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寰楸椎固定或枢椎与中、下颈椎的节段固定中,枢椎椎弓根螺钉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为最终取得满意的融合提供保障[1,2].然而,在某些患者由于楸椎横突孔过大、枢椎峡部细小、短颈后凸畸形、头枕部遮挡等解剖因素,使得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楸椎侧块螺钉无法在枢椎提供螺钉固定点[3,4].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不稳临床较常见,现多采用C1,2经关节螺钉固定术作为首选[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Magerl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最早由Magerl在1979年首先报告和应用[2].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证实,Magerl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抗屈伸、抗旋转、抗水平移位的三维稳定性及较高的术后骨融合率[3-5],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被视为寰枢椎不稳定后路内固定手术的金标准.但是部分患者存在椎弓根狭窄、椎动脉沟较深,此时螺钉穿越峡部时极易造成椎动脉损伤[6].笔者旨在通过峡部相关的影像学数据分析来探讨峡部限制螺钉直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固定。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术前行颅骨牵引。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6mm。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侧块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 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1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 术后X线显爪所有螺钉位置良好,寰枢椎复位满意.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或椎动脉损伤,未出现内置物断裂. 结论 使用寰枢椎椎弓根侧块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6~34个月随访,平均20.4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时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32具颈椎标本行枢椎椎板轴向CT加密扫描,测量枢椎椎板的长度、高度,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椎板轴线与欠状面的夹角.8例颈椎损伤患者中,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2例、向前脱位1例、齿状突骨不愈合1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横韧带撕裂2例,Ⅱ型Hangman骨折伴C<,2~3>不稳1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牵引复位后,根据患者病情组合枢椎椎板螺钉进行组合式固定,并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枢椎椎板的长度为(26.2±1.2)mm,高度为(12.8±1.6)mm,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分别为(300±1.4)mm、(6.0±1.6)mm、(5.6±1.2)mm、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43.5°.8例患者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全部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中和术后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此技术操作简单,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限制.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寰枢关节不稳68例.(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0例(陈旧骨折7例,新鲜骨折13例),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2)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8例,向前脱位4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3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3例;(3)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颈后路Apofix椎板夹和C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因后弓细小发生破裂,改用寰椎侧块固定.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另1例枢椎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症状,未发现与螺钉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32例患者均获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已达到骨性融合.(2)采用寰椎经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患者共置入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20例随访6~14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3)16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在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优5例,良8例,有效2例,无变化1例,无加重患者.内置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组合固定.  相似文献   

8.
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其他任何颈椎固定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三维稳定性[1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3 ] 。由于枢椎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 ,其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自然与其他颈椎不同。现就有关枢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固定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一、应用解剖学研究(一 )枢椎椎弓根解剖学定义中所谓椎弓根是指连接于椎体侧后方和椎板之间的部分。而目前有关枢椎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研究中 ,所指的椎弓根则与其他脊椎不同 ,为“狭义椎弓根” ,特指枢椎上关节面和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 ,即峡部[4] 。1.枢椎椎弓根的高度 :此为枢椎横突孔内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 ickm 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1]: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 2006年7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3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结果37例患者采用Vertex系统固定30例,Axis系统固定7例。寰枢椎完全复位32例,大部分复位5例。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0例次。寰椎和枢椎各置钉74枚,寰椎后弓打孔置钉时5例5处寰椎后弓断裂和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侧块置钉。枢椎置钉时椎动脉损伤2例(早期病例)。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和瘫痪加重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年。齿状突骨折愈合30例,畸形愈合7例;寰枢区后表面植骨融合37例,枕寰区后表面有骨痂形成2例。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枢椎后路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枢椎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12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为(1 726.5±433.3)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1 279.9±432.0)N〕与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1 054.8±411.3)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皮质枢椎侧块最小为(689.4±128.0)N。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可作为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寰枢椎不稳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49岁.寰枢椎不稳的原因:齿状突陈旧性骨折10例,游离齿状突畸形16例,横韧带损伤2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32例患者均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监测下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1年神经功能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8 min,平均出血量110 ml,术中无食管、神经、椎动脉损伤或脑脊液漏.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 ~31个月,平均19个月.JOA术前评分为9.8分,术后1年为15.8分,改善率为83%.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2例患者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恢复. 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手术指征、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30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43.5岁,病程1周~16年。3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22例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4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及7例横韧带断裂的患者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无断钉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X线检查提示寰枢椎的解剖关系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6~18个月,X线及三维CT提示:获得骨性融合;随访中,螺钉未出现松动、断裂,位置满意。结论在对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治疗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有效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高融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难治性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儿童难治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7年1月,对7例寰枢椎难治性脱位的患儿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结果 7例患儿寰枢椎脱位得到复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影像学显示患儿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寰枢椎难治性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对15例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利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固定术,其中2例难复型脱位者先行经口入路寰枢关节松解术、1例行后弓切除加枕颈融合术;2例寰椎畸形及1例幼儿行枕颈融合术;其余患者均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随访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7~47个月,平均26个月.15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13例,好转2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27分增加到术后6个月的15分.根据Hirabayashi方法 计算术后改善率,平均改善率为77%,其中优10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颈髓延髓角由术前平均130.3°增加到术后151.7°;术后X线片及CT提示寰枢椎序列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脱落、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利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固定术是治疗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横连杆加压治疗不稳定性Jefferson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6例完整枕骨颈椎湿润标本制成不稳定性Jefferson骨折模型,分别安装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系统,通过摄像将1.53 Nm载荷下的三维运动记录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其重建寰枢椎即时稳定性的效果。结果:在屈伸和侧屈时,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横连杆固定组的运动范围小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轴向旋转时,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固定组的运动范围明显小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组(P〈0.05)。结论:在失稳的寰枢椎节段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组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组固定后的三维运动明显减少,都能达到临床固定的目的。但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组能够提供更强的抗旋转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双侧可调式枢椎侧弓定位器在引导侧方椎弓螺钉固定时的有效性。方法8例新鲜枢椎标本,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利用计算机模拟所确定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进行钻孔和植入螺钉,实验组利用计算机模拟所确定的定位器与枢椎椎板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关系,安放好定位器后在定位器引导下钻孔和植入螺钉。结果对照组1例螺钉穿破枢椎上关节面,1例穿破侧方椎弓横突孔区域外侧骨皮质,实验组无1例出现植钉错误。结论利用可调试枢椎定位器在计算机模拟辅助下引导钻孔和进钉,可使植钉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在枢椎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4年5月经皮枢椎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共21例,其中枢椎体骨折6例,齿状突骨折5例,枢椎体及齿状突联合骨折10例;同时合并寰枢关节脱位7例.内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 MPR)及VRT成像. 结果本组经枢椎体与寰椎侧块钛合金双枚螺钉内固定10例,经枢椎体与齿状突单枚螺钉内固定11例.VRT成像能清晰显示螺钉轨道全径、螺钉位置及固定角度,并优于X线片及MPR成像.多角度VRT成像显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对称4例,6例经枢椎体与寰椎侧块内固定的单枚螺钉向内侧偏斜,偏斜范围2~5 mm. 结论 VRT成像能消除内固定螺钉伪影,清晰显示螺钉轨道全径,可为枢椎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6岁.新鲜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3例,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术前无四肢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部旋转活动受限、枕颈部疼痛,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寰枢椎之间未植骨融合.结果 寰枢椎脱位患者完全复位,术后第3天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有1例发生静脉丛损伤出血,经用止血纱布填塞止血.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7例患者术后15个月后取出内固定,颈椎旋转活动度轻度受限,旋转范围90°~135°,平均115°,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具有操作简便、固定节段短、固定牢靠、骨愈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