要问题考虑的。小肠结肠炎的病因包括传染性的(病毒、细菌,包括非致病性菌株的过度繁殖),局部缺血(肠扭转及坏死性肠炎)巨结肠;先天性损伤可以类似小肠结肠炎如淋巴管扩张症,以及变态反应,由于这种可能性可以把牛奶蛋白变态反  相似文献   

4.
<正>婴儿期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食物过敏,由于牛奶蛋白是婴儿期主要的食物蛋白来源,所以婴儿期食物过敏以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allergy,CMA)最为常见。牛奶蛋白过敏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并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皮肤症状为最主要表现。如:呕吐、反流、腹泻、便血、肠绞痛、湿疹、荨麻疹等。这些症状均为非特异性。单从临床症状判断是否为食物过敏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重大的经济、营养和生活质量负担, 影响儿童的早期健康,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 严重程度不一, 可累及皮肤、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 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喂养不耐受等混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订"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 旨在对新生儿CMP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给予相应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国外报道1岁以内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发生率为2.0%~7.5%~([1]),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统计数据。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但因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凭临床经验诊断的牛奶蛋白过敏高于实际牛奶蛋白过敏的确诊率,导致患儿接受了不必要的饮食回避,而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的欠佳的口感使患儿每日的摄入总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也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病例见本期彩页)早产儿反复出现喂养不耐受,需要考虑:(1)早产儿单纯喂养不耐受;(2)牛奶蛋白过敏;(3)新生儿先天性肠狭窄,如先天性巨结肠;(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后肠狭窄。患儿为32周+1早产,生后早期早产儿奶粉喂养,耐受良好,10余天后出现反复腹胀,喂养不耐受,不支持单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患儿应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后仍反复喂养不耐受,不能除外严重牛奶蛋白过敏。需完善嗜酸细胞计数,特异性IgE测定。有条件者可完善皮肤点刺试验或斑贴试验。此外,患儿生后6 h正常排胎便;入院查体肛诊后无大量粪便  相似文献   

8.
儿童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较常见慢性疾病,可表现为婴儿肠绞痛、口腔变态综合征、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麸质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腹型)等。本文关注消化道过敏的判断及应对策略,以期有助于临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是婴幼儿对牛奶、大豆等食物过敏,由非IgE型免疫反应所介导的以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的一系列反应.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大豆、谷类,多发生在l岁以内的婴幼儿,病程持续至约3岁左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腹泻、便血、嗜睡、面色苍白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食物回避及食物激发试验.食物回避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牛奶过敏是小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牛奶中α-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是引发过敏的过敏原。牛奶过敏诊断主要基于患儿家族特应质史,喂养史。其发生后多易确诊,但迟发型牛奶过敏因发病迟缓,难以发现过敏原,而使其诊断困难,易误诊,本文分析我院7例婴儿迟发型牛奶过敏误诊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与食物过敏相关的功能性便秘婴儿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与食物过敏(FA)相关的功能性便秘(FC)婴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FA门诊、消化专业门诊及病房收治的与FA相关的FC婴儿的临床资料。符合FA诊断的婴儿共496例,其中以FC为主要表现者56例(56/496例,11%),给予相应食物回避饮食(避食)治疗,有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给予氨基酸奶粉喂养。对56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特异性IgE、血清特异性IgG检测,并采用Logistic统计方法分析避食后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56例患儿均有每周排便≤2次和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其中有大量粪潴留史10例,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8例,直肠内有巨大粪块4例。母亲或父亲有明确变应性疾病史者分别为22例、17例,父母双方都有明确变应性疾病史者17例。SPT、血清特异性IgE抗体、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显示,患儿具有不同的食物变应原,以牛奶、鸡蛋、鳕鱼为最多。与FA相关的FC可以发生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婴儿。避食和氨基酸奶粉喂养对于治疗部分与FA相关的FC婴儿有效(45/56例,80%)。添加辅食时间...  相似文献   

12.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是指食物过敏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包括口腔过敏综合征、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乳糜泻、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食物激发试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 E检测有助于Ig 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筛查。应根据不同疾病状况来决定是否行内镜检查。此类疾病的管理原则是:回避饮食,选择适当营养替代,随访进行营养监测与评估,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3.
蔡美琴 《临床儿科杂志》2019,37(10):798-800
<正>生命早期1 000天是个体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这一时期的营养状况与一生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早期营养差异会对婴儿期的生长发育及健康乃至远期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每年新出生婴儿由于各种疾病等的影响,不能用母乳或普通婴儿配方食品喂养,如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胃肠疾病婴儿等。特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牛奶蛋白过敏(CMPA)儿童基本情况,探讨个体化应用氨基酸配方粉、深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粉治疗后的干预效果及转归.方法 收集2009年2 -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符合CMPA诊断的180例患儿为干预对象.在营养门诊对其喂养史、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牛奶回避及治疗类配方粉营养干预7d后回访疗效,指导辅食的选择和添加,并随访3个月、6个月后配方粉喂养婴儿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180例患儿牛奶过敏高发年龄段为>2 ~4月龄组(64例,占35.5%);母乳喂养者21例(11.7%),非纯母乳喂养者159例(88.3%);有家族史者32例(17.8%);男女比为1.65:1.干预7d后显效比例最高的临床症状为腹泻(61例,占83.6%).3个月后纯氨基酸配方粉喂养76例(占46.0%),深度水解配方喂养54例(占32.7%),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为25例(占15.3%).6个月后喂养主要是纯氨基酸配方(39例,占24.9%),其次为牛奶配方粉(36例,占22.9%).结论 母乳喂养有利于避免婴儿牛奶过敏,营养干预3个月内不宜喂养含牛奶蛋白配方奶粉,营养干预6个月后部分患儿可获牛奶耐受.牛奶过敏患儿喂养配方粉的转归各不相同,应结合患儿家庭经济能力、病情变化等个体化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儿病情经过牛奶回避及其他积极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湿疹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恢复较快,喘息症状恢复较慢。结论婴儿牛奶过敏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是特应性皮炎(湿疹),逐渐出现胃肠道表现及呼吸道症状。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是解决牛奶蛋白过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1901年Hamberger首先以牛奶蛋白耐受不良解释婴儿症状,随后出现了第1例喂牛奶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告,所以对牛奶过敏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认识的。但直到1963年Goldman等建立临床标准后,牛奶过敏的诊断始广泛应用。美国约有1%婴儿对牛奶过敏,以色列估计为0.5%,故并不少见。57%发生于生后第1个月的婴儿。牛奶过敏与耐受不良系指同一疾病,有些国家用牛奶耐受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婴儿少量便血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75例以少量便血为症状的纯母乳喂养婴儿,记录便血症状出现的年龄、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大便培养、结肠镜及肠黏膜活检等)的结果。75例患儿的母亲均被指导进行膳食回避,即去除饮食中的动物及植物蛋白类食物4周,观察便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儿出现便血症状的平均年龄为7.4周,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腹泻(71%),实验室检查中以轻度贫血最多见(60%),大便常规可见红、白细胞,但大便培养均为阴性。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炎,20例患儿行肠黏膜活检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母亲去除蛋白饮食后的72~96 h,患儿肉眼可见的便血消失。结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因对母亲摄入的蛋白过敏而出现便血。  相似文献   

18.
陈涣  杨敏 《临床儿科杂志》2020,38(3):201-204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与婴儿胃窦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电子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胃窦增生性息肉导致胃输出道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患儿各1例,分别为7月龄、11月龄,均表现为反复呕吐,营养不良。2例患儿的腹部超声检查均疑似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其中女性患儿行幽门环肌切开术。2例患儿经无痛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附近息肉样增生导致胃输出道完全梗阻,术中置入空肠管。2例患儿的牛奶特异性IgE分别为0.43 IU/mL、1.35 IU/mL,均经激发试验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2例患儿经持续空肠管喂养氨基酸配方粉,同时口服激素治疗,2个月后复查胃镜,胃窦息肉均明显缩小,并可自行进食。结论婴儿胃窦息肉少见,2例患儿的胃窦息肉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相关。  相似文献   

19.
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是由非lg E介导的胃肠道食物变态反应,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为反复剧烈呕吐、腹泻,急性FPIES会导致脱水、嗜睡,甚至休克,慢性FPIES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和生长发育迟缓。该病主要累及婴幼儿,常见诱发FPIES的食物包括牛奶、大豆、大米、燕麦、鱼和蛋。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回避可疑的食物蛋白后病情得到缓解,必要时需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以确诊或确定食物过敏来源。主要治疗方案为回避致敏食物和急性期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3例AP婴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血清IgE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 ①临床表现均有腹泻、便血,另可有排便时哭闹(2例)、呕吐(1例)、湿疹(5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牛奶喂养1例,单纯母乳喂养6例,混合喂养6例.②结肠镜下表现多发性小结节13例(100%),灶性红斑8例(61.5%),糜烂9例(69.2%),出血斑6例(46,2%),溃疡1例(7.7%).均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100%),胃及横结肠9例,升结肠7例,回盲部5例.组织病理学改变13例均为嗜酸性粒细胞(Eos)轻度浸润,4例有淋巴滤泡形成,3例有灶状出血.③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示13例牛奶特异性IgG升高(100%),7例鸡蛋IgG升高(53.8%).血清总IgE水平仅1例升高,但其牛奶、鸡蛋特异性IgE正常.④母亲规避饮食或换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后症状缓解.结论 AP临床经过良好,牛奶是主要过敏原,也可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详细的病史、食物过敏原IgG测定、内镜检查有助于AP的诊断;治疗方法为母亲规避饮食或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