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早产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生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成熟,且由于过早离开母体,经胎盘转运母体IgG较足月儿明显减少,而且体内内源性抗体形成匮乏,使得早产儿出生时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感染.针对这一易感人群的特点,希望能采取有效预防感染并促进免疫成熟的措施,以减轻或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的消化道结构、功能和机体免疫发育不成熟,且消化道微生物定植异常,易发生各种消化道疾病。益生菌能调节消化道微生物的构成,改善消化道屏障功能,减轻消化道炎症反应并调节机体免疫。目前主要益生菌用于防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败血症及喂养不耐受等。但益生菌在早产儿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导致早期营养不良、生长受限,对以后的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是目前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喂养不耐受与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围生期窒息、感染等疾病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常采用微量喂养,促胃肠动力药、口服益生菌等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4.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与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可引起多种胃肠道并发症,并可对患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调在NE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探究肠道微生态改变与NEC的相关性有助于NEC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益生菌在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和病死率中的作用已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主要就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发育及其与早产儿NEC之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NEC的预防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益生菌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不少高级别的临床研究指出:益生菌对预防严重(Ⅱ级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降低综合因素导致的死亡有显著效果,但对于改善晚发性败血症、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等疾病证据尚不充分。益生菌应用于早产儿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具体适用人群、疗程、剂量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 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应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 量。采用RevMan 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NEC (Ⅱ期及以上)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严重NEC的发生率、总 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院内感染导致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共检索到10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10项RCT研究(共2 117 例早产儿)进 入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8篇为A级,1篇为B级,1篇为C级。各研究间的基线水 平差异较大,出生体重,胎龄,益生菌应用的种类、剂量、开始应用时间和治疗 持续时间等均有差异。Meta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组可显著降低严重NEC的发生率 和总病死率,OR分别为0.34(95%CI:0.22~0.55,P<0.000 1)和0.36(95%CI: 0.22~0.58,P<0.000 1)。无证据表明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减少院内感染导致脓毒 症的发生率和NEC相关的病死率,OR分别为0.94(95%CI:0.62~1.42)和0.48(95%CI :0.16~1.47)。所有研究均未见口服益生菌导致相应菌株全身感染的发生。结论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早产儿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对低出生 体重儿可给予口服益生菌预防NEC的发生。现有的研究尚不能证实预防性口服益生 菌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关超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益生菌的 安全性和疗效仍有待大规模的临床多中心RCT研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46cm以下的新生儿。据统计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及免疫功能低下,适应性和抵抗力差。而且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不完善,胃容量小,易发生溢乳、呛奶,消化能力弱而易发生呕吐、腹胀、腹泻。易因摄入不足营养不良而致低血糖,体重不增,增加了早产儿的死亡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病因之一。NEC的发生与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延迟和结构紊乱密切相关。近些年大量研究认为,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病原菌定植和迁移,同时促进新生儿肠道免疫细胞发育和功能成熟,进而降低N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现就益生菌防治NEC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医院细菌感染病原学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细菌感染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产儿由于其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免疫功能差、住院时间长、各种侵袭性操作多,特别容易发生医院细菌感染,而医院感染的菌株又很易产生耐药,给临床用药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且复杂的难题。为探讨我院早产儿医院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发生的16例早产儿医院细菌感染,进行病原及药敏分析,制订本地区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人类肠道菌群的形成机制及其抗感染和免疫调控功能,剖宫产对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以及新生儿感染、过敏的风险.介绍并评价了益生菌和益生原对剖宫产新生儿感染和过敏反应的治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静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胎儿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IgG可以通过胎盘由母体主动转运至胎儿体内,胎儿循环中的IgG几乎全部来自母体。在孕期最后一个月,胎儿循环中的IgG接近10g/L,并在足月时超过母体,但早产儿IgG浓度仅为5g/L。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适应证仅有6项:原发免疫缺陷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及骨髓移植。但目前超适应证使用IVIG非常普遍。大剂量IVIG最初只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现作为免疫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1.新生儿溶血性疾病:Rh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  相似文献   

12.
答:早产母乳中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如早产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利于早产儿快速生长的需求;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达70:30,而且主要是仅一乳清蛋白,利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脂肪和乳糖量较低,易于吸收;钠盐较高,利于补充早产儿的丢失。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包括激素、肽类、氨基酸、糖蛋白,对小肠的成熟起一定作用。而且母乳喂养为早产儿提供最理想的免疫防御,这是其最值得推荐的原因之一。母乳不仅提供保护性物质,还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发育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保暖     
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与母体相同,出生后周围环境比母体温度低,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汗腺功能不足。新生儿体重越轻,周围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体温。为了使低体重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的在正常体温范围,保暖将成为低体重儿、早产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往往表现轻微,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因此寻找早期、有效的感染检测指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在外周血感染指标检测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有关脐血检测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外周血检测相比,脐血检测具有早期、无创伤、安全、方便的优点.该文主要探讨脐血检测指标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生早期凝血功能与胎龄的关系,为早产儿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记录451例单胎早产儿围生期高危因素(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早产)及出生后基本情况(日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于出生后2 h内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根据早产儿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109例、中期早产儿组111例、晚期早产儿组231例,分析和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差异。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早产等围生期高危因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各凝血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均随胎龄增加呈降低趋势,纤维蛋白原(FIB)则随胎龄增加呈升高趋势;相关分析显示PT、APTT、FDP、DD与胎龄呈负相关(P0.05),FIB与胎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早期凝血功能主要与胎龄有关,早产儿出生后凝血功能处于不断变化、成熟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复查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的危重肠道疾病之一, 常见于早产儿。虽然早产儿护理及治疗结局不断提升, NEC的手术率仍较高, 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 是威胁早产儿生命和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免疫相关营养素作为一类特殊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营养素, 近年来在预防和减轻NEC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展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人乳低聚糖、乳铁蛋白、外泌体、益生菌、益生元以及合生元对防治NE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特点.方法 2012 年6 月1 日至2013 年6 月1 日收治的115 例无感染早产儿,根据出生时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28~33+6 周,n=57)和晚期早产儿组(34~36+6 周,n=58);同期选取88 例健康足月儿(37~41+6 周)为对照.于出生后24 h 内采集各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 和NK 细胞,并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G、IgA 和IgM 含量.结果 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CD3+、CD4+ 百分比及CD4+/CD8+ 比值均高于足月儿组(P<0.05),而CD8+、CD19+ 和NK 细胞百分比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总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 和NK 细胞含量均低于足月儿组(P<0.05),且上述指标在晚期早产儿组的水平均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G 水平低于足月儿组(P<0.05),而IgA、IgM 含量在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胎龄影响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随胎龄增长,新生儿免疫功能将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低,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国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可达11% ~69%[1-3],国内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可达4.3% ~ 19.6%[4-9].目前公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亲产时感染、接受侵入性操作、存在基础疾病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等[10-12].  相似文献   

19.
胎儿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IgG可以通过胎盘由母体主动转运至胎儿体内,胎儿循环中的IgG几乎全部来自母体。在孕期最后一个月,胎儿循环中的IgG接近10g/L,并在足月时超过母体,但早产儿IgG浓度仅为5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成益生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治疗原发病,益生菌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益生菌治疗(0.25 g, 每天两次)。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治疗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4% vs 14%,P<0.05),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早(6.8±1.2 d vs 7.7±1.6 d,P<0.01),且达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早(8.0±1.4 d vs 9.0±2.0 d,P<0.05)。益生菌用药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可降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其体重增长,缩短其达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且益生菌的应用是安全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693-6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