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感染性肺炎辅助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感染性肺炎116例和健康体检者9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BECKMAN蛋白分析仪进行血清CRP、白细胞(WBC)定量检测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组WBC和CRP值比较,分别为差异显著和非常显著(P〈0.05和P〈0.01);中性粒细胞(GRA)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RP检测对诊断感染性肺炎有辅助作用,可以将其作为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为各类感染性疾病100例(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20例血液标本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RP等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核细胞、CRP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检测血清CRP较白细胞总数更敏感、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C反应蛋白(CRP)在烧伤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92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感染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31例)、局部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天测定并对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绘制中性粒细胞CD64、CRP及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烧伤感染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对比,脓毒症组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均0.05),局部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第3、7天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脓毒症组仍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均0.05),局部感染组仍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CRP及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655及0.872;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46%、87.50%,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CD64的敏感度80.77%、特异度77.50%及CRP的敏感度71.15%、特异度67.50%。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与烧伤患者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在烧伤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WB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00例细菌性肺炎和8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血中检测PCT、CRP和WBC,并与4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PCT、CRP和WBC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测定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中PCT、CRP和WBC水平对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患者疾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定量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50例CA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PCT定量检测.免疫胶乳比浊法对其CRP进行检测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分别计算其诊断CAP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根据CAP患者的转归,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患者人院第1、4、7d血清PCT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PCT、CRP及全血WBC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CAP的灵敏度上,PCT(0.93)与CRP(0.87)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0.93)与WBC(0.67)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CAP的特异性上,PCT(0.96)与CRP(0.88)和WBC(0.9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1、4、7d血清PCT水平与好转组比较,其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是诊断CAP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且血清PCT浓度高低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30例,和在我院进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伴喘息的患儿30例,比较两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指标改变。结果研究组CD3+为61.9±10.4、CD3+CD8+为22.7±6.9、CD19+为23.9±3.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CD3+CD4+、CD4/CD8、CD16+CD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A为0.9±0.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M、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通过刺激气道上皮慢性炎症、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诱发喘鸣。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肺炎(MPP)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病原体,临床特点常常表现为剧烈干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可伴有发热,但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可在病后第3d即增高,病后2周逐渐消失。儿童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往往难与支原体肺炎鉴别,细菌感染性肺炎大多数血常规中WBC和中性分类(N)及CRP(C-反应蛋白)明显增,  相似文献   

8.
陈岳  谢方明  孙雷 《人民军医》2008,51(6):359-360
目的: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之间的关系及胸腺素α1预防效果。方法:将带状疱疹100例,分为胸腺素α1组(A组)和泛昔洛韦组(B组),各50例;另选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免疫荧光法测定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经治疗4周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治疗前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加用胸腺素α1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比较两组刺激性咳嗽发生时间、治疗后刺激性咳嗽缓解时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峰流速(PEF)实测与预计值比值等。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气道高反应发生率为42.9%。观察组住院时间、咳嗽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咳嗽缓解时间、发生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第5天、出院当天的PEF实测与预计值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加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马玉国  赵俊月  赵红丽 《武警医学》2012,23(9):782-783,786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在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变化情况及CRP、自细胞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758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炎确诊类型分为细菌组212例、病毒组287例及支原体组259例,并以142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研究各组别CRP、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测情况及肺炎患儿CRP在病程的变化情况。结果4组CRP血清水平、白细胞计数、LYMPH、NEUT各指标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异常率、白细胞异常率经卡方检验分析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肺炎患儿CRP血清水平细菌组恢复期下降比较快,病毒组无明显变化。结论CRP、白细胞联合检测在肺炎早期诊断、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耐药菌群的产生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阿奇霉素贯序疗法治疗40例为对照组,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40例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诊断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同时测定40例细菌性感染、40例病毒性感染、及4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全血CRP水平(EDTA-K2抗凝),比较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之间的CRP水平的差别。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P〈0.05)、及支原体感染组(P〈0.05)。结论:抗凝全血CRP的检测,是鉴别诊断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A基因在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100例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基因分布的频率;观察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患儿100例的+186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26%、1%,而对照组为61%、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5位点CC、CT、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23%、1%,对照组为52%、36%、12%,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667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8%、47%、25%,而对照组这3个基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5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基因+186位点及+65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支原体肺炎易感性有关,但该位点的突变如何影响SP-A的表达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百分比(N)检测值与心肌酶谱相关关系。方法对38例支原体肺炎、2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hs-CRP、WBC、N和心肌酶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 hs-CRP与WBC、N呈正相关关系,hs-CRP、N与AST、LDH、α-HBDH、CK-MB均呈负相关关系。细菌感染时,hs-CRP、WBC和N升高明显,但心肌酶谱多正常或仅少数项目轻度升高,而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时,hs-CRP、WBC和N无明显升高,而心肌酶谱多广泛性升高且升幅较大。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与心肌酶谱的检测对于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以及不同病原对心肌损害的程度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樊霞  韩忠学  付景林 《武警医学》2015,26(4):387-390
 目的 探讨早期烧伤脓毒症患者外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CD64水平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烧伤科2013-01至2014-01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根据是否诊断烧伤脓毒症分为两组,烧伤脓毒症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补液抗休克治疗,创面积极换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对比烧伤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以及不同烧伤面积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结果 烧伤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分别为(65.2±18.6)%、(16.8±5.7)%, 两组CRP水平为(157±34.8)mg/L、(19.6±2.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小于60%)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大于60%)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分别为(46.8±13.5)%、(135.7±32.8)mg/L;(76.9±24.3)%,(189.6±40.5)mg/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9,P<0.05)。在烧伤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CD6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优于CRP(P<0.05)。采用约登指数(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最大值所对应值,得出有意义指标的最佳截断点(cut-off point),得出对CD64、CRP对诊断烧伤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显示CD64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0.05)。结论 在烧伤伴脓毒症的细菌感染中,CD64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  相似文献   

16.
赵志勇  郑昊宇  张巍 《武警医学》2020,31(9):774-777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对192例经病原学证实的单一病原体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原学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4,43.8%)、病毒性肺炎组(n=58,30.2%)和支原体肺炎组(n=50,26.4%),对三组肺炎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和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显著高于病毒性和支原体肺炎(P<0.05);支原体肺炎白细胞计数高于病毒性肺炎(P<0.05);在病变分布上,病毒性肺炎多呈多肺叶(40/58,69%,P<0.05)和肺外周分布(39/58,67.2%,P<0.05);支原体肺炎多呈多肺叶(28/50,56%,P<0.05)和肺下叶分布(31/50,62%,P<0.05)。在CT征象上,细菌性肺炎肺实变(48/84,57.1%,P<0.05)和含气支气管征(41/84,48.8%,P<0.05)多见;在磨玻璃影和碎石征方面,病毒性肺炎(分别为30/58,51.7%和26/58,44.8%)和支原体肺炎(分别为31/50,62%和19/50,38%)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上述征象均较细菌性肺炎多见(P<0.05);另外,病毒性肺炎间质增厚多见(32/58,55.2%,P<0.05);支原体肺炎支气管壁增厚多见(29/50,58%,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常伴含气支气管征,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多叶外周性分布的磨玻璃影伴碎石征及间质增厚,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双下肺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炎性反应伴细支气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创伤失血犬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含量动态变化,为干细胞治疗战创伤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比格犬10只,采用手术方法切除左侧肾后,经肾动脉放血至血压60mmHg并维持30min。实验组(n=5)皮下注射GM-CSF5μg/kg,隔日1次,连续3次,对照组(n=5)同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0、2、4、6、8、10d采集外周血,计数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测定CD3+、CD4+、CD8+、CD56+、CD34+、CD133+细胞比例和血清TNF-α、IL-1、IL-2含量。结果与0d比较,实验和对照犬在创伤失血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第4~6d达到高峰(P〈0.05),然后逐渐下降,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细胞的比例均下降(P〈0.05),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56+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到第4~6d达到最低(P〈0.05),随后逐渐升高,至第10d时接近正常,其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4+、CD133+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至第2~4d达到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但实验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浆TNF-α、IL-1、IL-2的含量均逐渐升高,至第6d达到高峰(P〈0.05),随后下降至第10d时接近正常。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可提高创伤失血犬外周血免疫亚群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含量,提示具有保护创伤失血犬免疫功能的作用,但也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