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高原战士身体营养状况,为保障高原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采用GJB1102-91《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对驻守在海拔4300m某部277名战士进行身体营养指标测量和营养状况评价,并与陆军参考值对照。结果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体脂含量、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等身体测量指标与陆军参考值比较,明显低于陆军参考值(P<0.01)。结论高原军人身体营养状况值得高度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常驻高海拔地区士兵在驻营区及野外驻训期间其头发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称量法调查海拔4600m、4030m、3800m高原驻营区士兵膳食中Zn、Fe、Cu、Ca、Mg和Mn等元素的摄入量,并根据《军人营养素供给量》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上述驻营区士兵以及海拔4300m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结果 高原驻营区部队士兵膳食Fe、Cu、Mg和Mn的摄入量充足,分别达到标准的103.7%、275.0%、81.1%和162.2%,而膳食Ca和Zn的摄入量不足,仅为军标的69.5%和77.8%.不同海拔驻营区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驻营区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Cu、Ca、Mg、Mn和Cr 5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Mg的含量为中度缺乏,Cu、Ca、Mn和Cr 4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Mg的含量明显低于驻营区士兵(P<0.001).结论 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对Zn和Fe的需要量增加,而膳食Zn和Fe的摄入量还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野外驻训士兵Mg缺乏,应增加蔬菜摄入,必要时服用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1102-91)《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对驻守在海拔4300m某地的277名战士进行身体发育指标的测量并计算派生出其他指标,与120名平原战士比较。同时按高原居住不同时间对277名高原战士进行组内对照。结果:与平原战士比较,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上臂肌围、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体脂含量、体质指数、比体重等均低于平原战士,相差非常显著(P<0.01)。高原居住时间越长,营养缺乏越严重。结论:高原低氧环境由于营养供給不足,加之缺氧状态机体营养代谢紊乱,致使人体体质量下降、肌消瘦、营养缺乏等,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高原汽车兵皮褶厚度与体脂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对汽车兵皮褶厚度与体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担负喀喇昆仑山运输任务的某汽车部队驾驶员60名,在上高原完成全年运输任务的前、中、后进行有关测量,作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及体脂量随上高原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高原对汽车兵皮褶厚度及体脂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不同作训任务官兵静息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常驻高原官兵分为驻营区官兵(海拔4030m和4600m)和野外驻训官兵(海拔4300m),对驻营区官兵和野外驻训30d的官兵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包括心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值(A/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AST/ALT比值.结果 驻训官兵HR(82.25±14.10次/min)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74.18±9.02次/min,P<0.01),其SpO2(88.25%±2.41%)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89.38%±2.44%,P<0.05),两单位人员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Hb含量(211.6±17.4g/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199.3±22.7g/L,P<0.001),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55.6%)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5.7%,P<0.001).驻营区官兵和驻训官兵的血清蛋白质含量均充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的血脂异常患病率(70.5%)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34.0%,P<0.001),其中驻训官兵的HDL-C含量(0.81±0.21nmol/L)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1.01±0.27nmol/L,P<0.001),其低HDL-C血症患病率(65.9%)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9.8%,P<0.001),驻训官兵和驻营区官兵的TC、TG、LDL-C含量及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LDH含量(273.70±136.74U/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05.19±77.94U/L,P<0.01),其LDH异常率(72.7%)也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51.1%,P<0.05).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蛋白质营养充足,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和LDH异常率高于驻营区官兵,严重威胁着驻训官兵的身体健康,常驻高原官兵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和科学安排训练强度,定期体检,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海拔4300m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部分体测量指标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者与移居者身体的不同特点。方法:同时测定阿里地区(4300m)25名藏族青年和25名汉族青年的部分体指标。结果:移居汉族青年较世居藏族青年体重、血氧饱和度航肩胛下部皮褶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身高、收缩压、体脂量、三头肌部及髂部皮褶厚度增高显著(P〈0.05);脉搏、舒张压、上臂围及上臂肌围增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原世居藏族青年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明显优于移居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原边防部队膳食营养现状,为高原部队食物及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JB 1636A-2016中称重法和体格检查法对驻海拔4600 m(A部)和4030 m(B部)单位的膳食营养情况进行调查.按GJB826B-2010和GJB823B-2016进行膳食质量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维生素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25-OH VD含量;上臂肌围采用GJB1636A-2016评价,体脂率采用体成分仪所附标准评价.结果 A部禽蛋、牛奶和植物油摄入达标,其余食物未达标;B部粮食和植物油摄入达标,其余食物摄入未达标.A部蛋白质、钙、磷、钠、铁、硒、碘、铜、锰、维生素E、B3摄入充足,能量、钾、锌、镁、维生素D、C、B1和B2摄入不足,维生素A、B6、B9和B12严重缺乏;B部能量、蛋白质、磷、钾、钠、锌、铁、硒、镁、铜、锰、维生素E、C、B1和B3摄入充足,维生素B2摄入不足,钙、碘、维生素A、D、B6、B9和B12严重缺乏.A部蛋白质和脂肪产热达标,碳水化合物产热过低;B部蛋白质产热达标,脂肪产热超标,碳水化合物产热过低.两单位人员血浆维生素A含量充足;血浆25-OH 维生素D含量不足及缺乏.A部和B部上臂肌围正常人数比分别为93.5%和97.7%,体脂率偏瘦人数比分别为80.6%和70.5%.结论 高原边防部队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机体维生素D缺乏,但蛋白质营养状况较好,体脂较低,还需调整膳食结构和进行营养宣教来改善高原部队膳食营养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飞行人员与营养密切相关的体格状况,评定其营养水平。方法 按照国家军用标准《飞行人员营养状况评价》的评定办法,测量 805名飞行人员的身高、体重及上臂围数值,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奥代尔指数和身体脂肪含量等指标,按不同年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身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3.54±2.64,瘦弱飞行人员占7.45%,并集中在30岁以下人员,肥胖者占5.47%,集中于31岁以上人员;96.40%的人员奥代尔指数正常,肥胖者仅占4.00%;所有受检者的体脂含量均在正常范围;97.02%的人员上臂肌围在正常范围。结论 绝大多数飞行人员体格营养状况是好的,消瘦者是少数。部分超重者主要是肌肉发达,不是脂肪过多引起。  相似文献   

9.
进驻不同海拔高度一年的青年皮褶厚度与体脂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调查研究高原特殊环境时人体褶厚度与体肥量的影响,我们对进驻喀喇昆仑山海拔1400m、3700m、4300m和5400m一年的177名青年官兵进行了有关测量;方法:测定右侧肱三头肌、肩胛和髂部的皮褶厚度,同时测定上臂围,计算体脂量。经方差分析q检验,除髂部皮褶厚度4与3组、3与2组、2与1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青年人进驻不同高海拔地区一年后,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及体脂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此征象与高原缺氧及寒冷有直接关系,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有一定关系;结论:建议进入高原人群应尽量减少活动量以降低消耗,同时应增加脂肪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此种征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卢晓翠  罗海吉  邓红 《人民军医》2001,44(9):498-499
为科学地指导学员的膳食营养卫生和合理安排训练、学习 ,以保障学员优质、高效地完成学业 ,并为将来以强健的体魄服务于部队作准备 ,我们对某军校 12 9名男性医学生的体质、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和评价。1 对象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 某军校男性医学生 12 9名 ,年龄2 0~ 2 3岁 ,入伍入学 4年。1 2 调查内容与测量方法 调查身体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胸围差、上臂围、上臂肌围、三头肌部皮褶厚度、肩胛下部皮褶厚度 ,并计算派生身体指数 ,如体脂含量、比体重、比胸围、维尔维克指数和体质指数 (BMI)。测量严格按照中华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原边防部队官兵的营养知识水平、态度、膳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对90名驻守高原6个月以上的部队官兵进行调查,问卷现场发放并收回.根据《军队营养调查和评价方法 》(GJB 1636A-2016)的要求测量部队官兵身高、体重、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上臂肌围值.结果 高原部队官兵营养知识水平中等,营养态度较好,营养行为水平中等;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呈明显正相关(r=0.283,P=0.003),营养知识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228,P=0.04),营养态度与官兵来源(南北方)呈明显正相关(r=0.339,P=0.035),营养行为与上臂肌围呈明显正相关(r=0.222,P=0.030).65.6%的官兵希望了解膳食与疾病关系的相关知识,25.6%的官兵在高原有饮酒习惯.结论 高原部队官兵营养知识缺乏,一定程度造成其营养行为的不正确,但官兵们改变现有不良饮食现状的态度积极.建议对常驻高原部队官兵进行高原特需营养膳食宣教,以科学地指导特殊环境下官兵的膳食营养行为,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装甲步兵某部膳食营养状况短期波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一个月的时间间隔内先后进行两次营养状况调查,以了解某装甲步兵基层连队膳食营养状况短期波动情况,为指导基层官兵合理营养提供实践指导。方法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质量、皮褶厚度(三头肌、肩胛下、髂嵴上)、腰围和上臂围。结果 与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第二次人均每日摄入的粮食、畜肉、禽蛋、鱼虾、牛奶、大豆、蔬菜、干菜类减少,减少幅度在2.14%~43.25%,禽肉、蔗糖、植物油、食用菌的摄入量增加,增加幅度在4.23%~38.4%;与第一次比较,第二次人均每日摄入量增加的营养素有锌、硒、维生素A和维生素E,增加幅度在2.0%~28.0%,其余的营养素摄入量均减少,减少幅度在2.0%~27.6%。与第一次体格检查结果相比,第二次新兵的肩胛下皮褶厚度显著下降(P〈0.05),新兵、老兵及合并计算的腰围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查的连队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部队官兵的膳食组成、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营养素均存在短期波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巡诊对改善高原基层士兵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 2015-04至2015-05,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该阶段内某高原部队的1021名士兵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高原组,对这1021例高原士兵开展心理巡诊,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了解高原基层部队士兵的心理状况,并将国内士兵的心理评估数据作为常模,将高原士兵干预前的SCL-90评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在心理评估后,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高原组士兵的SCL-90各项因子评分、SDS评分.结果 高原组士兵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高原组士兵的SCL-90各项因子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原基层部队士兵相对于非高原部队士兵,其心理状况更容易出现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巡诊,有利于及时了解心理状况和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李成  史以超  刘辉  耿瑞慧 《武警医学》2022,33(5):427-430
 目的 探讨海拔高度对官兵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原驻地海拔高度约50 m,高原驻地海拔高度3100、3650、4050 m武警某部官兵,依据GJB1337《士兵体能的测量和评价》,进行踏速为22.5 次/min和30 次/min的踏阶运动,采用Polar V800心率表测量静息心率和踏阶运动心率,测定官兵的体力劳动能力(physical work capacity,PWC170)、最大摄氧量、台阶指数。结果 随着海拔的升高,官兵有氧能力逐步下降,平原驻地官兵PWC170[(1276.9±229.6) kg·m/min]显著高于海拔3100 m[(994.0±230.1) kg·m/min]、3650 m[(962.4±226.7) kg·m/min]和4050 m[(759.2±154.1) kg·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海拔驻地官兵中海拔4050 m PWC170 显著低于海拔3100 m和3650 m(P<0.05),而海拔3100 m和3650 m军人PWC170无统计学差异;平原驻地官兵静息心率低于高海拔地区军人(P<0.05),高原3个海拔的静息心率间无统计学差异;踏阶运动试验中平原官兵的运动心率显著低于高海拔地区运动心率(P<0.05),海拔4050 m官兵运动心率明显高于3100 m和3650 m;最大摄氧量、台阶指数结果显示,海拔越高,结果越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海拔的升高,官兵体力劳动能力逐步下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5.
营养调查结果的处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费时的工作,并且常常容易产生错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了营养调查结果处理程序。本程序有8个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程序对计算的结果可以进行初步的分析整理,使用也很方便,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结果准确可靠。该程序所包含的内容和功能,与国内目前已经发表的相比都要多,而且还注意了应用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军区高原驻防部队中抽取956名连续驻守高原6个月以上的男性军人作为高原组,同时抽取该军区在平原地区驻防的587名未进驻过高原的男性军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搜集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采用慢性高原病(CMS)症状问卷并结合生理学检查指标确定是否存在CMS以及CMS的程度.比较高原组整体及其两个亚组(健康亚组和CMS亚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生理指标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高原组PSQI和CMS评分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PSQI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与CM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高原组中3个CMS亚组(健康、轻度、中重度)间PSQI各项分值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原组的收缩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原组PSQI各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MS亚组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PSQ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睡眠时间分值与收缩压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分值与心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分值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MS评分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PSQI各项评分与CM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在高原组的3个亚组中,轻度和中重度CMS亚组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健康亚组(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轻度、中重度CMS亚组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而中重度CMS亚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紊乱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和轻度CMS亚组(P<0.05).结论 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不仅与高原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与CMS相关.随着CMS症状的加重,睡眠质量不断下降,尤以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的下降为著.在改善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的同时须加强对CMS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